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孙学策《践行中华十德,打造运城特色家文化》讲座侧记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8-25 10:4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孙学策《践行中华十德,打造运城特色家文化》讲座侧记

8月22日~24日,运城市第四届家文化传承发展讲坛暨幼少儿家校共育交流会举行。全国著名德育与班主任工作专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第一任德育处处长、中国关心下一代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关工委全国教育专家指导中心常务副主任孙学策,作为首讲嘉宾,以“践行中华十德,打造运城特色家文化”为题,通过历史典故、现实案例及亲身经历等,用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语言,阐述了家校教育的内涵和践行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让与会人员深受启发。

人生从早教开始

尽管已有85岁高龄,但站在台上的孙学策仍身姿挺拔,声如洪钟。他幽默地说,到现在这个年纪,常常被问是如何保养的,为此他总结出两点,第一点是当老师,第二点是研究传统文化。

中国有句话叫“近朱者赤”,当老师整天接触年轻人,自然就有了年轻的心态。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伦理道德,要求别人要遵守道德、有良好的品德,那首先就得要求自己遵守,要以身作则。作为老师更要“身教重于言教”,特别是研究传统文化的人,都非常重视道德。因此,他用人的健康三条标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来强调道德对人的重要性。一个人道德不健康,心理就不会健康。他说:“道德、心理都不健康,他身体也不会好。”

那么,如何养成良好的道德呢?孙学策说,最终还是要落实到教育上。他以小外孙女青青的故事为例,讲述了他所经历的早教教育。

孙学策说,学校教育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而学前教育又分为1岁至3岁的早教和3岁至6岁的幼教。人生的教育从早教开始,1岁到3岁的早教,家庭教育是重头戏。所以人们才常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随着对孩子一年又一年的陪伴,孙学策有了一步步的观察、思考和总结。

有人说,人从出生开始就会犯错。但观察第一年,他发现,孩子没有错。这个时期的孩子还不会说话,常有的动作是哭和抓。哭是孩子的语言,有什么需求,她都会通过哭来表达,她的哭不一样,有时候是哇哇大哭,有时候哭一下就结束了。孩子饿了哭、渴了哭,寂寞了也哭,就会得到大人的回应。而抓东西,是孩子的好奇心,他写东西时,青青会扒拉桌面上的茶杯、稿纸,这是因为她想要看姥爷在干什么。

又观察了一年,他发现青青依然没有什么错。后来,她犯了第一个错,是她只看背影认错了小伙伴,这次之后她明白了要下结论就要严谨观察,比如认人时要通过正脸才能得出准确的判断。而孩子的这种错误是可以被原谅的、理解的。

那哪种才算是真正的错误呢?孩子为什么会犯错呢?

他讲述了另一段经历。一次,在一家环境很优雅的餐厅用餐时,有3个小孩子吵闹喧哗,在餐厅里又跑又叫,顿时打破了和谐宁静的用餐环境,但家长并没有出来制止。“表面上看是孩子的错,但其实不是。当下那个环境孩子们认为适合跑,但这其实是不好的行为,家长却无动于衷。默认孩子的行为表现,就是在教孩子坏,这是家长的错。”孙学策说。

保护孩子想象力

孙学策曾到北京一所幼儿园考察,园长向他介绍了他们的教学办法“五个一准则”,要求老师每天对孩子要叫一叫、笑一笑、摸一摸、抱一抱、夸一夸。这些做法不仅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还能让孩子和老师建立良好的感情。但是,这种做法放在中学生身上,有一些就不合适了。他说:“教育要适合幼儿,随着幼儿年龄增长也要跟着变化。”

同时,还要学会理解孩子的思维。孙学策说,有一回小外孙女青青就给他上了很深刻的一堂课。

青青两岁半时,孙学策给她讲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待他讲完后,问青青这个故事好不好,没想到青青回答是:不好。他很疑惑,便问她哪里不好。青青说:“把缸砸坏了就不能用了,不能想别的办法吗?”孙学策继续说:“但是救小朋友要紧啊,把缸砸坏了水流出来小朋友得救了,这不挺好吗?”青青说:“那推倒缸,水也能流出去。”孙学策继续设置难题:“小朋友推不动怎么办?”青青:“那么多小朋友,大家一块儿推,或者叫大人推。”

孙学策说,司马光砸缸的故事,竟然被两岁半的小外孙女“推翻”了,但他觉得这非常好,因为这非常生动典型地体现出了孩子们的想象力,这种想象力是大人要珍惜和保护的,家长要懂得,教育不是一味给孩子们设置条条框框。

家校共育促成长

孩子的学习能力非常强,积极进行正面引导教育,就会在孩子身上播下正向的种子。青青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一次回家进门时,青青用小身子抵住门,让孙学策先进门。他问青青为什么要让姥爷先走,青青说是幼儿园教了《弟子规》,要“长者先,幼者后”。

仅仅是新学的知识,青青就可以付诸实践,孙学策很高兴,一方面是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另一方面是幼儿园的教育很成功,可见幼儿园教育对孩子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传统文化的教育,更加体现出了我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早教、幼教是基础的基础,幼儿园的教育一定要是正面的。在幼儿园,一个班孩子多,有的孩子很听话,有的很调皮,有的很好管,有的很难管,甚至有的孩子还会骂人、打架。他们都带着各自家庭的烙印,这个烙印或正面或负面,都是家庭带给孩子的影响。

而家庭教育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如大人在家里拖地,孩子看到了想抢拖把,会不自觉地模仿家长的行为,尽管可能拖得不干净,但这种行为值得肯定。不仅会模仿,孩子们更会观察。孙学策分享,一次午睡时,青青知道他要休息,拿一张报纸递给他,因为青青知道他睡前有看报纸的习惯。

孙学策说,有一个说法叫“独生子女太独”,但通过观察和研究,他认为“独生子女未必独”,关键还是要看家庭怎么教育。

中华十德要践行

那么到底该怎么教育呢?在孙学策看来,就是“德”。

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无论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重大创新理论的提出,还是家风家教建设被纳入治国理政范畴,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等,都为今后更好地提高教育水平创造了条件。

同时,孙学策还认为:“家无德不吉。”他进一步展开讲解: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最重要的就是立德树人。中国古代先贤是极具智慧的,孔子提出做人要有“三达德”,指的是仁、智、勇;孟子提出做人要做到四德,仁、义、耻、智;管子提出“礼义廉耻”是治国安民四准则,并提出“国有四维,四维不张,国内灭亡”,这是关系到国家存亡问题;董仲舒提出五常,是指仁义礼智信;近代孙中山提出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纵观历史,包括温、良、恭、俭、让等,有47个“德”,虽然是从不同时期、不同角度、不同方面提出来的,但都是先贤们提炼的,这些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为了适应时代需要,并且能概括出具有当代价值和世界意义的,通过查阅资料、研究、分析,孙学策最终挑选10个字——“忠、孝、廉、耻、勇、仁、义、礼、智、信”,并将其总结为“中华十德”。这既能把剩余37个“德”的各项要求都包含进去,也与我们今天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交相辉映。“大道至简,这10个字简明扼要,从历史传承而来,也符合今天的发展规律,同时有着一致性。”他说,这些都早已融入国人的血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源头活水,是立根铸魂。孙学策说,运城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代表性人物武圣关公,正是“中华十德”的优秀代表。也期待,运城依托良好的底蕴,打造“中华十德”典型城市代表,为当今的道德教育提供一片沃土。

记者 王捷 实习生 陈柯邑 文图
21283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