唐代河中府永乐县(今芮城永乐镇)的招贤里,溪流潺潺,茂林修竹,桃红柳绿,鸟语花香,宛若武陵源。这里不仅诞生了道教祖师吕洞宾,还吸引了许多迁客骚人来此打卡赏玩,甚至安家定居。其中最有名的,要数吴雯及李商隐。
清康熙十七年,10岁的吴雯随父母来永乐县岳村居住,在如诗如画,道风氤氲的环境下长大,成为闻名遐迩的才子诗人。当地人为纪念李商隐及吴雯,在玉簪山上建造了“二仙庙”。历史远去,沧桑巨变,如今古庙虽早已荡然无存,但原庙中一通石碑的“碑帽”,仍保存在当地的彩霞村里。
李商隐(813年~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他才华出众,少年成名,25岁考中进士。但此后命运却与他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在“牛李党争”的影响下,他历尽坎坷,壮志难酬,长期奔走于川、粤、桂及徐州等地,寄人篱下,屈就幕宾,46岁殁于郑州。他的一生穷愁潦倒,郁郁寡欢。
官场失意,宦海沉浮;生计艰难,饔飧不继。虽然形似苦海愁山,却始终未能击垮他的坚强意志。他凭借自己的绝代才华,以《无题》为题,展开想象的翅膀,标新立异,独树一帜,在繁花似锦的唐诗大观园里,播馨流芳,大放光彩。
《无题》宛如阆苑仙葩,成了李商隐傲立唐代诗坛的亮丽名片,其内容主要是对美好爱情的追求与憧憬。真情发于心,词采冠当世。人们心有灵犀,感同身受,不约而同地把义山《无题》,当作了爱情诗的代名词。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金蟾啮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贾氏窥帘韩掾少,宓妃留枕魏王才。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李商隐诸如此类的爱情诗还有很多。尽管有的作品不免流于低沉、消极,甚至无奈、无助,令人唏嘘、伤感,但就其主体而言,还是充满乐观向上精神的。它使遭遇爱情阻隔、挫折的青年男女坚信,无论相隔多远,哪怕远在万水千山的蓬莱岛上,也总会有“青鸟”飞来,传递深深的相思之情。李商隐慧眼识“鸟”,使“青鸟”振翮飞翔于蓝天白云间,成了真挚爱情的使者。
那年,李商隐的母亲不幸病逝,他回乡为母丁忧,后移家至古魏永乐镇居住。在宛如世外桃源的幽静环境里,他放下了心中的负累,尽情享受着大自然的美好馈赠,写下了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大卤平后移家到永乐县居书怀十韵寄刘韦二前辈二公尝于此县寄居》,充满了李商隐对这“第二故乡”由衷的赞美之词:“驱马绕河干,家山照露寒。依然五柳在,况值百花残。昔去惊投笔,今来分挂冠。不忧悬磬乏,乍喜覆盂安……鬓入新年白,颜无旧日丹。自悲秋获少,谁惧夏畦难。逸志忘鸿鹄,清香披蕙兰。”字里行间,洋溢着心如止水,劳作不辍,惬意自适的通达情怀。
因当地涧水名为“玉溪”,故他自号“玉溪生”。至今“玉溪桥”遗迹尚存,提起千年往事,当地文人如数家珍。
在这首赠怀诗里,刘、韦二前辈,有学者以为是指曾在这里居住过的刘、韦二位评事。其名不详。评事,为执掌平决刑狱的guan员。他们能获得李商隐的如此青睐、尊崇,其道德文章定然不俗。
灵仙阁是永乐的一处古迹,祥云缭绕,鹤影翻飞,登高望远,令人思古悠悠,心旷神怡。李商隐乘兴登临,低吟高唱:“愚公方住谷,仁者本依山。共誓林泉志,胡为尊俎间。华莲开菡萏,荆玉刻孱颜。爽气临周道,岚光出汉关。”“莲耸碧峰关路近,荷翻翠扇水堂虚。自探典籍忘名利,欹枕时惊落蠹鱼。”
忘却了宦海沉浮,远离了市井喧嚣,李商隐在永乐的日子不仅恬淡悠闲,而且还不断劳作,亲植花木,修身养性。“手种悲陈事,心潮玩物华。柳飞彭泽雪,桃散武陵霞。枳嫩栖鸾叶,桐香待凤花。绶藤萦弱蔓,袍草展新芽。”“芳年谁共玩?终老邵平瓜。”“晚晴风过竹,深夜月当花。石乱知泉咽,苔荒任径斜。陶然恃琴酒,忘却在山家。”他的诗题《永乐县所居一草一木无非自栽今春悉已芳茂因书即事一章》,说明他在这里居住了很长时间,绝非来去匆匆的游子过客。
钟灵毓秀,“瑞应永乐”。这里不单是羽化升仙的道祖吕岩的福地,亦是众多才华冠世的诗坛翘楚的“桑梓”。文旅打卡永乐,寻访吴雯、李商隐诸公的文化足迹,赏心悦目,诗意盎然,不亦乐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