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散文] 漫步在故乡首阳 王创民 散文

200 0
发表于 2024-5-16 19:40: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在心目中,我把这片熟悉的故土尊崇为中华民族的“首山”!

因为祖先为它取的名字就叫首山、首阳山。最古老的中华典籍《尚书》在《禹贡》篇中这样记载:首山有九名,“即产阳山、首山、独头山、襄山、尧山、薄山、中条山、阳山,并雷首为九也”。其中大多名字,在今天的首阳一带,都还保留着。因为我的家乡,原叫首阳公社,村旁是首阳火车站,村西是雷首,村北是独头,一直向东北延伸而去连绵不绝的是中条山。交通阻塞的年代,遥望群山只有知其首不知其尾之感,而在高速公路通达的今天,不出半日即可驾车自首阳这中条山的最西南端并行至最东北端的终点河南济源。峰峦掠过,身后留下舜帝耕种过的历山、愚公曾挥镢的王屋山,历史的景深就这样掩映了嵯峨幽深的山川。

原本我对首阳山的认知,远没有像现在这样的清晰。一个民族的自信,来源于对自己起源的清晰认知。然而,当我们对眼前这片土地熟悉到浑然无知的境地时,我们是否又遗落了什么?

打我学会迈步那天起,便行走在首阳的这片土地上。村东有一片大田,如今长满了茂密的杏林。阳春三月,杏花的繁雪覆盖了大地,杏林中有两座土坟高高隆起。一代又一代的老人告诉孩子们,那是宁肯饿死亦不食周粟的伯夷、叔齐之墓。它们屹立在这里究竟有多少沧桑岁月,为何又在孤独中默默相对至今,成为首阳土地上永远待解的谜题。

伯夷、叔齐墓原在首阳二贤祠内。二贤祠始建于西晋太康年间。碑碣石刻是历史留存至今的文物见证。根据《山西古迹志》以及《蒲州府志》《永济县志》和《山右石刻丛编》等记载,二贤祠内历代碑碣林立,内容详尽,名盖古今。有唐碑四通:颜真卿颜鲁公碑、韩愈韩吏部颂碑、梁升卿八分书碑及丁约立石;宋碑五通:庆历六年黄载碑、元祐六年黄庭坚碑、司马温公诗石、刘永言书碑、宋知府蒋堂首阳赋石;金元碑五通:金泰和四年河东县令王文蔚《吊夷齐诗》、王仲通七律诗,元至元十一年《首阳山重修二贤祠》碑、至元十八年《封二贤诏》,元贞元年《二贤祠加封记》碑、至大元年《封二贤诏碑阴记》;明清碑九通:明正德十二年《采薇歌》、嘉靖十八年《谒二贤祠》、嘉靖四十五年《蒲州重建首阳山夷齐祠记》、万历十九年《夷齐辨》、万历二十年《夷齐再辨》、万历二十一年《望首阳山诗》、清乾隆十一年《重修首阳山二贤词碑记》、乾隆二十一年永济县祀南阳周封二碑记、道光十六年《兴复首阳书院碑记》。河东永济首阳山上的二贤祠历史亘古,既是历代祭祀夷齐的主要场所,更是历代名家名碑数量和内容之大成。夷齐精神自古相传,早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和信仰无法缺失的基因。

放眼望去,苍黄的中条山和青翠的华山两相对望,亮如锦缎的黄河水折转其间,走完由北而南的路途,突然调头向东一个九十度大折转,从此由西向东,进入入海的最后一段路程。河西岸是陕西渭南,河南岸是陕西潼关,稍偏东是河南灵宝。河北岸与首阳接连的是掩埋了黄帝大臣风后的风陵渡,属山西。鸡鸣一声闻三省,环首可望六古都。三省交界、两山对望、黄河相拥,这一独特的地理坐标,嵌入中华文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之中,又该有多少绵延不绝的故事由此涌流?

漫步首阳,无法不去追寻古老的中华民族的根源。《尚书》《史记》《水经注》《括地志》《诗经》,几乎所有的中华典籍说到山就有首阳山,说到河就是黄河。这个“山之首、河之阳”的首阳,恰恰就是我出生的地方。

黄河破壶口,出龙门,穿过中条山和华山之间转身浩浩东流,地图上黄河中下游这近乎直角的最大一弯,是史书中最早出现“中华”“中国”的地方。研究过中华文明史的法国学者勒内·格鲁塞在《中国的文明》中写道:“西北丘陵梯田的黄土与中原的冲积层在这里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中华文明伴随农业的发展在这一地域兴起。”这里孕育了最早的华夏文明。何晏《论语集解》引汉马融语:“首阳山在河东蒲坂,华山之北,河曲之中。”河东蒲坂即今山西永济市,河曲是黄河拐弯的地方,这个地理位置是“唯一”的。因为全国称作首阳山的地方至少有六处,而唯一与历史和地理位置相符的,只有这一处——居条山之首、黄河之阳,故名“首阳”。舜建都于蒲坂(今永济),禹建都于安邑(今夏县),两处相距不过百余千米。舜名华,禹称夏,故又有“华夏”之称谓。史书载,黄帝采铜于首山,铸鼎于荆山。查陕西《富平县志》,荆山位于首阳黄河对岸迤西的富平境内。古老的历史上,尧舜游首山,观河渚,得五老之《河图》。尧王访贤,虞芮让畔,雷泽让居,夷齐让国绝食而死,都发生在这片神奇的土地。首阳作为“中华之源、仁义之首”,“首阳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成为黄河流域亘古文明的标志。

首阳山上,距伯夷、叔齐墓以东3千米的西侯度遗址,是迄今有确切考古证据的中国境内人类最早用火的地方。至少在距今243万年前,原始人类在这里已经学会用火和制造工具。在首阳以南1千米的吅庸湃死辔幕?胖罚?艟墒?魇贝?缙冢?嘟裨
avatar
252108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