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固镇家戏_河津人文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3-20 09: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固镇地处河津北山脚下,素有耿地咽喉之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积厚,商业发达,文化繁荣,戏剧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固镇人爱好戏剧,尤其是蒲剧,不但爱看,而且爱唱。自元代至民国八百余年,固镇村先后建有八座舞台,且社、庙俱有各自的舞台,一些大户人家甚至还在自家门前建有舞台。每逢过年过节和庙会,村里都要请来大戏团演他三天五夜。家家户户还要牵上骡子,专程请来远近亲戚看戏。固镇人爱戏成瘾,好多人不但懂戏,而且还会讲戏。冬天围坐于热屋暖炕,伏天聚集于场院城楼,一人连讲带唱,众人悉心倾听。讲的人滔滔不绝,听的人兴致勃勃。一本大戏从头至尾,来龙去脉,一讲就是几个钟头。有时候头天未完次日再续,这本说完,另续一本。剧情的发展,剧中的人物都对听者有着极强的感染力。

     固镇人酷爱蒲剧,更爱蒲剧名角,每个戏迷都把名角当作心中的偶像。新中国成立以后,晋南蒲剧团名家荟萃,唱响秦、晋、豫、绥、甘、宁等地。王秀兰、阎逢春、王存才、杨虎山、筱月来等家喻户晓。村里有位老戏迷,非常喜爱王秀兰的戏。只要晋南蒲剧团在樊村唱,他能从头看到尾。剧团从樊村转到小梁,他又步行几十里路跟到小梁。还有一个戏迷,最喜爱筱爱娜演戏。有一次,剧团到樊村演出,筱爱娜卸装后,上街溜达,在一小吃摊要了一盘炒粉。吃完后交钱走人,卖炒粉的要将盘子放入水盆清洗,一位戏迷赶紧将盘子抢了过来说:“不要抹洗了,我就用筱师吃过的盘子!”围观的人笑得喘不过气来。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樊村、干涧等村每年都请剧团演出,固镇各生产队不但下午提前放工,而且还发上票钱,少则五毛,多则一块,让大家一饱眼福,过足戏瘾,久而久之,形成惯例。由于固镇人爱戏剧,1952年村里成立了家戏班子。没有剧本,他们自己编写,剧情以当时的壁画内容为主,开始时编写了《刘胡兰》《白毛女》两部现代剧,因蒲剧难演,而演成眉户。

     固镇剧团初建时,因农村人思想比较封建,女演员不好物色,只得男扮女装。《刘胡兰》演员角色分配分别是董星姚扮演刘胡兰,董温良扮演刘爱兰,董宽家扮演刘母,刘银录扮演石头。《白毛女》的演员角色分配分别是董温良扮演喜儿,卫青山扮演大春,原四收扮演黄世仁,董天才扮演穆仁智,原马驹扮演黄世仁母。当时的家戏班演职人员全是自愿参加,并无任何报酬。服装、化妆品、汽灯、乐器等全是自置或从村民家里借用。不能借用的,大家组织起来,白天到山上砍柴烧木炭,木炭卖来的钱用以购置道具。农闲时晚上集中起来排戏,没有导演大家共同探讨,自导自演。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家戏班基本成型,主要角色演员基本稳定,既排本戏,又排折子戏,积累的节目可连演三天三夜不成问题,旦角全是男扮女装,主要剧目和演员分别是王群丑的《走南阳》,卫电娃的《骂殿》,薛曹印的《三上轿》,邵丑墩、董高堂、董三元的《三对面》,董殿蛮的《舍饭》,董贵家的《杀庙》,刘电贞的《三娘教子》等,配角演员有邵家定、董恩龙等。再后来,团里有了女演员,任桂英、原绒子是第一代,随后又增加了刘爱子、康合样、原西气、王花朵等。有了女演员,剧本就敢拿大的,整个戏班就有了活力。年年都有新剧目,年年都要演出几台,从未间断。1967年,家戏班子跟着政治形势改名为文艺宣传队,演职员队伍逐步壮大。白天集体劳动,晚上加班排戏。古装戏作为“封资修”一度停演,一律演现代戏和革命样板戏,主要剧目是《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新编剧目是《槐树庄》《收租院》《三世仇》《三砸铁锁链》《血泪仇》《鱼水情》《换了人间》《水乡风浪》等,一直演到1978年。之后的演员阵容强大,实力比较雄厚,生、旦、净、丑,把式齐全,A角B角成双配对。在全公社各村的家戏班子中名列前茅,在县上也是响当当硬邦邦。县文化馆派来蒲剧名家亲临指导,村里还聘请外县剧团的黄富贵做专职导演,其户口也迁入固镇村。1979年以后,文艺界开始松绑解冻,部分传统剧目允许登台。村里又排练了折子戏《拾玉镯》《骂殿》《杀狗》《断桥》《紫金案》《十告状》《二进宫》《王文玉投亲》等。此时的演员队伍新老结合、人才济济,男演员有董殿蛮、邵丑墩、原宝珍、原永堂、原建忠、原马驹、董贵家、原四收。青年演员有董高龙、袁明斗、刘海龙、王捐干、原文善等。女演员有周玉珍、康合样、邵海棠、邵棠子、刘来得、董姣婵、王先果、邵先巧、董富英、刘先芳、邵玉盏、刘荣先、邵秀芳、原不爱、原爱枝、刘彦彦、邵灵花、原玉莲、原秀盏、贺俊娥、董春雪、王凤娥等。那年代,固镇家戏经常赴公社、县里会演,每次都获得奖项。1980年到县城参加农村业余剧团会演,参演剧本是《王文玉投亲》,演出效果非常好,观众掌声不绝于耳,台上的香烟、糖块满地皆是。有的观众还把整盒香烟递给乐队,以示奖赏和鼓励。那次演出获得大奖,载誉而归。由于固镇家戏远近闻名,经常出村演出。出演的村庄有樊村、通化、下化、南午芹、上寨、干涧、小张、东庄、北里、义唐、古垛、清涧、龙门、永安,还有乡宁县赵家圪垛、上化等村。

     除了演员阵容强大外,乐队的强大是其他村不能相比的。不论文场、武场,各种乐器应有尽有。打板、板胡、笛子都是双人组合。二胡两把,小提琴两把,大提琴一把,三弦一把,扬琴一台,中胡一把,底胡一把,还有唢呐、小号等。文武场主要人员有王旭振、袁高明、卫二子、董喜龙、王高海、王合堂、原高关、董电发、刘青龙、原印收、原文善、原有千、邵廷泽、原建听、邵金立、邵绒拽、卫董立、董扎金等。固镇村家戏班子一直坚持为群众演了40余年。20世纪80年代中期,农村实行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大家各忙各的事,这个戏班子才解散。如今,这些演员年纪最老的已80多岁,最年轻的也60岁左右。村里的戏迷们仍然把他们当作自己心目中的蒲剧明星。逢年过节,村里组织文艺晚会时,还请他们登台亮相。2007年,固镇村党支部、村委会投资两万元,购置了一套蒲剧乐器,把大家召集到一起排练传统蒲剧段子。随后又组织大家去运城电视台《蒲乡红》栏目集体报名,其中有5人登台参赛,均获得了好名次。旦角邵玉盏和肖青梅分别夺得月擂主和周擂主。生角原水堂、须生袁明斗、花脸刘海龙,分别夺得了周赛第二名。尤其是当时已70岁出头的原水堂,以他高亢激昂的“金嗓子”和原汁原味的“三倒腔”,博得了台下观众的满堂喝彩。

河津市委党史研究室供稿
19577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