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寻根问祖探龙门(之一) ——关于黄河龙门文化的思考与启示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11-28 09:0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寻根问祖探龙门(之一)
——关于黄河龙门文化的思考与启示
中共河津市委副书记 李昭阳
  前言:
   黄河龙门文化根植人文、立足人本、彰显人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深入挖掘黄河龙门文化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借以激励40万龙门儿女坚定文化自信,延续历史文脉,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为必要。我们从河津优美传说文明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长度、从河津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厚度、从河津红色革命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亮度、从河津地域特色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深度,4个维度来探索黄河龙门文化(即河津文化)的内涵、外延和时代价值。

  (一)从河津优美传说文明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长度

   锦绣龙门两典故,平地一声响惊雷。

   四大八景河山美,天下古庙数高禖。

   (二)从河津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厚度

   文有史圣武虓将,耿都子夏如宾乡。

   一代廉吏树典范,三王诗赋永流芳。

   (三)从河津红色革命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亮度

   革命先驱邓国栋,开国上将志诚忠。

   同仇敌忾惩倭寇,强渡黄河建奇功。

   (四)从河津地域特色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深度

   工商贸易源流长,全国经济进百强。

   文旅融合高质量,大展鸿图铸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

象。”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的系统保护,守好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要深入挖掘黄河
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今天,深入挖掘黄河龙门文化蕴含的历史价值和时代价值,借以激励40万龙门儿女坚定文化自
信,延续历史文脉,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尤为必要。

   河津市位于山西省西南部,运城市西北隅,地处黄河、汾河两条母亲河交汇的金三角,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远古之时为皮氏部落,禹时为冀州之域,夏、商、周相继建方国皮氏、冀、耿、韩。夏时殷侯灭皮
氏,商祖乙将耿地封于其弟祖丙,冀、耿、韩于春秋先后归晋,战国为魏皮氏邑,秦置皮氏县,新朝改延平县,东汉复为皮氏县,北魏改龙门县,先后为高凉郡、龙门郡、泰州治,唐武德析置万春县,贞观并入龙门县,宋
改河津县,1994年撤县设市。


黄河石门
   黄河龙门文化根植人文、立足人本、彰显人和。广义讲,黄河龙门文化是河津历代各种文化的凝练总结,它囊括了古代以来,尤其是禹凿龙门以来,发生在河津境内的物质、制度、习俗、精神等层面的具有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全部成果;狭义讲,黄河龙门文化是河津的特色文化,它的深邃内涵就是由大禹精神和鱼跃龙门精神熏陶培育、历代河津人传承升华的“勤劳睿智、明理尚贤”的河津品格;“质直好义、崇德向善”的河津情操;“坚韧不拔、乐于奉献”的河津气质;“开放包容、求新图变”的河津胸怀;“忠诚善谋、爱国尽责”的河津担当;“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神,是黄河流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接下来,我们从河津优美传说文明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长度、从河津优秀传统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厚度、从河津红色革命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亮度、从河津地域特色文化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深度,4个维度来探索黄河龙门文化(即河津文化)的内涵、外延和时代价值。

一、从河津优美传说文明探索黄河龙门文化的长度

  河津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300万年至1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此活动。考古专家曾在这里挖掘出许多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化石、新石器时代的石球、石斧、石饼和红陶、灰陶、彩陶等,距今1万年前至4000年前
的新石器时代即前仰韶文化、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在河津发现的这一时期文化遗址就达十多处,说明人类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存和活动。

   远古时期的女娲抟土造人,皮氏鞣皮制衣,特别是禹凿龙门以来,黄河哺育着河津先民,孕育了厚重的根祖文化。其中最主要的代表是“锦绣龙门两典故,平地一声响惊雷;四大八景河山美,天下古庙数高禖”。其
中“锦绣龙门两典故”指的是禹凿龙门和鱼跃龙门;“平地一声响惊雷”指的是禹凿龙门后的“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四大八景河山美”指的是河津境内的“邑中八景”“龙门八景”“麟岛八景”“午芹八
景”;“天下古庙数高禖”指的是河津高禖庙。

   (一)禹凿龙门。“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诗仙”李白只用寥寥两笔,就在“昆仑”“龙门”的震荡声中,展现了“西来”黄河的无限声威。“龙门”二字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已经出现,“龙门”作
为特指名词,最为著名的是《尚书》中的《禹贡》篇。在《尚书·禹贡》中有两处提到龙门,一是“浮于积石,至于龙门、西河”,意思是进贡的船只从积石山附近的黄河,到达龙门、西河。二是“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意思是大禹疏导黄河,从积石山开始,到达龙门。可见“龙门”一词出现伊始就与大禹不可割舍,从战国到西汉初期,禹凿龙门的说法已经广为流传。


大禹治水
   河津的龙门是4100年前大禹凿开的“龙门”。据地质专家考证,龙门形成于3000万年前第三纪喜马拉雅造山运动和200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那时,自然形成的河道十分狭窄,浩荡的黄河水下流不畅,泛滥成灾。于是大禹率领先民经过四年苦战,终于将狭窄的山口开凿成现在的龙门,从此,河水畅通无阻,流向大海。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大禹当年凿开的“龙门”,形如门阙,大禹亲自命名为“龙门”,两岸岩石上镌凿的遗迹至今犹存,与《水经注》的记载相符。

   黄河从青藏高原俯身跃下,滋养了河套地区,在黄土高原沾上了一身风尘,行至中游,撞吕梁山后便乖乖向南进入晋陕峡谷。禹门之上,黄河左襟吕梁,右带高原,看似在这回环曲折的峡谷中“收束性子”,实则却是在
暗中积蓄着澎湃的动力。从龙门向北五公里处有石门,石门是万里黄河最窄的峡谷,两峰对峙,形势险峻,最窄处仅38米。再往北直达孟门、壶口,龙门、石门、孟门合称晋陕大峡谷“三门”。龙门也是黄河冲出峡谷,走
向宽阔、坦荡的起点。龙门以北是地势狭窄、两峰并峙造成的湍急、凶险,一出龙门,则平坦、开阔,容姿也温和、平静很多。

   龙门古迹还有禹王洞、鸽子庵、梳头启、错开河、大梯子崖、石门等,汉代禹门口东岩曾建有“大夏禹王庙”,为全国七祠八庙之首。后人为纪念大禹功德,尊称龙门为“禹门”,由于禹门是秦晋交通要冲的古渡口,因
而也称其为“禹门口”。全国现在有12个地方以“龙门”冠名,但只有河津的龙门有“龙门”“禹门”“禹门口”多重称呼,是由大禹所凿,是正宗龙门。

   (二)鱼跃龙门。禹凿龙门成就了“鱼跃龙门”的传说。这一传说最早见于东汉辛氏《三秦记》,书中记载:“龙门山,在河东界。禹凿山断门,阔一里余。每岁季春,有黄鲤鱼,自海及诸川争来赴之。一岁中,登龙门

者,不过七十二。初登龙门,即有云雨随之,天火自后烧其尾,遂化为龙矣。”这一神奇传说的大意是:大禹凿开龙门后,大江大海的鲤鱼闻讯逆流而上,争相跳跃龙门,跳过的化而为龙,到达理想境界;跳不过的养精蓄

锐,来年再跳。鲤鱼在争跳龙门中,先驱以自己的脊背作跳板、作阶梯,让后来者借力一跃而跨越龙门。这种拼搏精神、争先精神、人梯精神、团队精神、牺牲精神、奉献精神,孕育了“争强好胜、勇为人先”的河津精
神。河津成为龙的故乡,河津人成为大禹传人,并衍生出绚丽多彩的龙门文化。

   随着鱼跃龙门传说的流传,故事中金榜题名的情感意味逐渐被提炼出来,用于形容士子被人赏识。最早见于《后汉书》中李膺的事迹,东汉灵帝时,宦官与士人的党争使得朝政混乱,而李膺的气节为人敬重,士人都以能
与他相交为荣,称为“登龙门”。另外还有西晋王衍,家族世居要职,满朝**唯其马首是瞻,他本人又极善清谈,为后进士子所仰慕,《晋书》称其“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南朝任昉,“任彦升甲部阙如,
才长笔翰,善辑流略,遂有龙门之名,斯亦一时之盛。”这一时期以九品中正选官,在位者的提携十分重要,所以“登龙门”更多是表现上位者的权力。隋唐之后科举制度建立完善,鱼跃龙门的故事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唐代李肇:“旧言:春水时至,鱼登龙门,有化龙者。今汾晋山穴间,龙蜕骨角甚多,人采以为药,有五色者。”唐末道家著作《无能子》记载了鱼跃龙门的传说:“河有龙门,隶古晋地,禹所凿也。悬水数十仞,淙其声
雷。然一舍之间,河之巨鱼,春则连群集其下,力而上泝。越其门者,则化为龙,於是拿云拽雨焉。”可见在科举制之前的鱼跃龙门与大禹密切相关,之后则倾向于强调龙门本身的机制性作用。2000年8月,国家邮政局依
据这个传说故事,设计发行了《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并在河津举行了首发仪式。2009年5月,“鱼跃龙门传说”和“大禹治水传说”均入选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小鲤鱼跳龙门》特种邮票
   (三)“平地一声响惊雷”指的是“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黄河全长5464公里,绝大部分流域都是比较“安静”的,但是在河津龙门这个地方,黄河却发出了一声又一声的怒吼,河津的龙门位于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南端出口,该大峡谷是黄河干流上最长的一道连续峡谷,它将山西和陕西一分为二,所以被称为“晋陕大峡谷”。峡谷北起内蒙古自治区的托克托,经过山西省河曲县后向南急转弯,然后一路穿过山西保德和陕西府谷,向南一直延伸到河津的龙门。晋陕大峡谷的落差也非常大。在内蒙古的托克托,峡谷的谷底高程超过了1000米,但是到达禹门口的时候,谷底高程竟降到了400米以下。如此巨大的落差,注定了峡谷内的黄河流速将会非常湍急。此时的黄河河水是东西走向的,但是在晋陕大峡谷里,黄河河水却突然来了一个急转弯,由东西走向急转为南北走向,随后黄河河水便直接切进了黄土高原之中。但黄河是不会急刹车的,奔涌而下的黄河水会在此处形成更加强大的冲击力,随后以极强的冲击力冲进黄土高原,裹挟着大量泥沙奔流而去。对于这种自然现象有8个字来形容:深涧腾蛟,浊浪排空!龙门上游的黄河水流是非常湍急的,但是想让黄河在禹门口发出咆哮,仅仅是河水湍急还不够。

   整个黄河晋陕大峡谷,河床宽度为200-400米,在悬崖绝壁的限制下,河水虽然汹涌,但却较为“安静”。但是当河水到达龙门不远处的壶口瀑布时宽度仅剩下了30-50米,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呢?就好比说一个三角形,从内蒙古托克托开始,黄河河面非常宽阔,但是越接近禹门口,河道越窄,河流的奔涌速度也开始直线上升,作为黄河晋陕大峡谷的出口,禹门口则成为了黄河水的喷发口!根据专家们的水量监测显示,龙门的黄河河水最大流量为每秒21800立方米。三峡大坝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之一,当它开启11个泄洪孔洞后,其泄洪量能够达到49200立方米每秒,此时三峡大坝所带来的声势是无比壮观的。然而一个狭窄的禹门口,其最大排水量竟然接近了三峡大坝泄洪量的一半,实在是让人有些匪夷所思。

   奔腾的黄河受到峡谷两岸悬崖峭壁的束缚已久,在流出禹门口的那一刻,黄河早已是勃然大怒,以雷霆万钧之势,横冲直撞在河床之上。然而仅仅是一道河床,根本无法平息黄河的怒火。所以黄河发出了一次又一次的咆
哮,一次又一次地冲撞在悬崖峭壁上,然后缓缓地流向东方。也正是因此,才有了“禹门三汲浪,平地一声雷”的说法。

   今天,我们来寻根问祖探龙门,黄河龙门文化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呢?笔者认为:黄河龙门文化的重要意义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开启了先民由生存向发展的重要开端。据说尧舜时代正值冰河时代后期,气候转暖,冰雪消融,致使海平面迅速升高,海水倒灌;古黄河改道从苏北平原入海,淮河淤积,汹涌的洪水淹没了淮、泗流域,沧海横流,
洪水泛滥,泰山以西到沂蒙以南至苏北地区成了一片汪洋,天地万物在滔天的洪水中沉沉浮浮。对于当时的情景,《尚书·尧典》中这样描写:“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

                   (未完待续)


18349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