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河津侯氏灰陶发展考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11-30 10:3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陶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之一,在河津,陶器的发展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了。1973年,中科院专家在河津考察时,在多处发现龙山时期陶片。
    河津灰陶起源于西汉,鼎盛于明朝,主要生产地集中在窑头一带,至今这里仍然是琉璃灰陶的主要生产地。据《河津县志》记载,河津窑头村很早就开始发展琉璃灰陶业,人们将烧窑多建在沟西崖头空地,不断向西发展,所以,窑东的叫东窑头,窑西的叫西窑头。由此可以看出窑头村发展灰陶业的历史。



    河津灰陶主要分布于西窑头村,制品有瓦件、脊兽等,产品包括罐、壶、碗、勺、瓮、盒、洗、釜、杯、盘等。装饰则有弦纹、刻划的三角纹、连环纹、栉齿纹和动物纹,还有绳纹、拍印纹、模印、浮雕、涂色和彩绘,具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实用价值。除了生活用具之外,这些陶制品还用于文物古迹修复和民居建筑上。因其工艺独特,造型古朴大方,寓意深刻,备受欢迎,山西的晋商大院就是灰陶制品的结晶。

    清朝末年,河津西窑头出现了以侯万家为代表的灰陶工艺大师。

    侯万家是西窑头村人,很小就跟着当地灰陶制作名师周治南学艺,之后又师从琉璃世家的吕珠子和吕文彦,学习琉璃制作及烧造工艺,集各家工艺精华于一身,取其所长,补其所短,摸索出从灰陶到琉璃制品的全套工艺技术,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工艺风格。他的儿子侯有生子承父业,1982年创办了河津第一家私营琉璃厂——河津西窑头琉璃灰陶工艺厂。如今,侯氏灰陶已历四代,第三代传人侯金柱,18岁开始跟从父亲学艺,1993年从其父手中接过了河津西窑头灰陶工艺厂的担子,于2002年投资建起了当时较为先进的单孔隧道窑,生产设备也逐步实现了机械化。2008年又投资扩建4孔隧道窑和6孔隧道窑,引进了环保除尘的真空炼机和雷蒙磨粉机等大型先进机械设备,形成了科学的流水线作业平台。2010年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鑫泰”品牌商标。他的儿子侯文斌,大学毕业后,又投入灰陶研究和生产管理之中。他们的灰陶产品行销华北、西北,供不应求。



    河津的制陶原料就地取材,采用普通的易熔粘土,粘土中含沙量较少,可塑性极强,烧出的陶器质地较为细腻。当地老百姓称为“红胶土”。据对我市的固镇遗址、东崖底遗址、刘村遗址等古迹遗址考证,早在西汉时期,河津就开始利用红胶土烧制灰陶产品。到了明朝,达到鼎盛时期,现在出土的文物在这个时期的居多。明末清初以后,其产品大多在民用建筑中使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家对工艺的重视,一些老艺人开始办厂,由小作坊逐步转为规模化生产。
    据侯金柱介绍,侯氏灰陶制作对窑土有着特殊的要求,其主要原料为黄泥土或红泥土。首先要把黄泥土或红泥土进行暴晒使其干透,因含有粗颗粒的粘土可塑性差不易成型,需要先做初步筛选,清除土中所含的粗颗粒、钙质颗粒及杂质,以免影响坯体成型。经过初选的原料再被研磨成细粉,加上水搅拌成泥浆,之后,还要将泥浆进行澄滤以除去残存的废渣。原料如若不经淘洗,即使勉强成型,在烧制过程中也会因杂质多而造成陶胎开裂。淘洗后的泥料,再通过在空气中腐熟来进行“发酵”,以提高可塑性,制陶工艺上称为“陈腐”。将泥料在不通风的温暖阴湿之处闷放一段时间后,使其自然均匀,像面一样,然后再揉搓成泥,也可以用模具拓,也可用手拍。陶泥不能太干,也不能过湿,太干则裂,太湿则不能成型。


    侯氏灰陶捏制有自己独到的手法。一是捏塑法:陶塑中的小件动物,完全是手工捏制的,多有艺术精品;大件作品如龙凤,先模制内壁骨架,再分段手工捏制。手制又可分为捏塑法、泥片贴筑法、泥条筑成法。捏塑法仅限于少量小型器物,以及器物上的附件,如耳、足与贴附在器物上成为附加堆纹的手捏泥条等。手工灰陶制品因其泥细,同时有透气孔,与机器制品相比,更加结实耐用。二是轮制法:轮制法和手工结合,是河津灰陶的一个特点。工匠用快速旋转的陶轮,将泥坯拉转成型。三是模具敷泥法:以模为依托,直接将泥填进模具里,以脚踩拳砸棒打等方法挤压泥料。成型脱模后在外表涂抹泥汁陶土。大件作品用拼接安装的方法完成,贴上泥条,将接缝挤实压平,再以泥桨抹光。陶坯制成后,需进行适当的修整,这样可使器物各部位规整而美观,口沿及外表变得光滑,造型也更加匀称。修整时用类似原始骨匕的各类木刀刮削泥料,或用手增补泥料,使造型达到最佳效果。四是陶器的烧制必须使用馒头窑或罐罐窑,形制是方形的,上大下小,底下比上面小一尺左右。如底下是七尺,上面就是八尺五。上面大一些是为了使它聚力。里头看起来像个罐罐,边上有点弧度,上部收口。


    灰陶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入窑烧制,在陶窑中,燃料产生的高温使陶土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导致坯体的成分、性能和颜色的改变。陶窑的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陶器的烧成温度,结构越合理则烧成温度越高,陶器就会更加坚实耐用;陶窑的密封情况既能影响窑内温度,又会造成氧化或还原的烧成气氛,影响陶器的颜色。因此,陶窑是衡量制陶工艺水平的主要标志。烧成温度都在摄氏900-1000之间。陶窑密封不严时,空气中含有的氧将坯体所含物质氧化,陶器烧成后呈红色或橙红色;陶窑密封较好,气体中含有一氧化碳(CO),具有将所含的铁质还原为氧化亚铁(FeO)的能力,烧成后的陶器呈灰色或深灰色。装窑后火紧的话三天半,火缓一点就得四天,有时还得烧五天,根据情况把握,没有准确时间。烧的过程主要在加火与减火上,中间不能断火,一般是一个人八小时,三班轮烧。

    河津灰陶技艺具有人文性、地方性、民族性等特点,是历史十分悠久的具有独特黄土高原民间艺术风格的民族手工艺。其深厚的民族审美艺术价值,不仅是人类重要的文化遗产,而且至今仍然以鲜活的形态和浓厚的文化意味装点着现代人的生活。

吴晓征/文
18401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