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散文] 你好, 河东;你好,运城——阅读《我的运城》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4-3-4 15: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你好, 河东;你好,运城——阅读《我的运城》

你好, 河东;你好,运城——阅读《我的运城》
杨占平

一套两卷《我的运城》,是《运城日报》文艺副刊“鹳雀楼”和《运城晚报》文艺副刊“大河湾”近两年来主题作品之辑印,呈现给广大读者的,既是运城文艺工作者对博大精深河东文化亲身体验的集中展示,更对于我们当今举国上下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种借鉴意义。我在阅读全书后最深切的感受是,这套作品选的编者,希望本书集思想性、知识性、文学性、可读性于一身,雅俗共赏,老少咸宜,能够给古老厚重的河东历史文化注入现代气息和新的思考,能够给日新月异的当代运城展示出无限美好的前景,进而提升河东历史文化的整体价值和人文地位,提升运城市的现代化建设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与影响力。应当说,这样的预期效果很好地达到了。

从《我的运城》全书所收200余篇文章来看,不能说篇篇都是精品力作;但是,绝没有滥竽充数的文字游戏差稿。我注意到,这些文章的作者,差不多集中了当今运城市有成就和有影响力的作家,以及一些运城籍在外的知名人士,阵容强大,在一定意义上,其实也是运城作家的一次集中亮相,充分显示出运城作为一个文学大市、文学强市的底气。本书文章绝大多数是随笔、游记,因此,可以归为文化散文范畴,其中一些优秀之作,在谋篇布局上有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现代实例,史料可靠真实,但不作歧义研究或考辨,现实事例公众认可;叙事行文则是以清朗健爽、明丽流畅的散文语言怡然成篇,没有抄袭教科书和文化讲义的陋习,也不是用现代观念将历史文化作照相式简单解读,或者是对当今社会现象进行无原则说长道短,而是将物态化的历史遗迹、民俗化的文化现象、存在于我们大家身边的现实事例,与写作者的心灵感应和思维判断有机地结合起来,彰显出写作者的思想个性,强化作品的文学色彩。可以说,本书的作家们对河东文化的认识与理解是非常的透彻,对现今运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的观察是相当的深刻,他们对物质的河东文化和非物质的河东文化,都烂熟于心,在文章中如数家珍地讲述出来;他们对当下所生活的运城市及所辖县(市、区)的环境与氛围,是满意和认可的,在作品中细致地书写成文。

作为一名在文学界供职多年的所谓“业内人士”,我充分地感受到这些年来,文化散文一直盛行,由此而让人们形成了一个文学理念,即散文是最具文化内蕴的。于是,文化学术界曾经展开过一场关于文化散文的讨论。尽管讨论很难达到完全的统一,但大家对文化散文的定位还是有了一定的共识,这就是:文化散文关键要有文化意识和时代气息。我相信,这套《我的运城》的组织者和编者,以及作者在策划或写作之前,必定思考过这个问题,因为,在阅读过程中能够体会到,文化意识和时代气息渗透到了整套书的主导思想中,渗透到了每一部作品的字里行间。取材、意旨、内涵、观念、叙述、文字都非常“文化”,显现出一种独特的、典雅的河东文气和大度的文风。

阅读《我的运城》,事实上,也是让读者进行一次对河东文化的体验和对当今运城的了解。赞美从古至今形成在河东大地上的一处处独特地理形状,认识一个个影响华夏文明发展的河东历史文化名人,领略占有三晋文化史重要地位的一部部出自运城人的精品文化之作,我思考着他们形成的文化根源是什么,一个概念自动跳出来:黄河文化!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引以为豪的母亲河。这条蜿蜒曲折数千公里、昼夜奔腾川流不息的大河,流出了包括河东文化在内的灿烂的黄河文化,创造了包括河东文明在内的令人自豪的中华文明。毫无疑问,黄河文化就是三晋文化的根源,河东文化就是三晋文化的主要支撑;或者说,是黄河文化孕育出了河东文化,河东文化丰富了黄河文化,并成为黄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黄河文化的孕育,难有河东文化的辉煌;同样,没有河东文化的实绩,黄河文化的光彩也会减色。

按照传统的方式解释,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或地域中,人们为了生存与发展,创造、传承、享用的社会产物,包括物质的、非物质的各种社会事物与现象。从另一方面理解,文化也是一定社会群体成员为应对环境,满足需要,获得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共同的生活模式与规则。那么具体到传统河东文化和现代运城文化来说,它们表现出的内容,包括各类人的思维性格、民间风俗、服饰特点、饮食习惯、居住环境、艺术形式、语言风格等,所有这些都是传统河东文化和现代运城文化的内涵,更是黄河文化和三晋文化无法离开的基础。从《我的运城》所涉及的内容可以看出,绝大多数作品都是在展示这些内涵,都深深烙上了黄河文化、三晋文化、河东文化的印迹。

由于运城地处黄河中下游,因而,最能体现出黄河文化中质朴厚重的成分;同样,河东文化的特点,也就在总体上显示出质朴厚重的格调。例如上古神话传说中的《女娲补天》,表现出了不畏天险,勇于胜利,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新生活的精神与意志;《诗经》中的《硕鼠》《伐檀》等,从朴素的生活事实中,试图寻找到一种没有压迫、人与人平等的理想社会;唐代山水田园诗大家王维、边塞诗人王之涣、散文大家柳宗元等人的名篇佳作,是对淳朴民风的最好阐释;近代文学史上李健吾和当代文学史上李逸民、义夫等作家,不光把质朴厚重的风格渗透到了代表性作品中,而且也体现到了日常生活里的为人处世上。此外,从河东走出去的裴氏家族将相和文人,铸造出元代戏曲辉煌的剧作家关汉卿,还有创造蒲剧艺术的众多大师,都是以质朴厚重性格著称于世的。这个特点,在《我的运城》中,同样得到了很好的凸显。

河东文化和运城文化虽然自身的特征非常明显,但它们绝不是封闭的,也没有排他性。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传统河东文化逐渐包容了华夏各民族的其他文化,甚至连域外文化也不抗拒;这种精神,同样影响到了现代运城文化中,许多外来的思想家、经济家、建筑家、文学家、艺术家,被河东文化和运城文化熏陶,创造出了富有运城特色的业绩,为运城的长足进展作出了贡献。这些,我们在《我的运城》一书中,都能感受到。河东文化和运城文化跟所有地域文化一样,是在不断发展中逐步形成特色的。同样,河东文化和运城文化也是凭借开放和发展才有了辉煌的历史与现实。如果没有发展的观念,是难以取得实绩的。从《我的运城》书中所讲述的人物与事件可以看出,许多运城人都在探索和创新,在发展中体现他们的价值。

那么,《我的运城》的文化意识和时代气息具体表现在何处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是写到的历史和现实人物与事件的文化性。《我的运城》讲述了河东历史文化的众多方面,包括根祖传承、潞盐历史、河东名人、名胜古迹、生活习俗、地理特性;描绘了现实运城文化的各种呈现,包括城市建设、家乡情结、文化氛围、和睦家庭。从这些所写对象本身就可以看出,是文化意味很突出、文化含量很丰富的社会现象和自然景观,是河东历史文化和运城现实文化的人文性和物质性代表。

第二是浓郁的文化品位贯穿作品之中。作者们写作《我的运城》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明确地从文化视角来展现并剖析所写对象的。文化散文的“文化”,绝不仅仅在取材方面走了“文化旅程”,写了张贴着文化标签的寺庙楼阁秋水长天,或八卦一下文化名人的风流逸事;其灵魂应当是作者所秉持的文化态度、立足的文化品位如何。这里面,就有保守与变革、陈腐与新生、愚昧与智慧、小气与大气的差异。从本书所收的不少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出一种鲜明的文化态度,那就是作家们无不深情地热爱河东文化和运城文化;同时,他们还有一种较高的文化品位,能够以学者的眼光审视河东文化和运城文化,将河东文化和运城文化的内涵准确地阐述出来,并进行理性的分析。

第三是表现出了文化意识特殊的穿透力。《我的运城》中的重点文章,都是在以明确的现实思考和深刻的文化自信,多方位解析人物与事件的特征,努力开掘社会现象的本质。比如有作者写到的盐湖历史,将潞盐定位成与华夏民族同龄的古老而特殊的宝库,守望这样一份国家级宝库,该是一种多么值得自豪的荣光与责任。再比如,有作者写到了近几年在运城市出现的十几处“河东书房”,给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文化场所,让大家有一种幸福的读书感。这种表现文化意识特殊的穿透力,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将是永恒的。

第四是写作艺术上浸润着文化韵味。《我的运城》中的大多数作品作为文化散文,在结构方式、叙述语言、修辞手法、知识运用等多方面,都富于文化韵味。我认为,虽然这些都是属于技术性层面,却是这套书质量上档次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在许多具体描写中,涵盖着历史、经济、文化、地域、民俗等因素,韵味自然而然地散发出来,给读者一种美好的享受,尤其是在文史知识运用上,作者们更是信手拈来,轻松自如,使用贴切,提升了作品的文化含量。

当今世界,文化意识和时代气息与经济能力、科技水平、民众素质、生态环境相互交融,已经成为大势,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管理者,都在充分发挥各自民族和地域文化优势,让文化成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不断提升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特别需要我们的作家、艺术家认真创作优秀的作品,发挥出文化的特有作用。因此,《我的运城》一书的推出,是非常适时的和具有科学依据的。传统的河东文化,伴随着现代化文明的进程,正在进一步完善和丰富;同样,现实的运城文化也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正在健康发展和逐步强大。我相信,有《我的运城》这部书的助阵,必定会让更多人认识到河东文化与运城文化的价值,不断提升运城市在国内外的影响力。祝福运城!

(作者系山西省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七届和第八届全委会委员、著名评论家)
23498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