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万荣县城所在地新城村的得名及其他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4-1-16 09: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解店,因抗金民族英雄解元的后裔解德在这儿开店得名。此后,解店这个名字一直延续了七八百年,直到民国六年,解店镇改为解店村,但仍保持着解店这个赋有历史和文化内涵的名字。1951年,万泉县人民政府搬迁到解店镇,翌年又把解店村与南和村合并称为新城村,遂改解店镇为城关镇,这以后镇政府名字几度变迁,最后又变为解店镇,只是新城村还称新城村。

解店由来

民国七年版《万泉县志》载:“解店镇,土城,周围二里许,南北二门,东南隅有北岳庙,逢八会。”文中显然把“东岳庙”误写为“北岳庙”。那么,解店镇的名字从何而来呢?据《北牛池解氏家谱》记载,南宋时,曾为岳飞部将的解元,在岳飞遇害后,便投靠韩世忠将军,韩任其为枢密使,解元由此成为三军元帅,统帅精锐之师,转战大江南北,屡败金兵,令金兵闻风丧胆。之后,河东一带陷入金人之手,金兵对解元切齿痛恨,但又无可奈何。后来,他们的军队进入稷山一带,将仇恨转嫁到解元家族,将解元在稷山家族180余口全部屠戮,只有解达、解德、解进、解财兄弟4人在各地辗转以后逃到解店一带,才幸免于难。

风波平息后,解达回到稷山祀祖,解德留在万泉北牛池村,娶妻生子,解进和解财分别到陕西韩城和解县谋生。解德很有商业头脑,他认真考察了解店的地理环境、风俗民情,发现这里民风淳朴,商机遍地,特别是由运城向河津以北运盐,乡宁、河津向运城运煤的车辆和驮户,都要在这里交汇、打尖或住宿,终日车马不绝。这里还有东岳庙古建筑群,每月二、八逢集,每年又有4个古会,经常有朝拜上香人群来往。如果能在这儿开一座车马大店,生意一定不错,于是他就和家人商量筹办此事。局势稍稳定后,一个解氏大店的望灯,就在新开的骡马大店门前挂起。灯箱的两边还批了两行广告语:“金色火烧银丝细面,草似灵芝料如珍珠。”解店之名就始于此。

随着解家店生意兴隆,在其周围涌现出木匠铺、粮店、药铺、饭馆、理发店、杂货铺、食品店、铁匠铺、京广杂货店以及铲蹄钉掌的摊位等,后来渐次形成一个集镇。

根据元大德年间重修飞云楼碑石记载,金元之际,河东战事较少,农业和商贸比较发达。解德一家车马大店远远不能满足需求。于是又开了4个支店,凡临晋、猗氏来的车辆,住宿西支店,这儿以后就叫成西解村;凡运城、安邑夏县来的车马,住宿北支店,这儿以后就叫成北解村;凡解州、虞乡、永济来的车马,就住在南支店,以后这儿就叫成南解村;而运城、新绛、稷山、河津向南运煤炭,向北运食盐的车辆,全部住宿东支店,以后就叫成东解村。

东岳庙

东岳庙,位于万荣县城(解店镇)西大街,因供奉着东岳大帝神像得名。又因其祖祠源于泰山又名泰山庙。其东西宽75.1米、南北长210.81米、总面积15831.8平方米。该庙坐北朝南。庙之南端,原为解店镇南门。东南角有关公庙,庙内有舞台、正殿、献殿,庙外有老君庵等建筑。

原庙门前有大型木牌坊,飞檐翘角,斗拱重叠,高约两丈有余。山门前有一对石狮子,雕工精美,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东岳庙山门原为五间,中间为甬道,门外两旁各有一台,台上塑着哼哈二将,他们都是力士模样,体格健壮,面貌狰狞,手执金刚杵,看似勇猛异常。他们本是佛国金刚力士,把守着寺庙大门,与民间门神一般无二。

东岳庙建筑分为两个群体,一为道教建筑,中轴线建有山门、飞云楼、午门、献殿、享亭、正殿、舞台、钟楼、鼓楼,两旁建有18罗汉廊坊、碑亭、娘娘庙、财神庙,以及社首理事办公室和庙官住房。另一建筑群为阎王殿和地狱,它是佛教建筑。

中轴线主要建筑首为飞云楼,俗称解店楼,木柱林立,构成棋盘式,中央4根通天柱直达顶层,为万荣县标志性古建。其特点:一是楼分五级,纯木结构,总高23.19米,第一层为正方形,面阔进深五间,南北直通,周围32根木柱,巧妙联成棋盘状,共同支撑楼体。二是该楼为木质结构,无论大小构件,均为榫卯套之,没有一个铁钉。三是它明露三层,平座之内却有两层暗层,实为五层。到二、三层各有勾栏护卫着抱厦一间,抱厦中间又有两平柱分为上下两层,均为暗层,但在外边绝对看不见个中秘密。四是飞云楼三层四滴水,十字歇山顶,在抱厦的各层檐下,共345组斗拱,形态变化多端,极像云朵簇拥,鲜花盛开一般,各檐翼角起翘,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全楼翘檐角共32个,每个翘角尖端,站立着一位顶盔贯甲的武士,彩色绚丽,有的凌空欲奔,有的似欲格斗,有的放眼远眺,神态各异,威武雄壮。楼角各悬风铃,迎风摆动,清脆悦耳。楼顶披覆黄绿琉璃瓦,金碧辉煌,十分耀眼。因其造型奇特,斗拱密布,云带缭绕,故名飞云楼。

午门紧连飞云楼,宽七间,深六椽,歇山式屋顶,梁架简朴,斗拱工整,主要结构多为元代风格。东西墙壁嵌有多通石碑。献殿为祭祀东岳大帝之处,为歇山式屋顶,斗拱四铺作,七间六椽,前后椽及中柱上皆用大额坊,还保持元代特色。享亭又名香亭,因建筑形式像八卦,俗称八卦亭,是专为东岳大帝供祭品焚香行礼的地方。

正殿五间,平面正方形,重檐歇山顶,前檐收刹较大,殿内构架多为圆木制成,犹存元代形制。殿脊琉璃奠脊,两端螭吻,传说为蛟龙一种,其工艺华丽,是清代典型的琉璃制品。殿内供奉的东岳大帝塑像,高5米有余,头戴冕旒,身披龙袍,手捧玉圭,凝目端坐,两旁各有侍童站立。

东岳庙另一建筑群为阎王殿和地狱。地势比道教建筑群低一米左右。阎王殿也是五大间,正殿中塑有地藏王,东西两侧有十殿阎君泥塑像,后墙上绘有大型壁画《魏征梦中斩龙王》《唐王游地府》故事。这里的原建地狱已毁,是2002年重建的,挖地数丈深,下18个台阶,寓意18层地狱。它是佛教文化产物,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因果报应、轮回转生”的观点。

东岳庙和飞云楼建筑时间,史料上一直没有定论,有说“建筑年代不详”,有说“相传为鲁班所建”,又说为唐代尉迟敬德监修。明嘉靖元年飞云楼碑记记载:“邑志不载创始年代,惟见大元大德重修之,景泰改元又重修之,天顺改元又重修之”。后经元明清和民国年间多次重修,对原貌已有改变,目前还保存着唐宋风格,而结构完全是清代造型,明显带有清乾隆时山西民间一些营造技法。1953年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飞云楼进行修葺,重整彩瓦,铸造铜顶,修复楼梯,增设栏杆。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会文化

如前所述,解店镇是运城、永济通往新绛、曲沃、侯马等地往来必经之地。这里每月二、八逢集,每年72个集日、4个古会,其中农历三月二十八是东岳大帝的诞辰,当日要举行隆重的祭祀庆典。庆典由张户、太贾、牛池、七庄、南解、北解、西解、芦邑、薛朝、解店、南和等12个社轮流当值。每社选出1至3人为首事,由首事选出社首,主持日常社事。同时,设庙官1人,常住庙内,专司晨钟暮鼓和卫生保卫工作。

每年正月过半,社首和当值人员就筹划祭祀大典,安排祭品、社火,聘请戏班演出。大祭前几天,就张灯结彩,贴好对联,到处打扫整装一新。当天,由各社铳队开道,锣鼓领先,多班唢呐吹奏着欢快的曲子,抬上选好的全猪、全牛、全羊和麻花、花馍等各种献贡品,由各村乡贤和长辈领队,陆续进入庙中,燃鞭放炮,由主祭宣读祭文。然后开展高跷、花鼓、抬阁、旱船、纸马文艺表演。庙内人山人海,声震九天,热闹非凡。

凡庙会必有戏曲助兴。每次必演三天,每场都要演3回1本,早晚两开台。三月二十八为正日,要早、午、晚三开台。此日戏叫公赞戏,必须演出《文王访贤》《忠保国》等剧目。

庙会除三月二十八祭祀会外,还有三个古会,一是六月二十瓜果会,时当盛暑炎夏,各种应时瓜果摆满集市,人们能大饱口福,尽情消夏。不过此日往往会有暴雨降临,故俗称“冲西瓜会”。其次是十月十八,时届初冬,农事消闲,农民多为儿女准备婚嫁妆奁和越冬之物,因之也异常热闹。再次是腊月初五,此时临近春节,人们紧张劳累一年,村民都来置办年货,红纸、年画、鞭炮、香表、糖瓜及各种肉类和食品充盈市场,到处洋溢着喜迎新春的气氛。

新中国成立后,一度将十月十八改为物资交流大会,这对繁荣市场经济、调节市场供需起了一定作用。改革开放后,随着物资极大丰富,物资交流大会逐步取消,古会也随之淡化。

“城包村”

新城村,属解店镇政府管辖。全村总面积1.72平方千米、680户、2417口人,随着县城建设面积日益扩大,该村成为一个典型的“城包村”。

该村原为两个村,一名解店,因解姓在此开店得名;另一则为南黄,因方位和居民最早的姓氏得名。当地方言把“黄”念“活”,村民嫌“难活”听之不雅,遂改“黄”为“和”,于是就成了“南和”。

1952年,万泉县人民政府搬迁到解店,将两村合二为一,命名新城村至今。

进入新世纪尤其是2005年以后,随着县城建设飞速发展,新城村在解店镇党委和政府支持下,借力发力,鼓励群众自主创业,经商务工,创办了新城纸箱厂和东岳玻璃有限公司,解决了部分村民就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村民还依托城郊优势,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据2011年统计,全村从事房产租赁的有220家,摆摊设点的80人,沿街门面60余间,商场摊位80余个,经营交通运输的150余人。

新城村是一个出人才之村,清代出了两名岁贡,一为黄修道,一为黄鹤龄。民国时期,在蒲坛红极一时的文武小生黄鸿才,南和人,他长相英俊,不饰即美。12岁就唱红舞台,人称其“十二红”。他幼时家境贫寒,投师王女,专攻文武小生。他的翎子功清末民初在蒲剧界堪称一绝。其翎长7尺,甩动自如,欲竖则竖,欲伏则伏,可一竖一伏,亦可并竖擎直。他的翎梢击点准确,扫灯花,击点貂蝉口唇,百发百中,演《小宴》有活吕布之称。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该村有3位勇士先后为革命献身。一是黄三光,1923年生,汾南游击支队战士,1944年在安邑维张战斗中牺牲。二是黄满朝,1919年生,5旅13团1营1连副班长,1948年在陕西宜川县瓦子街战斗中牺牲。三是陈启贵,原名陈天福,1918年生,中共党员,103团二营副营长。他出身农民,诚实厚道,个头大,能吃苦耐劳,很快成为一名出色的革命战士和熟练的机枪射手。1949年在渡江战役中牺牲。

解 放/文
226175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