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随笔] 胜日寻芳涑水滨(下)——张有道农家文化馆参观随笔_陈浩龙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5-19 11:48: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胜日寻芳涑水滨(下)——张有道农家文化馆参观随笔_陈浩龙
有道先生是一个具有强烈家乡情怀的人。他成名成家后,不忘乡梓,一往情深,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关怀着家乡的经济和文化建设。尤其是赋闲之后,浓浓的故乡情怀时时萦绕心头,使其千方百计想为家乡做点事。所以,他毅然决然,倾其所有,花光了多年的积蓄,和老伴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在家乡老屋打造了一座三百平米的农家小楼,又把自己多年来的书法作品精心布展,使其农家小院面貌一新。从此,一座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农家文化馆”,在涑水之滨应运而生。他虽是古稀之年,但“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赋闲不闲,“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主动为振兴农村文化发挥余热,不吝投资,不计报酬,不图回馈,无私奉献。

胜日寻芳涑水滨(下)——张有道农家文化馆参观随笔_陈浩龙


往事并不如烟。有道先生对家乡的眷恋之情,深深打动着我,对家乡所做出的贡献有目共睹,刻在了我记忆的深处,永远难以忘怀。当我正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一阵热烈的掌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随人流拾级而上,来到了他的二楼展厅。在一个书案前,我驻足而立,被一本《难忘亲情》的展书所吸引。这本书装祯精美,典雅大气,尤其是封面上有道先生的母亲慈祥的笑容,令我肃然起敬。我急切地翻开书页,一篇篇饱蘸笔墨、带着浓浓亲情的文章使我爱不释手,我强烈地感受到了有道先生这个亲情满满的家庭在传承着殷殷孝道。父母含心茹苦养育了他们兄妹九人,他们对父母亲也是孝敬有加,舐犊之情,母子情深。用有道先生的话来说,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奉行孝道是天经地义的事,子欲养而亲不待,父母生养了自己,做子女的焉能对父母有不孝之理。他们的孝道在乡里乡村、街坊四邻传为佳话,被村里人所效仿。

胜日寻芳涑水滨(下)——张有道农家文化馆参观随笔_陈浩龙


在一个大大的“路”字榜书前,张有道先生深情地讲述着他书写路字的良苦用心。这个路字厚重刚劲,气势磅礴,恢宏壮观,有嵋山之秀,有泰山之雄,有太行之绵,笔飞墨舞,匠心独运,无比生动。他说,之所以写“路”字,而且将其放在展览的最后,既是表达他漫漫的人生之路,又是表达他为之奋斗经年的书法艺术之路,还是表达他创建“农家文化馆”,振兴乡村文化,将继续为父老乡亲奉献的未来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听着有道先生的肺腑之言,我不禁为之慨叹,是啊,有道先生的一颗赤子之心,传承着一种恢弘的气概和不断进取的意志,这与他多年来作为一个党的领导干部的修为是分不开的。在前行的道路上他砥砺奋进,涵养着自己的人生。他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创办“农家文化馆”,传播正能量,涓涓爱心,润物无声。他是真正的文化使者,毕其一生要为之奋斗,彰显了道德的力量,具有典型的时代性。

胜日寻芳涑水滨(下)——张有道农家文化馆参观随笔_陈浩龙


天气晴好,阳光和暖,参观完有道先生的“农家文化馆”,我们在院子里喝着引串大姐早已为我们沏好的浓浓热茶。品着香茗,我突然觉得就像在品着有道先生的“农家文化馆”,香气缭绕,烟霞氤氲,沁人心脾,回味无穷。同时,又引起了我对张有道现象的理性思考。一是有道先生年逾古稀,已离职赋闲,本可以尽享天伦之乐,过起安逸的生活,而他却自找苦吃,自掏腰包办起了“农家文化馆”,践行着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精辟论述。

胜日寻芳涑水滨(下)——张有道农家文化馆参观随笔_陈浩龙

如今人们的生活好了,但对于文化品位的需求却更高了,所以有道先生把自己的后半生和振兴农村文化事业紧紧联系在一起,矢志不渝。这是为什么?我认为这既是他的一种信仰,又是一种情怀,更是一种追求;既是顺应了时代的呼唤,也是迎合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需求。二是振兴农村文化任重而道远。有道先生率先垂范,创办“农家文化馆”,无疑是我们退休干部的楷模。我们在为其讴歌的同时,也呼唤我们所有老干部都能像有道先生一样,走出都市,迈开双脚,到农村去,到乡下去,到群众中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有生之年,为振兴农村文化出一份力,发一份光,增一份热。我们期待着“有道现象”和千百个有道式的“农村家庭文化馆”,在全县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蔚然成风。



作者简介:

陈浩龙,1954年生,夏县人。曾任夏县水头镇党委书记。新绛县、闻喜县检察长。热爱文学,喜欢写作。赋闲后曾有散文、小说、诗歌见诸于报刋杂志及网络文学平台。著有个人作品集《我寄乡愁与明月》。
20194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