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论坛
资讯
图库
动态
圈子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在线
咨询问答
运城声音
运城公告
运城时讯
讲读运城
聊聊说说
文史
风土人情
运城书画
运城文学
古今人物
古今运城
运城方言
生活
餐饮美食
休闲时尚
品牌故事
图说运城
家装工匠
分类资讯
广场
健康中心
情感沙龙
品牌广告
优卡购物
运城商家
用户名:
忘记密码?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QQ帐号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论坛
›
运城文史
›
运城古今
›
明代进士姚诚立与《河东盐池赋》碑
刚刚去过
明代进士姚诚立与《河东盐池赋》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2-28 10: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庙内碑林
运城盐池神庙内海光楼
《河东盐池赋》碑及碑亭
2月20日,去修缮一新的盐池神庙参观,平整的步道,彩绘的木雕,绿意盎然的绿植,巍峨壮观的庙宇,在春阳的照耀下,一派生机,让人在这城市的风景中体会到了心旷神怡。
康熙皇帝走过的那道门,“阎冯倒蒋”时密谈过的玉树青霞道院,曾被风刮裂、如今早已长成风景的树;三座全国绝无仅有的并肩大殿,神奇地将太阳神、风神与池神供奉在一起,表现了尽可能的和谐与平等,传递了运城先祖的智慧与周全;还有北边**祭祀时休息的官厅,中轴线上宽敞高大的奏衍楼,楼下可行走的通道,似乎都焕然一新,令人兴奋。然而,最让人注目的却是一通明代古碑,年代虽不是最远的,但因为是文学碑记,让人有些喜出望外。
石碑记史
穿过奏衍楼向南,数十通高大的碑碣屹立着,石头是最厚重的,也是最可信赖的,它们记下了运城之盐的过往,记下了盐池神庙的历史,还有许许多多为建设庙宇付出过心血汗水、钱物的善行义举。这些似乎与别的庙宇相比也没有太多的不同,人类总是尽最大可能将曾经发生的一切,值得人们追忆铭记的事件,用一种最能对抗岁月风雨的方式留下来,传下去。碑刻就像书页,碑林便是书卷,值得人们停下脚步,细细品评玩味,追怀沉思。
据河东盐业博物馆馆长尹冰介绍,这里最有意思的是碑林里的碑,记载了许多历史细节,十分耐人琢磨。我理解她的意思,费心费力刻在石头上的文字,自然是营养丰富,内容不同寻常的。多少先贤把热情和心意用在冰冷的石头上,不就是为了对后来者能够有所指引和帮助吗?这是一个沉默冰冷的碑刻世界,又是一个火热深情的文化疆土。
再往后走,独占池畔风光的海光楼巍然高耸,飞檐翘角,古意盎然,再加上南边的中条山和盐池天然幕布的映衬,坐拥湖山的海光楼确实将山海风光尽收眼底,占尽高光,堪称海光。
如果说海光楼引人眼球,它边上开阔的广场让人可以极目骋怀有纵情高歌的欲望,那么回过头来,赫然挺立在海光楼西北方向的一座高大的碑亭,还有亭子之下的硕大碑刻便有些让人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惊喜了。
什么样的碑刻有这样的殊荣,从碑林中跃然而出,在碑亭之下享受这份尊宠。走过去看木牌上的说明:明新修河东盐池赋碑亭——作者是明代万历乙未进士、陕西洋县知县姚诚立。一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注定与一段特别的历史相连。
观看眼前这座矗立于亭子中的碑刻,因字体为行书,字迹并不十分清晰,但是被磨得有些平的结尾处,却隐隐有“解愠阜财”字样,碑的落款处也可以看到有“崇祯……进士姚诚立撰”的字样。
关于这通大碑的发现,据尹馆长介绍,是在十多年前。当时有一位市民给池神庙打电话,说他们发现了一通碑,上边写有“解愠阜财”,还有“姚诚立”等字样。然后池神庙相关负责人赶紧过去对古碑进行了鉴定,确定它是明代碑刻。这通古碑放在空港的一个仓库里,当时的南风集团出了费用将它征收回来,因为碑的体量特别大,所以是用叉车拉回来的。
海光楼北有两块碑,东边为明正德年间王九思的《新修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盐池周垣之碑》,西边便安放着这块明万历年间姚诚立的《河东盐池赋》碑。一记史,一记文,相映生辉。
赋文咏池
这篇文学色彩浓厚的赋文碑赫然挺立于醒目位置,引起了我的关注。回到单位,立刻找寻,在2000年结集的《河东盐池碑汇》一书中,果然找到了这篇由姚诚立撰写的赋文和简介:
碑高247.3厘米,广85厘米,字27行,行82字左右,行书,字径2厘米,刻于明崇祯十一年(1638)端月朔日。此碑旧在池神庙,近年佚。运城市博物馆藏有1952年拓本,文见《景志》240页《安邑县志·艺文》卷十三、一页,著录见《古志》156页。
虽然是行书,又是繁体字,所幸先贤将拓本传了下来,还录下了文字,确实难能可贵。文中有这样的记录:
夫河东盐池,即古所称解池也。朔自溟濛,通乎海窍,地连雍豫,野分参觜。幅员广敞,百二有奇……东跨夏台,而有柏塔、瑶台、咸谷、风洞之名奇居其左;西控雷首而有五老王官、静林、雪岩之嘉胜据其右;稷山、孤山、紫金、峨嵋当其前;历山、让田、傅岩、圣涧拥其后……美哉池也,景物于焉备矣!而阜国裕民、财源会焉……曰:沔彼鹾池,波淡淡兮;盐成自天,光晶灿兮。宝藏兴焉,国储办兮。景物纷纭,滋游衍兮。永利是图,民缱绻兮;解愠阜财,皇泽湛兮。于以绳之,事可按兮;沕穆湮沦,法则变兮。不均而厉,众乃涣兮;曰惟怀柔,仍旧贯兮。足国裕民,适我愿兮;岂弟君子,竚宵旦兮。
碑的落款为:
崇祯戊寅端月朔日
赐进士粤西廉访使□后学姚诚立撰
河东陕西都转运盐使司运同署运使事王孔范俞镌
安邑县知县王嘉谋、运判孙源平
运邑门生崔镇南、刘衍民、邓启祚、郭用贤、姚一龙,仝立石。
此赋虽然读起来有些艰涩,但是
信息
颇为丰富。文章起始写到了盐池东的夏县瑶台、咸谷、柏塔山,又写到了盐池西边的五老峰、王官谷、静林寺、雪岩等名胜,北边写到了稷山、孤山、紫金山、峨嵋岭,还写到了垣曲历山、虞芮让畔、傅岩、圣人涧,从地理方面对盐池的前后左右进行了简洁又精准的描述铺陈。
再后边的文字,读起来甚至有些《滕王阁序》的感觉:
六池映带而汩汩,暹渠蜿蜒而广袤;总区外之支洳,杀狂涛而透漏。于其远也,长堤层护,架百里之飞梁;于其近也,缭垣匝周抵千夫之介胄。
再后边写到了盐池的景色,写到了硝花、盐粒:方绰约兮渐渍,忽缤纷兮无涯。拟编贝而贯珠,亦如粟而如沙。惟大小之参错,更方圆之殊差。其中描写盐与硝情状的语言,只有近距离接触过盐池的人才会理解其叙述之妙,难怪要刻石以记之,想当年应当也是语惊四座,才震八方的佳作。再后边写到了盐粒结晶和盐工劳作的过程:一任取盈于天然之植,何劳贷富于海滨之煮。其中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最后写到了盐与财富、民生的关系,写到因为这天生的宝池,利国利民,却也因为苛捐杂税,给人民造成了不小的危害。正所谓:则生于池者死于池,利于池者害于池。其中对一些贪官污吏将盐池作为发财的工具表示了愤慨。最后作者又笔锋一转,写到了舜帝抚五弦琴而歌的“解愠阜财”,说道:足国裕民,适我愿兮。以相对温和的语言作结,民本情怀跃然纸上,升华了整篇赋文的思想境界。
文中密集的盐信息,精美的词章,饱满的感情,如果不是对盐池特别熟悉,又充满感情,很难写出这样的文字。在运城叫响池盐文化,提升城市影响的今天,窃以为,这篇赋文可以让中学生朗读背诵,对传承盐文化,在运城学子心中播下盐运历史的种子,意义深远。
好官留名
无独有偶,恰好运城市古中国文化研究会会长李军先生关注到了姚诚立的事迹,还写有一份关于赴陕西洋县考察姚诚立有关史迹的报告。
从报告中得知,姚诚立是现运城市区西侧的杜家村人,明万历年间进士,曾在当时的四川洋县任县令六年,而此前,他的祖父姚如松曾在洋县任过12年的县丞。姚如松在洋县时协理县事,廉明刚正,办理诉讼不谋私利,相继辅佐五任县令治政,为县民所称颂。姚诚立后来到洋县任职时,老百姓得知他是姚如松之孙,扶老携幼跪迎。姚诚立感慨涕零,他在任期间,继承祖志,清廉正直,勤政爱民,后升任四川按察使,去世后归葬故乡杜家村东。
《四川洋县县志》(洋县今属陕西)中记载有姚诚立与祖父的事迹。可贵的是,如今杜家村姚家花园遗址,有一座绣楼遗存。
一位爱民为民的好官,一位文采横溢的学人,他的赋文能刻石传世,就不难理解了。
记者 张建群 文图
姚诚立
,
河东盐池赋
,
碑
post_newreply
相关帖子
河东盐池赋_明·姚诚立
代理发帖,发帖代理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记录场景、分享生活、传播图文,互动视频。
信息、内容、朋友、社交、话题、服务、产品、消费、活动、资讯,运城社区为您代言。
Copyright © 2008-2020
运城社区
(https://www.thch81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运城社区
晋ICP备16004466号-2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