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杂评] 闫学温《会唱歌的苹果树》读后

228 0
发表于 2023-3-9 11:01:5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闫学温《会唱歌的苹果树》读后
芳华/文

你相信吗?苹果树会唱歌。这会唱歌的苹果树就在闫学温所著的长篇小说《会唱歌的苹果树》里,该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2023年2月份推出。

小说通过晋娃、喜梅、丑孩、军平4个孩童的成长经历,艺术再现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晋南农村民众在驻村干部带领下,致力于发展苹果产业,齐心协力发家致富的火热场景,展现了一幅丰富灵动的晋地民俗风情画卷。

故事从翠翠姨的婚礼写起。因家境贫寒,复转军人俊来叔眼睁睁看着和他一起长大的青梅竹马翠翠姨在其家人的安排下含泪外嫁。悲伤不已的俊来叔在蝎子岭唢呐相送。翠翠姨回门那天与俊来叔在蝎子岭最后一次谈心,坚定了他脱贫致富的决心。这时,俊来叔当年的战友严子龙带着发展苹果产业的规划和引导村民脱贫致富的使命来到山村,为穷则思变的村民带来希望。俊来叔和晋娃爸态度坚决跟定严子龙,种下苹果树,也种下了希望树。他们精心侍弄果树,实践新技术,历经种种挫折,成功脱贫,苹果产业也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翠翠姨不甘心失败的婚姻,勇于走出黄土地南下打工,最终成长为搏击商海的女企业家。孩子们在其父辈勤恳努力、正直向善的影响下,也以各自的努力报答亲人、报效社会。晋娃通过自己的刻苦成功考上心仪的大学,走出黄土地,大学毕业后有感于严子龙的奉献精神,义无反顾走进太行山,投身脱贫事业;极具歌舞天赋的喜梅却由于家庭变故留在乡村,抱憾终生……

小说故事朴实流利,张弛有度,作者以抒情的笔调描写着晋南的风土民情,读来给人以酣畅淋漓的快感。

书中,颇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民俗,如正月十五的闹红火、正月二十五的填仓节、二月二的龙抬头、清明节的上坟踏青、八月十五的走月亮等,均在作者笔下鲜活地展现。这些节俗中,体现了中国民间祈愿平安的迫切希望,如作者在描写填仓节时写到:正月二十五,这天是填仓节,又是星期天。天不亮,晋娃就起来了,和母亲到井台上抬回来水,奶奶说,这叫请福入门;又到地里捡回柴火,烧成灰备用,这叫火烧财门开。朝霞漫天的时候,晋娃奶奶就用簸箕撮了草木灰,在院里撒出粮囤形状,中间画一个“米”字,在里面放一些小麦、玉米、红豆、芝麻和高粱,用瓦片压住,中间放上蒸好的大白馍,并在旁边画上一架梯子,最后在麦囤上面盖上福奶奶的剪纸。做完这些,奶奶摆好祭品上香,口里念道:“天仓爷,送粮来,粮食元宝到家来;大囤满,小囤流,幸福的日子在后头。”不仅节俗描写得形象生动,更有节俗传说让人体会到中国民间传说的源远流长。

书中,有晋南特色美食描写,节俗美食和日常饮食组成黄河之滨、后土大地上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如农家日常饮食糊涂面、旗花面、农家拌菜、油泼辣子、腌菜等,让读者仿佛走进了晋南农家,坐在饭桌前与小说中的人物一起进餐;如天穿节的摊煎馍、烙小旋;二月二的炒祺子、清明时节的菜卷、小果儿出生时的展腰面等节庆美食,让读者在生动细腻描写中身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味,见证精彩绝伦的晋地节庆文化。

书中,有丰富的戏曲歌谣描写。据笔者所知,在作者所描写的晋南民间,戏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对于长年累月在黄土地上劳作的人们来说,听戏唱曲是他们舒展心怀、提神解乏的灵丹妙药。书中所体现出的戏曲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宋元时期晋南地区就已经是戏曲艺术非常活跃的区域,元杂剧四大家,晋南籍的就占了三位,全国留存至今的金元古戏台,基本均在这片土地上。书中所描写的蒲剧,在明朝洪武年间就已经非常成熟。据笔者统计,作者仅在书中引用的戏曲剧种就有8种;民歌不仅有信天游,更有万荣口歌、万荣锣鼓调、左权开花调、晋北二人台等,体现出作者较丰富的戏曲音乐修养。在书中,34个戏曲唱段分布在作品重要桥段,不仅起到渲染意境、烘托氛围的作用,更以此来表达人物的心境,推动故事发展。如六爷爷去世,作者引用了眉户剧《村官》唱段来进一步衬托六爷爷的正直和无私;让喜梅在高崖顶上唱《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村人对六爷爷离去的不舍。如水兰婶流产后,作者利用书中人物游览后土祠的机会,设置了品字形戏台斗戏的情节,让蒲剧、秦腔、豫剧三个剧种同唱苦戏,借以表达水兰婶失子之悲情。如喜梅在西京唱起蒲剧《西厢记》中《凤求凰》的唱段和水兰婶日常唱的黄梅戏,借以表达他们的思乡之情……

作者还在书中借社火表演营造了一种欣欣向荣、繁华似锦的盛世图景。比如,社火表演描写、喜梅跳《挂红灯》等,营造了意蕴悠长的唯美意境。

同时,作者在书中展现了晋南淳朴和谐的民风,如晋娃爸与俊来叔的互助耕作、晋娃与军平等人的友谊等;体现出顽强的抗争精神,如对历经中年丧妻、晚年丧子的六爷爷的描写、喜梅的悲情人生等;表达出浓厚的悲悯情怀,如村里人对有精神缺陷的三片及三片嬷的帮助。书中人物那种自强自立、遇到挫折敢于面对、勇于抗争的精神让本书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他们以自己的方式与命运抗争,最终都过上了理想的生活。

作品结构前松后紧,情节设置动静交替,节奏明快舒朗,读者读来如倒食甘蔗,渐入佳境。遍布书中的富有抒情性的景色描写,语言清新,色调明亮,体现出浓郁的晋地风情。书中所引用的92版电视剧《杨家将》《西厢记》、军平扛着编织袋去打工、生机勃勃的果乡建设等,使作品更具鲜明的时代特色。同时,小说每一章前的剪纸作品与歌词有机融合,相得益彰;书封采用马卡龙绿与红撞色设计,清新跳脱,颇具视觉冲击力,凸显朴拙雅致特色。
avatar
19451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