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王维的家庭和初入仕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8-4 10:03: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维的家庭和初入仕
赖瑞和

王维的祖籍是山西太原,里贯则是蒲州(今永济市)。这地方在黄河的东岸,离黄河很近,距离著名的黄河壶口瀑布也很近。蒲州离唐代京城长安约200千米,不算太远。王维从他家乡到长安去,可以水陆并行,利用流入黄河的渭水,乘船逆流而上,大约五六天可到达。蒲州正位于所谓的“中原”核心地区。蒲州及邻近的地区,在远古时代,传说是周人的发祥地之一。因此王维可说是典型的“中原”人。王维的父亲王处廉,官至汾州司马。汾州即今山西汾阳,离现今著名的旅游景点平遥古城不远。司马是州级guan员,位在首长刺史、副首长长史之下,是一州的第三把交椅。它不算高官,但也不算低层文官,可说是个中层guan员。王维出生在一个这样的家庭,也就是“官宦之家”和“士人之家”,在唐代其实很典型。

据王勋成所考,王维20岁便考中进士,23岁就出任他的第一个官职太乐丞。唐代进士是一种竞争异常激烈的考试。每年的考生约二三千人,但及第者只有25人到30人左右,淘汰率是很高的。王维20岁考中进士也很杰出,非常年轻。唐史上没有多少人如此年少即中第,因为中进士的一般年龄是25岁到30岁左右,如张九龄是25岁,元结是36岁,韩愈是25岁,杜牧是26岁,韦庄则迟至59岁。

王维的第一个官位太乐丞也很不寻常。唐代太乐署是太常寺底下的几个官署之一。它的长官叫太乐令,专“掌教乐人调合钟律,以供邦国之祭祀、飨燕”。太乐令的副官即太乐丞,是个八品小官。王维这个官位,用现代话来说,大约便是“宫廷乐团副教练”。唐代士人对乐工、医者和占卜者等技术官僚是轻视的,认为这些官是“浊官”,“污浊”的官,跟士人所担任的“清官”或“清流官”相对,有点类似现代“蓝领”和“白领”的区别。

那王维为何又会去出任太乐丞?原来,唐初有一位重要的诗人王绩,也曾经充任过太乐丞。据王绩好友吕才为王绩文集所写的《王无功文集序》说:

贞观中,以家贫赴选。时太乐有府史焦革,家善酝酒,冠绝当时。君苦求为太乐丞,选司以非士职,不授。君再三请曰:“此中有深意,且士庶清浊,天下所知。不闻庄周羞居漆园,老聃耻于柱下也。”卒授之。数月而焦革死。革妻袁氏,犹时时送酒。岁余,袁氏又死。君叹曰:“天乃不令吾饱美酒。”遂挂冠归。由是,太乐丞为清流。

据此,可知太乐丞原本是“非士职”,即不是士人应当去担任的官职,可是王绩因为太爱喝酒,竟不耻下求这个“浊”官。结果,正因为王绩担任过此官,“由是,太乐丞为清流”,是王绩的经历把此官变为一个“士职”清流官的。

王绩初任太乐丞在贞观十一年,王维初任此官则在开元九年,相隔了大约84年。不过,到王维时代,太乐丞虽然已成“清流”,可以授予士人了,但由于它到底还是技术官僚,这官职恐怕依然不算很清高,非士人所喜。王维愿意出任,或许跟他精通音乐也说不定,正如王绩爱喝酒,不但不介意,反而更非求此官不可。

据笔者的研究,唐代士人释褐初任官,最清贵的,其实是在京城各皇室藏书楼,如秘书省或集贤院,担任校书郎或正字。在唐代文学史上,被公认为重要诗人或文士的三十多个名家当中,就有十一人是从校书郎出身:杨炯、张说、张九龄、王昌龄、刘禹锡、白居易、元稹、李德裕、杜牧、李商隐和韦庄。另有三人则从正字起家:王绩、陈子昂和柳宗元。王维都不在这两个名单上。他的初任官太乐丞,的确是比较特殊少见的。

以上便是一个唐代士人,如何读书考中进士,进入**做官的经过。唐代的进士考试,必定是要考作诗的,所以唐人从一开始读书准备考科举,就得学习写诗。唐诗的兴盛,跟进士科考诗当然大有关系。写诗在唐代远比现代有实际用处——不但考试要考,还可以经由写诗能力得到官职,而且将来做官时,在许多场合更需要写诗应酬。事实上,在古代中国,并非只有文学家诗人才需要写诗,一般做官的人都需要写诗。写诗表示一个人受过了基本的经典教育,具备了读书人必备的最基本的能力,就像现代学生都必须具备基本的电脑能力一样。

红豆生南国,秋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王维《相思》

王维此诗很有“南方特色”,有“热带风味”。王维的“南国”指的是岭南(今广东、广西和越南河内一带)。王维的《相思》便是他在40多岁时,前往岭南担任“知南选”的职务时,所写的一首应景诗。

(《唐人的文化、经济和**生活》中西书局出版)
21064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