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论坛
资讯
图库
动态
圈子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在线
咨询问答
运城声音
运城公告
运城时讯
讲读运城
聊聊说说
文史
风土人情
运城书画
运城文学
古今人物
古今运城
运城方言
生活
餐饮美食
休闲时尚
品牌故事
图说运城
家装工匠
分类资讯
广场
健康中心
情感沙龙
品牌广告
优卡购物
运城商家
用户名:
忘记密码?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QQ帐号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社区
›
运城文史
›
运城古今
›
运城种粮人的新打算
刚刚去过
运城种粮人的新打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7-3 10:57:39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永济市林丰家庭农场在
出售
小麦
夏县王学家庭农场内,多台收割机在规模作业(资料图片)。
虽有阴雨天气打扰,但今年全市的夏收已顺利结束,夏种也已进入扫尾阶段。一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也开始盘算起了新农季的新打算。
连日来,记者先后走访了永济林丰家庭农场、夏县王学家庭农场,聆听了两名农场主在收购粮食、规模种植等方面的想法。
王林:进军收购行业
6月28日,记者来到永济市栲栳镇田村,一进村,路边一个仓库样的库房就吸引了记者的目光——黑色的外墙,绵延上百米的长度,看起来非常上档次。
随行的永济市农村经济事务中心工作人员卢超告诉我们,这是永济市林丰家庭农场刚投入使用的
粮食仓储仓库。
仓库对面,就是农场主王林的家。
“这套仓储仓库烘干塔
设备
是省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的主要建设内容,去年6月份开建,12月份建成。今年夏收后存储小麦就派上了大用场。”一见面,王林就打开手机里的电子表格向记者介绍,这个项目共投资44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奖补资金110万元,农场自筹资金335万元。
田村是永济牛肉饺子的发源地,更是远近闻名的“饭店村”,餐饮业早些年就成为全村的主导产业。王林因是家中独子,不忍离父母太远,从学校一出来就在离家一公里的韩村打饼子,一干就是十几年。
因长期站立,王林的双腿落下了病。2014年,在经过多方考察后,王林做了个决定——在家里的十几亩地试种粮食。
2015年,他成立了永济市林丰家庭农场,并流转了其他村民的地,准备大干一场。
“农场刚成立时只有四五十亩地,没有农机。2016年5月,我们购回了第一台农机——小麦收割机,9月又购回了玉米收割机,一共花了20多万元,用的都是打饼子攒下的钱。”王林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场从刚成立时的四五十亩地,发展到2019年时的1100多亩地,再到现在精减到900亩;农机也从农场刚成立时的没有一台,到如今的4台收割机、3台拖拉机、1架无人机、1台高架自走式农用打药机,农场也被评为“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
在王林的精心经营下,这几年,农场的年纯收入在1000元/亩,一年能挣90万元。
“农场的摊子越来越大,就要不断地投资,挣一点钱全投进去了。农场成立8年了,也没落下啥钱。”王林说。
王林是个有想法的种粮人,在2018年,他就在自家住房对面建了一个1200多平方米的仓库,用来存放农机、化肥、种子和一些粮食。
省里农业产业强镇项目要求资金里的50万元要用于小麦仓储仓库建设,60万元用于购置小麦仓储仓库的配套设备。
“仓储仓库占地1333平方米,能存放三四千吨粮食,现在存着刚收获的小麦,有三四百吨。”在王林的带领下,我们来到新建成的仓库,一进去,堆放着的金黄色小麦像起伏的山丘一样连绵不断。仓库里还放置着配套的封口机、筛选机、色选机等。
仓库外,是一个高20多米的烘干塔。记者看到,烘干塔的主机、油箱、提升机都在室外,烘干塔的最上方与仓库相连。王林介绍,提升机把粮食送到仓库内的传送带,再经传送带,把烘干的粮食倒在仓库地面上。1台烘干机每天工作8小时,能烘干100吨粮食。
在仓库前,是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晾晒场。
这几天,王林一直在联系小麦收购经销商,打算把仓库存的麦子卖了。“我打电话联系了临汾、闻喜等地的经销商,人家都嫌远,不来收。我昨天去了趟风陵渡,联系好了一家,这两天就过来,1.3元一斤上门收购。”
问及家庭农场的未来规划,王林说,他已经把远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叫回来帮忙了。儿子的婚期也将近,家里即将添新人,他们的种粮事业也会像一家人的日子一样,红红火火。
“小麦一般不用烘干,到今年秋天玉米成熟时,烘干机就派上用场了。下一步,我打算进军粮食收购行,帮村民销售粮食。现在我们有
场地
了,收回来的粮食可以在晾晒场晾晒,或者直接烘干储存,农场既能多一项收入来源,又能给农户带来便利,一举两得。”王林憧憬地说。
看着这些仓库、场地,还有这些“高大上”的设备,田村村民也无比高兴。村民王向虎说,我家种有20多亩地,以前粮食成熟了都是在路上晒,晒干了,有经销商来村里收,直接就卖掉了,因为没有地方存放,卖不上好价钱。现在村里有仓库了,可以存储粮食了,我们以后也能看行情再卖。
谷王学: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6月30日,记者见到夏县王学家庭农场农场主谷王学时,他正忙着接待两名老年人。
“他们是柳村村民,因为年纪大了,干不动地里的庄稼活了,家里的晚辈又都在外务工,所以他们想把家里的十来亩土地流转到农场。我们正在谈这事,准备签土地流转合同。”谷王学解释道。
夏县王学家庭农场位于夏县胡张乡,成立于2016年,目前是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种植小麦、玉米2400余亩,拥有拖拉机5台、大型卷盘自走式喷灌机11台、植保无人机3架、收割机两台,常年雇用工人7人,农忙时每天雇用三四十人。
谷王学说,别看农场如今的种植规模挺大,在成立之初,只有100多亩地,农机也很少,仅有两台小型拖拉机。1985年,他在高中毕业后,就通过到各地考察,认定了粮食种植是一个风险小、有潜力且能稳定致富的行业,于是开始经营家里的十来亩地。
1993年,谷王学贷款5万余元,
承包
了西下冯村的125亩地作为示范基地进行小规模种植,产生了良好的效益。
农场成立后,采取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生物菌肥等方法增加土壤有机质,提升耕地地力等级;运用“小麦宽幅沟播+卷盘自走式喷灌”“包衣种子+生物有机肥拌种”等先进技术,
推广
应用“六统一”(统一良种供应、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控、统一技术指导、统一
机械
化作业、统一品牌销售),实行100%标准化生产,使小麦产量连年提升,农药、化肥用量持续负增长;通过引进示范专用功能性品种,小麦实现订单生产,实现“三品”认证。2019年12月,该农场种植的小麦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
产品
,被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
近年来,该农场推广的小麦、玉米高产品种,累计增产粮食4000万公斤以上,连续多年承担市县小麦、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同时,农场还种有黑小麦、富硒小麦、强筋小麦等专用功能性小麦。
今年,王学家庭农场以示范区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新晋、大里、沙流、西下冯、小李5个村共两万亩小麦实现增产增收。
通过粮食种植,谷王学也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为社会作出特殊贡献的新型职业农民,先后获得了农业农村部“神内基金农技推广奖”、共青团中央“全国乡村青年文化名人”、山西省十佳科普志愿者、山西省优秀乡土人才、运城市人大代表等殊荣。2021年到2023年,他被中共运城市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授予“最美种粮人”“运城市种粮大户标兵”等称号。
夏县王学家庭农场同样荣誉不断,成立短短几年,就获得了运城市示范家庭农场、山西省示范家庭农场、山西省机械化家庭农场示范场等称号。
“今年,我们农场小麦高产示范田亩产超过700公斤,平均亩产超500公斤;去年,玉米高产攻关田亩产在750公斤以上,平均亩产同样超500公斤,一年两料粮食亩产超过1吨。”谷王学说道。
不仅如此,在今年全市小麦遭遇春冻、灌浆成熟期阴雨寡照等不利气象因素的情况下,王学家庭农场的小麦仍获得了较高产量。“今年我们农场小麦平均亩产超过500公斤,尤其是高产示范田经专家实收测产,小麦亩产达726.10公斤,创今年全市水地小麦单产最高纪录。”谷王学说,“下一步,农场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利用科技的力量,向规模要效益。”
农业稳,天下安。如今,在运城,有2.7万个家庭农场,有数以万计的新型职业农民及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我市的粮食种植规模在不断扩大,科学管理理念在不断升级,种粮收益在不断增加。
种粮
,
打算
post_newreply
相关帖子
东垆乡许坡村种粮大户胡天妮的心愿
夏县王学家庭农场“规模+科技” 种粮有奔头
有无眼袋就是有差距的,还是早做打算的好
万荣县对种粮大户进行奖补的公示
闻喜县2022年度种粮大户一次性奖励(信息汇总表、明细表)公示
新绛种粮大户朱保子囤囤藏储玉米
村支书卢建师的“种粮试验”
2022年运城市供销社又有新的计划和打算
运城市农业农村局拿出100万元一次性奖补种粮大户
所有的精打细算,都是在为爱打算#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记录场景、分享生活、传播图文,互动视频。
信息、内容、朋友、社交、话题、服务、产品、消费、活动、资讯,运城社区为您代言。
Copyright © 2008-2020
运城社区
(https://www.thch81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运城社区
晋ICP备16004466号-2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