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虞舜德孝文化与盐湖生态保护的新视角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6-21 10:0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16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博物馆时强调,博物馆有很多宝贵文物甚至“国宝”,它们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要深入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把中国文明历史研究引向深入。

虞舜德孝文化是运城文化的精神标识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在打造运城德孝文化名片的同时,不仅要赋予德孝文化以新的时代意义,而且要将其与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结合起来,进一步思考新时代赋予运城的命题。

文化有根,文明有源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追根溯源,大体可概括为以农耕文化为内核的炎帝文化、以政体文化为内核的黄帝文化和以德孝文化为内核的虞舜文化,它们共同构成了中华文化从蛮荒走向文明的三座里程碑。

虞舜之所以能被尧举用而成为“帝”,最为关键的因素在于“孝”,其“孝感天地”。故而,人们将虞舜列于二十四孝之首的“孝祖”。

“孝”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孝就是道,故曰“孝道”。“孝”有多种含义,包括尊祖敬亲、善事父母,还有立身、事君、处世等多方面。其中,最基本的是善事父母,善事父母、孝顺长辈是孝的基础。《史记·五帝本纪》记载“舜父瞽叟顽,母嚣,弟象傲,皆欲杀舜。”即便如此,舜依然很孝顺他的父母,“舜顺通不失子道。兄弟孝慈。欲杀,不可得;即求,尝在侧。”舜把孝理解得很到位,源于情深:一方面保护自己,才能更好事亲,因为其父残疾,需要照顾;另一方面也要避免父亲背杀子恶名。因此,其“以孝闻天下”。舜以孝出发, 推德怀远,从对亲友的孝顺友悌到处世的仁义谦和,再到管理上的勤于民事,最终成为一代明哲贤能,成为安邦立国的圣王典范。

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所谓诸子百家,其实就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易经》的道理,但是最终的成果表现在“孝”这个字上。《说文解字》定义:“孝,子承老也。”许慎用一个“承”字,说明是个老少两代继承的关系,这个关系就体现为“道”。正是因为孝道,才使得中华民族一代代人承上启下,使得优秀的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上不但不会中断,影响力还不断扩大。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以“孝”形成的优秀传统文化已然成为国人公认的家庭伦理之道,由内及外,把这种孝道推广至社会,就演变成了新时代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方面,运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中华德孝文化在这里心手相传。从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到德孝大讲堂,再到“一约七会”乡村治理体系。从孝道传承入手,老人生活好了,党群关系近了,社会治理顺了,促进了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形成了新时代的运城德孝文化。

其实,人性一切美德都是由“孝”衍生出来,正所谓“百善孝为先”。孝道产生仁义道德,故而,“孝为德之本”。

文化自信,文明兴盛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很多思想理念和道德规范,不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价值”,并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德”是中华文化的底色。德即是道,故曰“道德”。中国人因而特别重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道”,以及遵循这种“道”而形成的“德”,而这种德性文化的源头来自于舜的“明德”思想。有人说,中国文化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儒学的兴衰史,而儒学的“仁”“礼”是来源于舜的“明德”思想。《史记》记载“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孔孟创建的儒文化,其源头是舜帝身体力行所创造起来的原生态道德文化,换言之,孔孟思想是舜帝德孝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例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与舜帝毕生执行的“五典之教”、儒家的“仁爱”“仁政”理论与舜帝的“无为而治”“德行天下”实则皆如出一辙。从这个意义上讲,可以说舜是华夏“道德始祖”。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运城时强调要全面提升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新的历史条件下,根据总书记指示,我们要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一要加强研究和宣传虞舜德孝文化,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夯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德文明基础。二要在继承传统德孝文化基础上推进创新。例如,将传统文化中的“孝”提升至对党和人民的“大孝”,树立“小孝持家、大孝报国”的理念,实现“小孝”与“大孝”的统一。三要坚持“两个结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不断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四要克服文化自卑心理,在培育健全国民文化心态中增强文化自信,扩大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进中华文明的兴盛,从而打造中国式文化话语和文明范式,推进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式现代化。

生态自觉,民族复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世界大同,和合共生,这些都是中国几千年文明一直秉持的理念”。“和”是中华民族一直秉持的优秀民族性格之一,不仅体现在家庭人伦关系和社会关系上,同样集中体现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

“和”是中华文化的取向。和亦是道。舜主张家庭关系上“和”字当先;社会关系上“行德喻教,终以化民”;民族关系上,以和为贵,实现了北方华夏集团、东夷集团与南方苗蛮集团的大融合,为古中国的大一统作出了贡献;自然关系上,以“和”为规尺,实现人与自然和平相处的宇宙道德。

《礼记·乐记》载“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孔子家语·辨乐》:“昔者舜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相传运城盐池正是舜歌南风,吟唱为民的“解愠”“阜财”的地方。

习近平总书记在实地察看盐湖风貌时指出,盐湖的生态价值和功能越来越重要,要统筹做好保护利用工作,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逐步恢复其生态功能,更好保护其历史文化价值。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四千余年盐运历史造就了丰富的池盐文化,留下了以盐池禁墙、虞坂古盐道、池神庙等为代表的文保单位和以“五步产盐法”、神话传说、历史典故、名人文化为代表的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盐文化遗迹、遗址也成为运城乃至人类早期文明的重要历史佐证。因此,继续深挖盐文化的生态和旅游资源,让盐湖独特的人文历史资源和生态资源一代代传承下去有极其最重要的意义。

“退盐还湖”“还湖于民”,全面推进盐湖生态保护与开发是新时代赋予古老盐湖的新机遇,千年盐湖正在向生态保护、风貌重塑、产业转型、全域旅游转变。运城按照“生态优先、保护为主、适度开发”的原则,制定出台《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规划》《运城市盐湖保护条例》等,把盐湖治理作为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举措,持续加大盐湖生态保护与修复力度,环湖绿化、水系治理、山体修复,盐湖的自然湿地风貌逐渐恢复。今天的运城盐池,已成为创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的重要区域之一。

昔日,舜以自身的音乐特质创《韶》乐,歌《南风》,崇拜瑞鸟凤凰而以凤凰为图腾,以启示人们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而今,传承虞舜德孝文化,打造生态盐湖,为民族复兴注入文化和生态动力已经成为新时代赋予运城的光荣使命。

可以说,虞舜的“孝”“德”“和”思想构成了舜文化的核心内涵,最终源于“孝”而成于“和”。也由此,孝、德、和本身也就成为中华文明之道。

(作者单位:运城市委党校)

支立平/文
20647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