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追记盐湖区侯村人河东清末举人曲廼锐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4-4-1 10: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追记盐湖区侯村人河东清末举人曲廼锐
曲廼锐诗文手稿(部分) 作者供图

追记盐湖区侯村人河东清末举人曲廼锐
追记盐湖区侯村人河东清末举人曲廼锐
曲廼锐书写解州关帝祖庙“午门”二字 梁莎莉 摄

乔泰鸿/文

复建关庙午门

解州关帝祖庙午门,规模宏大,气象开张,居诸门之首。此门面宽五间,进深三间,屋顶采用庑殿顶设计。中三间前后露明,空间敞朗,既无门扉之设,又无天花隔断,室内广袤舒展。两梢间依中柱砌墙,与东西山墙构成“T字形”。墙壁前面绘周仓、廖化二将,对应的山墙画青龙白虎,用以镇守门庑。墙壁背面画关公生平战绩,起于桃园结义,止于威震华夏。

这座美轮美奂的建筑精品,从发起组织到募集筹款再到设计施工,清末举人、今盐湖区侯村人曲廼锐自始至终参与其中,功不可没。据他撰文并书丹的《重建午门碑记》载:自清末祝融肆虐荡为灰烬,当时延烧大门乐楼及东西游廊数十间。近年次第兴修,规复旧制,然已竭罄绵薄矣。午门一役,十余年来,未有敢言建筑者。诚以工程浩大,筹款维艰,非得有强有力者为之提倡,万难集事。

从中可以看出,午门原有建筑在清末毁于火灾。此后十余年间无人料理,任其倾圮。作为一方士绅,他觉得帝庙破败,有损关公形象,复建是故里人应尽之责。于是多方奔走,一面邀请知事徐嘉清“入庙展拜瞻望”,力促官府尽快组织人力物力财力,恢复旧制。以慰关帝在天之灵,彰显故里乡梓对关公的敬重。另一方面发动“商民捐助”,弥补资金不足。

为保证复建规制与建筑整体协调统一,他要求“士绅绘旧日午门规制图”,施工时需“按图指示”,不得违制。而且对于资金的使用,他提出不能“侈于前狭于后,狭于后则不足以配庙制“,即统筹资金使用有始有终,不能虎头蛇尾,在材料和工艺上因资金丰欠,敷衍施工。

再建工程始于民国九年(1920年)正月,民国十一年(1922年)菊月完工,历时两年多时间。匾额榜书“午门”二字即为曲廼锐所书,苍劲有力、结体严谨,和气势恢宏的建筑完美匹配。

出身书香门第

曲廼锐出身书香门第,金井乡侯村人。父亲曲春普为清庠生(秀才),曾就州判(从七品)。他自己力田之余,每日课经,潜心治学,乡试考中,为清辛卯科举人。关于家族的科考情况,他曾自撰一联:二难同第九名乡榜,四世合十一人秀才。意为他和族叔乡试时都取得第九名的好成绩,家族四代人共出了十一名秀才。

建功立业是读书人的梦想。中举后,他仍日课不辍,凭着深厚的学养,1893年曲廼锐束装进京研习,准备参加会试。因为会试三年才考一次,这一去便是数年。先考入国子监修习,后因其才华出众、书文并茂又被充任咸安宫教习,就是给旗人皇族子弟当老师。因教育有方、成绩突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时获赠正五品官职。和他同期的咸安宫主讲为梁启超,两人同气相求、交往颇多。

其时正逢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内忧外患。1895年,他听闻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的清政府和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半岛等,赔偿白银2亿两,心情悲愤、深感耻辱,遂积极响应康有为等组织的“公车上书”,与十八省举人到都察院门前请代奏,提出“拒和、迁都、练兵、变法”等主张。随后为康有为的变法图强思想所感召,写诗著文,为革除旧弊、推行新政摇旗呐喊。

变法失败后,为躲避顽固势力的政治迫害,他亡命天津,隐姓埋名在李姓人家中教私塾,事变平息后返京。此时京城已乱作一团,太后携光绪出逃,政权处于瘫痪状态。他亲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进犯北京,在《日见录》这样描述自己的生存状态:枪林弹雨下,九死一生,坐困年余;含泪写下《苦吟集》诗稿,洋洋三百余首,以精湛简练、饱含忧思的笔墨,真实记录了那段风雨如晦的屈辱岁月。

《官商困》载:京师何所有,唯官商两途。官以理财赋,商以通有无。官既困穷甚,商亦无所储。况同被抢劫,十室九室虚。北风吹朔雪,一夕严冬趋。无衣又无褐,何以卒岁欤?

《苦吟集》载:西人久欲图中原,和好无猜未敢言。构怨兴兵既开衅,蜂拥而起坏屏藩。马谡已死失街亭,鼙鼓长驱入帝州。这些文字,是觉醒者的奔走呼号,是爱国者的忧愤呐喊。

列强入侵,国事堪忧,同道星散。他一介书生,徒有满腔热血而报国无门。感时伤怀之下,又惊闻父殁,似五雷轰顶,曲廼锐肝肠寸断,即刻启程,离京奔丧,所过之处,战火纷飞,邮路不通。为避战乱,抄近路徒步穿行,历尽艰辛。他在《日见录》中自述:“直隶全省,满目干戈。南道不通,绕道大同府,匍匐三千里路。出居庸关,川资为洋兵所劫。沿路乞食,进而到家。而吾父殁已半年有余矣。回思癸巳年束装进京,别父之日即永诀之日也。人以亲死之日死亲,我以亲生之日死亲。不孝之罪上通于天。”

父殁时正逢天灾,收成微薄,家中子幼弟少嗷嗷待哺,作为家中长子,理应承担起养家重任。教书育人是他的强项,料理完家事,即受聘于永济虞乡和临猗王辽等地学馆教私塾。除传授经史子集外,还教童子修书法、演武备,传扬变法图强思想,激发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发奋读书。四年时间,培养学子近千人,为振兴地方教育事业竭尽心力,贡献不菲。

曾任省级议员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为平息山西新军起义,清政府任命张锡銮为山西巡抚,率兵进入太原。基于曲廼锐曾任咸安宫教习,并参与“公车上书”和“戊戌变法”,经多见广、识见不凡,对山西士绅有一定影响力。张巡抚召曲廼锐至太原,拟派遣其南下河东平乱,曲廼锐以共和为民心所向大势所趋,且不忍兵戈再起生灵涂炭为由,力劝巡抚收回成命,顺时应势拥护共和。张锡銮终纳其建议,先后两次电请清政府承认共和,使晋民免受战火荼毒。

革命成功后,曲廼锐被选为省议会议员,在省城帮办军政要务。因其做事干练、老成持重,加之学养深厚、文采出众,军政府各项法规的制订与颁布,机构的设立及组织规程等行政事务,他均参与其中。

曲廼锐事亲至孝,半生漂泊在外。虽以薪俸置家业,却深为不能常奉高堂在侧为耻。省城任职数年后,遂辞官归故里。他幼承家学,精通医理,在课训子弟以望贤之道耕读传家外,又悬壶济世,把脉诊药,解乡民病痛之苦。口碑之下,声望日隆,旋被全县绅士公推为志诚公局局长。

编修解县志书

在此任上,曲廼锐发起并组织实施解州关帝祖庙午门复建。同时又因其学养深厚、德高望重,被聘为《解县志》总编。县志凡十四卷,正文有十略、六传、三表、七考。涉及地理风物、政治经济及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包罗万象。曲廼锐和弟廼钧四处走访调查,力求无一处错漏。查阅历史典籍,求证来龙去脉,呕心沥血批阅数载。于民国九年(1920年)刊刻成书。为后人详解这片热土的前世今生留下了宝贵的文字史册。

修志难在取舍。资料浩繁,对人对事,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他本着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从不轻易以一己之见妄下结论,凡载入者都要追根溯源、理清脉络,力求还原历史真相。

在《解县志》书序中他阐述感悟:“孔子作春秋立百世之大典,成千秋之绝学,此编年法也。太史公创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此记事法也。后世类多效记事之作,不知记事之难更倍于编年。编年据事直书,只论一节不论全体。记事必详其人之本末,核实其事终始。总括条贯而后载笔。今一邑之志比之国史,立书较易,然其人之是非,事物之臧否,业绩之成败得失,虽然淆列,拣择去取,煞费苦心。昔人云,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似难与外人道也。”

曲廼锐书文俱佳,深得传统文化之精髓。其楷书娟秀端庄,体势劲媚,骨力道健,文人气十足,有颜筋柳骨之神韵。其行书气势奔放,疏密有致,气韵生动,起伏跌宕,有苏王之风采。其文章汪洋恣肆,滔滔不绝,长于用典,散韵结合,有汉赋之清丽。

《桃花洞建筑山房记》载:访孤竹之胜迹,首阳山头。寻表圣之芳踪,王官谷口。仰中条之佳境,概往哲兮云遥。高山隆景仰之思,邂地想林众之乐。时值年通月利,日吉辰良。谨择桃花洞旁,近依玉皇阁下,小兴土木。称广厦而未能少庇同人,比三椽而差胜。从此帮人君子,酒客诗仙,履草径之幽深。蒋元卿招徕二仲,作兰亭之雅集。王逸少会列群贤。商岭采芝,四皓曾辞汉帝。香山把酒,九老自有乐天。倘以家累自随,或可率蓬头霸子,到此禅心入定,绝不偕椎髻鸿妻。鹤有仙心,门当对舞。梅能解语,隔院闻声。欲使美之彰者盛之传,正籍为于前者继于后。诸葛公何年归隐?谁敢造庐而请焉?申屠蟠此日栖身,不至因树为屋也。

儒家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曲廼锐以此为己任,心系苍生,半世奔走,以求用所学经世济民,国难当头,尽己所能造福社会。其学识修养所作所为无愧“士绅”称谓。

他把亲历亲见、所思所想诉诸文字。有著作《清末记事》《苦吟集》《晋军起义日记》《友文学会笔谈》《解县志》存世。其中的一些著作作为历史记录,将启迪后来者,莫忘民族曾走过的那段惨痛经历,只有奋发图强、富国强民,才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曲廼锐晚年不顺,家庭生活屡遭变故,殁于民国十七年(1928年),春秋寿六十有五,一代贤良就此走完人生苦旅,魂归道山,他的作为与追求令人敬仰。
23978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