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文
今年是“兔年”,自然引来不少与兔有关的话题,“动如脱兔”即为一例,此典源于《孙子兵法》。在其《九地篇第十一》有“始如处女……后如脱兔”之语,以喻动静辩证之道,说的是军队未行动时要像羞怯的少女般静坐,一旦发动进攻,就要像脱危奔突的兔般迅疾。苏东坡就曾因一件事悟得此道。
某夜,苏东坡静坐,忽听床下有鼠啮物之声,拍击床板后便没了声响。他命童子秉烛近察,发现声音出自一个袋子,打开袋子,见一“死鼠”。童子疑惑,将“死鼠”抖落在地,就在迟疑的一刹那,“死鼠”突然复活逃跑!苏东坡慨叹道,天下生物“莫智于人”,今人却不及小鼠之智,它“不死而死,以形求脱也”,其中就蕴含着“始如处女”之静与“后如脱兔”之动的变化道理。于是,苏东坡“俛而笑,仰而觉。使童子执笔,记余之作”,即成《黠鼠赋》一篇,传之后世。
为了引证妥当,笔者查到一部书,是明代王阳明的朱批《武经七书》,在此节书眉,王阳明着意以朱砂小楷书写“处女脱兔”四字。
此后,抗倭名将胡宗宪(梅林)又得见此书,不但用朱笔书写体会于每段段尾,而且以正楷书序一篇,其中写道:“我辈得之则片言只字,亦可以想见先生矣!退食丙夜读之,觉先生之教我者,不啻面命而耳提也,敬为什袭,以识不忘。时嘉靖二十有二年,岁在癸卯暮春之初,新安梅林山人胡宗宪漫识于舜江公署。”今之“兔年”又逢“癸卯”,可此“癸卯”(2023年)与彼“癸卯”(1543年)相差四百八十年。
(《北京晚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