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封常清 戎马一生 发展屯田_临猗人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3-1-9 09: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封常清 戎马一生 发展屯田_临猗人
大唐名将封常清(版画)

张安福/文

封常清是唐朝有名的将领,也是唐朝驻西域的著名**。他自小在西域长大,对西域形势颇为熟悉,这奠定了其成功经营西域的基础。他多次率军平定威胁西域的反叛活动,为唐朝经略西域和进行屯垦开发创造了相对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力促进了唐朝西域屯垦事业的发展。

封常清,生年不详,卒于天宝十四年,蒲州猗氏(今运城市临猗县)人。封常清自幼失去双亲,与外祖父相依为命,后外祖父因罪被流放到安西充军,担任胡城(今哈萨克斯坦奇姆肯特东)南门的守军,封常清便与外祖父一起生活在西域。外祖父好读诗书,常在城门楼上教封常清读书,在外祖父的教导下,封常清博览群书,尤爱读儒家经典,少年时便在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爱国的种子,立下了在边疆干出一番事业的雄心。外祖父去世之后,已经30多岁的封常清,情感上无所依靠,经济上也没有收入来源,过着清贫的生活。他常在城门口看见高仙芝出行,前呼后拥的场面,让他心生羡慕,便毛遂自荐,成为高仙芝的随从,为其建功立业搭建了平台。

封常清成为高仙芝的随从后,起初并没有受到重视,转机出现在首次随军出征。天宝初年,达奚诸部叛乱,从黑山以北一直攻打到碎叶城,唐玄宗命令夫蒙灵詧前去平叛,夫蒙灵詧派高仙芝率2000精骑自副城向北,直至绫岭下出击叛军,取得胜利。封常清在帐中私下写好捷报,详细地记述了他们如何快速取得战争的胜利,呈给高仙芝。捷报特别符合高仙芝的心思,高仙芝看后非常诧异,在判官刘眺、独孤峻的提议下,高仙芝请封常清入座,谈得很投机。从此,封常清的名声在军中逐渐为人所知,后来又以破达奚之功,任叠州(今甘肃迭部)地下戍主,继续任判官一职。这是封常清以军功走上仕途的开始,此后又履任镇将、果毅、折冲等职,在西域的事务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天宝六年,封常清随高仙芝击败了依附吐蕃的小勃律国(今克什米尔西北部),开始在军事方面展现才华。12月,高仙芝取代夫蒙灵詧出任安西四镇节度使,封常清也升任庆王府录事参军,后又任朝散大夫,专门负责四镇的仓库、屯田、甲仗、支度、营田等事宜,直接管理屯田,保障军需。此后高仙芝每次出征,都让封常清做留后使,保障军需供应。充足的军需供应是战争胜利的关键,高仙芝把如此重要的任务屡次交给封常清,足见封常清深受其重视。作为高仙芝的得力助手,封常清在西域初创业绩,为其以后发挥更大的作用开启了良好的开端。

唐朝积极经略西域,在西域设置了安西、北庭两大都护府统一管理在西域的屯田。唐玄宗时,又设置了节度使和营田使,由营田使主管屯田,但这两个职务一般都由一人兼任。都护府属下各都督府州、军镇的屯田,由都督、刺史和驻军长官兼管,管理机构简单,官吏亦不多。因封常清有才学,办事果断,遂被封为安西四镇支度营田副使、行军司马,组织管理屯田事宜。天宝十一年,封常清升任安西副大都护,摄御史中丞,持节充安西四镇节度、经略、支度、营田副大使,知节度事,开始总管西域的屯田事务。后来,北庭都护程千里任右金吾大将军,仍然任用封常清为北庭都护,兼任伊西节度使等,管理屯田,以供应军需。到天宝十二年三月,因为出色的业绩,封常清兼任伊西北庭节度瀚海军使。封常清身兼两镇,集权力与荣耀于一身,达到了人生与事业的巅峰,这期间也是唐朝屯田发展较好的时期,封常清在其任上兢兢业业,促进了屯田的进一步兴盛。

据已发现的考古资料记载,天宝年间,唐朝在安西即库车一带屯田规模宏大,水利建设成效显著,府库充盈,主持其事的封常清功不可没。从依然矗立在戈壁沙漠的古戍堡、土城的遗迹,以及发掘时发现的大量粪类堆积来看,当时唐军不仅从事屯垦,种植农作物,还饲养牲畜。《新唐书·高仙芝传》载,有“城东千石中田”,可见当时屯田规模的宏大。封常清勤于政事,奔波于安西、北庭之间,据《唐天宝十四载郡坊申十三载九至十二月诸馆支贮马料帐》文书内容可以看出,封常清任两镇节度后,在天宝十三年四月末,由长安西归,到达交河郡治所后,稍事休息,即由交河城出发,北上通过“他地道”,翻越天山,赶赴北庭。在北庭停留到八月末,开始南下到交河郡,然后西行返回安西治所——龟兹(今库车)。九月末,曾一度准备由安西再去北庭。但是否成行,无资料加以说明。直到十一月初,又有北庭之行,十一月十八日,返回安西治所。此间经过闰十一月,十二月经交河郡,再至北庭。可见,天宝十三年封常清由长安返回西域后,就频繁奔波于安西、北庭之间,寒冬腊月,沿途条件极为艰苦,今人尚且畏此险途,封常清虽已位高权重,却仍能不畏艰险,为发展西域屯垦、维护秩序安定竭尽全力。

封常清虽是行伍出身,但文才武略齐备,治军严明,组织屯田有效得力;长期镇守安西、北庭,对唐朝西北边境的安宁立下汗马功劳;征战大勃律,消除了对西域的威胁,确保了西域有一个相对安稳的社会政治局面,有利于屯田的开展。在西域治理中,他还非常重视人才,诗人岑参曾任其部下,为安西、北庭节度判官。在岑参气势磅礴的诗歌中,为我们留下了不少有关封常清的诗篇: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此外,还有《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篇。诗歌记述了封常清出征应对敌军侵犯的情景,为我们展现了当时西域屯垦戍边的艰辛,也体现了封常清忠贞爱国、镇守边疆、不畏艰险的高尚情操。

封常清率兵抵御各方势力对西域的侵扰,进行屯田开发,维护了西域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作为安史之乱前主政西域的最后一任唐朝名将,封常清秉承朝廷方针,守葱岭以为西界,与大食化解积仇,保持互不侵犯的良好关系。此外,封常清还平定了金山(今阿尔泰山)葛逻禄叛乱与播仙(今且末)吐蕃之乱,可谓是南征北讨,马不解鞍,功业赫赫。天宝十三年,封常清回朝,唐玄宗封他为御史大夫,授一子为五品官,连他早已离世的父母也获赠封爵,充分肯定了封常清在西域的功绩。但是,封常清却在安史之乱的潼关守卫战中受诬陷致死,结束了其戎马倥偬的一生。

封常清的西域屯田措施,为其后继续屯田打下基础。安史之乱后,唐朝势力衰落,吐蕃占领河西走廊,西域与内地失去联系。但当地屯垦军民仍与吐蕃进行殊死血战,孤军坚守西域,继续捍卫唐朝在西域的主权。如果没有屯田军对西域的开发,如果没有广积粮的长期准备,这样的持久战是根本不可能的。(《兵团日报》)
18836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