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炎炎夏日防暑热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7-14 09: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11日,入伏,标志着我们进入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

其实,近段时间运城市的天气早已“热情洋溢”,也开启了“高温超长待机”模式。

什么?热了这么久才入伏?

“天天蒸桑拿闷热难熬啊!”

“太阳公公太热情啦!”

最近的天气,让人直呼太热了!户外就像个大“烤炉”!

在这般火热的天气里,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中,不仅会引发中暑,甚至有可能患上热射病,“热死人”真的不是在开玩笑!那么,在高温天气里,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中,高温条件下作业和长时间进行户外露天作业的人员,该如何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一旦中暑如何应对?怎样避免热射病?市中心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卫枝,详细介绍了中暑的应急处置、热射病防治和防暑降温的措施,让我们学起来,清爽度过高温天。

中暑无小事

高温天气令人闷热乏力,如果防暑降温工作做得不好,就容易导致中暑。记者从市区多家医院了解到,持续高温天气导致中暑患者明显增加。专家提示:必须警惕高温下发生中暑的危险。

很多人会有疑问,明明已经很在意了,为何还会中暑?

“在夏季,处在气温过高、湿度大、密闭空间等综合环境条件下,极容易发生中暑。”卫枝介绍,除高温暴晒天气以外,高温高湿天气更容易让人“不知不觉”中暑。中暑是人体在高温、高湿度、不透风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障碍,导致机体核心温度过高,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中暑的主要原因为产热增加和散热障碍,在炎热的天气下,这两种情况出现任意一种,都可能会导致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症,可因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功能障碍导致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衰竭,甚至死亡。

卫枝介绍,中暑的典型症状分为先兆中暑、轻度中暑和重症中暑。先兆中暑是在高温环境工作或生活一定时间后,出现口渴、乏力、多汗、头晕、目眩、耳鸣、头痛、恶心、胸闷、心悸、注意力不集中,体温尚低于38℃,则属于先兆中暑阶段。此时尚处在中暑前期,应及时脱离高温环境,加强散热、降低体温,终止病情的进展;轻度中暑是先兆中暑未能及时干预则会进展为轻度中暑阶段,此阶段体温会升高超过38℃,皮肤感到灼热,出现早期循环功能紊乱,如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重症中暑会出现高热、痉挛、惊厥、休克、昏迷等症状。在高温高湿度环境下进行体力劳动、剧烈运动者,年老体弱或本身就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都是高危人群。还有一些老人长居室内,因生活习惯不愿意吹空调,又紧闭门窗不想让热风吹进室内。在这样的封闭环境中,温度、湿度均相对较高,很容易发生中暑导致严重后果。

卫枝特别强调,出现先兆中暑、轻度中暑一定要及时加以干预。

中暑早期,头晕是最早的一个表现,这时千万不能想着挺一挺再休息。很多人认为,在刚刚感觉不舒服时可以“再坚持坚持”,殊不知,暑热带给身体的伤害不是像个斜坡,持续累积、增加,当伤害超出了自我调节能力,身体就会顷刻到达“崩溃点”,出现晕倒、抽搐等严重症状,甚至导致死亡。

对于中暑患者的急救,卫枝介绍主要有以下三步:第一步是转移,要迅速将其抬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远离高温环境。第二步是降温,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用扇子扇风或电扇吹风,涂抹清凉油,加速散热,也可用冷水给患者全身擦浴,持续进行物理降温。第三步是补液,在患者有意识时,可补充一些水分。推荐少量多次饮水,切不可快速大量饮水,以免造成电解质紊乱,引起不良后果。一般经过以上急救,先兆或轻症中暑患者可逐渐恢复正常。

“只要有中暑症状出现,尽快就医是关键。”卫枝表示,轻度中暑处理不好,会导致严重情况出现,甚至是致死。出现轻度中暑,尽管采取了措施也不能不去医院,有时候轻度中暑会很快导致一些并发症出现,处理不及时发展为重度中暑,热射病的情况也很有可能,为了自身安全,发生中暑及时就医最重要。

警惕热射病

夏季高温天气不断,也让“热射病”频繁登上热搜。热射病是一种可导致死亡的最严重的中暑类型,危害最大、处理最棘手,如果延误治疗,死亡率高达80%,但是如果早期诊断及时,降温治疗病死率可降至10%。那么,作为“高温**”的热射病是什么?又该如何处置呢?

“近一段时间因为热射病到急诊就医的患者数量也有所增加。”卫枝说,体温升高是热射病的主要特征,患者核心体温多在40℃以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是热射病的又一明显特征,早期即可出现严重损害,表现为谵妄、嗜睡、癫痫发作、昏迷等。还可出现其他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幻觉、角弓反张、去大脑强直等;其他症状为头痛、恶心、皮肤发红、皮温升高、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肌肉痉挛或无力。

热射病分为经典型热射病和劳力型热射病,任何人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密闭环境中都可能诱发热射病。

此外,以下几类人群更易中招:首先在高温环境下作业的重体力劳动者或户外训练人员等;其次是体温调节功能较弱的老年人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全的婴幼儿;第三种是患有基础疾病或多年卧床的患者、超重或肥胖者、防暑意识缺乏者也是易中暑人群。

卫枝说,出现热射病时,患者会出现局部肌肉痉挛、高热、无汗、口干、昏迷、呼吸困难、甚至呼吸衰竭等症状,如果这些症状没有及时缓解,体温越升越高的话,有可能出现昏迷,血压下降,心律失常,凝血功能异常,甚至导致猝死,当病情进展到这个阶段,普通的降温补水措施就不一定奏效了,尽快就医是关键。

此外,热射病患者的肌肉可能发生不自主的抽搐。遇到这种情况时,不要在患者的嘴里放任何东西,不要试图给患者喂水。如果患者发生呕吐,翻转患者的身体使其侧躺,以确保其呼吸道通畅,避免窒息发生。

发现类似于热射病症状的患者时,首先将患者转移到阴凉的地方。其次,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应迅速给患者降温。如将患者浸泡在浴缸的凉水里;将患者放在凉水淋浴下;用凉水喷洒在患者身上;用凉水擦拭患者的身体;凉湿毛巾或冰袋冷敷头部、腋下及大腿根部。此外,人们在自身感觉体温持续升高、头痛、肌肉痉挛、呼吸浅快、恶心、极度虚弱时,应在及时降温的同时,马上到医院就诊或拨打120。

防护做到位

进入三伏天,高温天气常态化,中暑高发。卫枝提醒:户外工作者和活动者以及易感人群,要积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不能有半点马虎。

卫枝说,中暑多见于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从事重体力劳动或剧烈运动的人群,也多见于没有重体力劳动的老年人或儿童、孕妇,体温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或者有基础疾病者。

为避免中暑,敏感人群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避免剧烈运动,保证水分充足;慢性病患者要及时补充水分,减少运动,适当补充电解质;户外作业人,大量出汗后不宜狂饮,尤其是冰水,应适当补充些淡盐水调节体内水、盐比例,防止代谢紊乱,最好每30分钟左右就到阴凉通风处休息5分钟到10分钟。户外活动一定要避开最炎热的午后时段。家中常备绿豆水、雪糕等可以及时降低体温的消暑食品。

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涂抹防晒霜。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等透气、吸汗的织物,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妇、儿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天气要尽可能减少外出活动。

在高温下,凡有心血管系统器质性疾病、血管舒缩功能不全、高血压、溃疡病、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肝肾疾病、明显的内分泌疾病、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以及重病后恢复期及体弱者,均不宜从事高温作业,防止意外的发生。对于老人、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如长时间在密闭环境中,应多开窗通风,适当开电扇、空调降低室内温度、湿度,并留意观察他们的精神状态,避免发生意外。

天气炎热,建议饮食方面多吃蔬菜和水果,如黄瓜、西红柿、西瓜、甜瓜等。此外,一定不要等到口渴了才喝水,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升至2升水。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电解质水。

高温天,进行户外运动前同样需要对自身身体情况进行评估,如果近期睡眠不足、肠胃不适或处于亚健康状态,应暂缓运动。参与户外运动时,应选择一天中温度相对较低的早上或晚上。此外,运动不宜过量,依据自身情况控制好户外运动时间,才能既开心又健康。如果长时间处于温度较低的空调房间内,夏季进行户外运动前,一定要给身体逐步适应的过程,从小量、短时开始,身体逐步适应高温后,再慢慢增加运动量,切勿一蹴而就。

卫枝提醒,防暑避暑切勿“贪凉”。室内空调温度不宜太低,特别是有办公室午睡习惯的人群,温度设定过低增加心肌梗死的风险;平时怕冷的人,在空调房间内应适当增添衣物;不要暴饮暴食,海鲜等性寒的食物少吃;过劳、过度体育活动,以及情绪过度紧张、激动、愤怒等,都可使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诱发其他疾病。

夏天是让我们又爱又怕的季节,爱它的蝉鸣溪水冰激凌,也怕它的高温炎热桑拿天。科学避暑,健康生活,让我们一起迎接这个夏日专“暑”的清凉和热烈吧。

记者 魏 濛
20930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