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4-3-15 10:1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马家舞台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马家庄关帝庙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赵鸿杰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赵波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赵张健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村风优良

孤峰山前万荣马家庄的厚重历史与红色基因
知道万荣县皇甫乡马家庄,还是源于一个有趣的现象——马家庄里无一户人家姓马。马家庄是个自然村,如今已合并至东埝村。马家庄北靠孤峰山,南望峨嵋岭,东西两沟蜿蜒曲折,土肥物美,人杰地灵,民风淳朴。

进一步了解才知道,马家庄历史悠久。村里保存着清朝时期修建的关帝庙、财神庙,抗日战争时期汾南游击队赵川支队在这里驻扎过几年,村民为支持抗战作出了不小贡献。20世纪50年代末,该村还曾获得晋南地区“卫生模范村”第二名,名噪一时。

新时代,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马家庄476口人不仅成功脱贫,更在乡村振兴的路上勠力奋斗、不断摸索,步入了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

守护厚重文脉:

赵氏家族与古庙见证历史

马家庄是运城市三晋文化研究会副会长赵波的故乡。他曾听老人讲,120年前左右,村里还有一位姓马的婆婆,老人去世后,村子就再无人姓马。

如今,村里的大姓是赵姓,赵氏家族的故事如同一条蜿蜒的河流,滋养着这片古老的土地。仅赵姓在这里的起源,就得追溯到明朝末年。

原来,村中曾保留着一个“神位牌”,上面清楚记载着,赵氏祖先赵应泰从临汾襄陵镇胡村迁移而来。明朝末年,因遭朝廷追杀,他以卖货郎的身份,来到马家庄,并与妻子、两个儿子在这里落脚。

赵氏夫妇后来又育有一子,由于家贫,三儿子被送给临猗翟庄一户富裕人家。三儿子为长辈养老送终后,又带着家人回到马家庄认祖归宗。于是,赵氏家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如今村中九成人口都是赵氏后裔,他们与村中的陈姓、姚姓、赵姓、孙姓、张姓、吴姓、董姓等人家,共同守护着这片土地。

赵波介绍,村里以前有关帝庙、观音庙、财神庙、文昌阁、娘娘庙等古建筑,后来一些庙宇被毁,目前仅留下了关帝庙和财神庙保存较为完整。

清光绪二十八年,马家庄村民自发筹资出力建起了关帝庙和财神庙。这两座庙宇相对而建,不仅是村民精神的一种寄托,也是村庄团结精神的象征。2014年7月,这两座庙宇得以重修,成为马家庄历史文化的见证。

20世纪50年代末,马家庄还曾获得晋南地区“卫生模范村”第二名的好成绩,仅次于稷山的“太阳村”,名声大振。当时,埝底公社还派人在村中画了一幅画,名为《一马当先,万马奔腾》。这不仅是对马家庄整体环境和村民精神面貌的赞誉,更是对马家庄坚持此道继续努力的极大鼓舞。

东埝村党支部副书记赵张健,曾任马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马家庄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除了古建筑,村里的“闹家戏”也代代传唱。“闹家戏”过去经常到周围村里表演,还代表埝底公社在万荣县礼堂参加会演。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也成了村庄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2017年,马家庄新建了马家舞台,这个舞台不仅是村民文化活动的场所,更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舞台两侧挂着一副对联“树孝贤击丑恶小舞台演绎古今故事;倡文明扬正气大手笔谱写时代华章”,不仅体现了村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也展现了他们对新时代文明的追求,是村庄良好风貌的一种写照。

传承红色基因:

赵川游击队留下深刻印记

抗日战争时期,作为赵川游击队的根据地,马家庄见证了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队员们的英勇事迹在马家庄代代相传,成为该村的红色基因。这些故事,如同一颗颗种子,在村民心中生根发芽,成为村庄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1939年夏天,汾南地区的天空被战争的阴霾笼罩。日伪军的铁蹄践踏着这片土地,为此,阎锡山派34军39部来到汾南,名为收复失地,实为抢粮、派款、抓壮丁。1942年,阎锡山急于恢复对汾南统治的机会,安排董警吾当上了猗氏县长。而董警吾真实身份是一名地下党员,他以政府的名义组建了多支游击队。

1943年年初,其中一支名为猗氏县政府警察大队的队伍来到马家庄。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他们与村民们共同生活,共同战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情谊。仅一年时间,队伍发展到了300多人,逐渐成长为一支有影响力的抗日游击队,当地群众称他们为“赵川游击队”。这也引起了阎锡山的秘密监视,策划取消这支部队。1944年,“赵川游击队”在马家庄召开了一次秘密会议,决定公开身份,改编为“汾南人民抗日游击队”。

这支队伍在马家庄驻扎时,不仅缴获过伪政府不少粮食、红糖等日用品,还曾参加夜袭北相乡公所、李家庄阻击战、东埝底伏击战等战役,为抗日作出了贡献。

岁月流转,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马家庄的红色记忆却如同一座永不熄灭的灯塔,照亮着村民们前行的道路。现在,村里的老人还会将这些红色故事继续讲给孩子,让他们了解那段历史,传承那份红色基因。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这份红色基因成为马家庄推动村庄发展的强大动力。

勠力乡村振兴:

奏响种植养殖协奏曲

漫步马家庄,能看到村子巷道整洁、古朴静美,道路两侧栽种的冬青有序排列,绿意将村子装点得生机盎然。墙壁上“传承好家训、培育好家风、弘扬贤文化”“德孝传家正民风、脱贫致富跟党走”等标语,让人感受到村子村风的良好。

受自然环境、没有经济主导产业等因素影响,马家庄的整体发展受到了限制。乘着脱贫攻坚的东风,马家庄不仅成功脱贫,更是被评为万荣县脱贫攻坚先进村。

乡村振兴的号角已然吹响,赵张健带领村民陆续硬化了乡村巷道、安装了自来水管、盖了戏台和办公楼等,还积极带领村民不断探索适合本村发展的经济产业。

起初,他们种过烟叶,还种植了苹果树和桃树。村庄海拔高、处于阳坡地带,苹果和桃子都非常甜脆、口感很好,但也因为特殊的自然环境,每年这里都会遭遇几次大风,果实会被刮起的石子儿擦伤,留下疤痕,品相受到影响,也就很难进一步商品化。不过,面对这一困境,村民没有气馁,他们积极寻找新的出路。

在赵张健的引导下,马家庄村民开始中药材种植。黄芪、丹参、柴胡等中药材在这片土地长得格外旺盛,为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益。此外,村民们还尝试种植了甜瓜和杏树,也都甘甜可口。

除了探索新产业,马家庄还保留了传统的五谷种植,保障村民的基本营收。同时,村子还大力发展畜牧业,羊群养殖已成规模,养牛场正在洽谈中,有望带动经济,解决周边劳力就业等问题。赵张健说,现在国家政策好,村子里人心很齐,只要能探索出更加合适的集体经济产业,村子一定能发展得更好。

今年72岁的村民赵鸿杰老人介绍,村里的文化人很多,大家的素质都很高,重情重义,人情味很浓。一路看着村子的变化,他十分感慨,也期待自己的家乡越来越好。

马家庄村民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证明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和谐共存。在这里,历史与现代交融,文化与生活相辅相成。马家庄以其独特的方式,依托历史文化和红色基因的厚重,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 王捷 实习生 陈柯邑

图片 张建群 王捷 陈柯邑
236501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