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尔在《读者》杂志上看到一篇短文《孝绳》,讲的是这样一个故事:为晚上方便照顾母亲,儿子找来一根绳子,一头拴在老母亲的床头,老母亲伸手就能拉到绳子。而绳子的另一头,则系在自己的手腕上。这样,老母亲只要拉一拉绳子,就一定能第一时间叫醒他。看了这篇小文,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在我们村也有相同的故事——“孝钹”。
今年春节,我和大哥向本村年岁大的长辈拜年时看到了这样的情景:年老的母亲卧床多年,为了能使母亲及时叫唤子女,子女们把绳子的一头系在母亲的床头,只是绳子的另一头穿过窗户连到一片钹上,另一片钹面朝上固定在窗台上。这样,母亲握住绳头一拉一放,窗台上的两片钹撞击就会发出很响亮的声音,听到钹声,子女们就知道母亲需要帮助了。
当时,不由得想起母亲,受到启发,大哥说这个方法不错,让他思考了一冬的问题一下子就解决了。是的,我的老娘也已89岁高龄了,虽能下炕走路,但大不如以前了。每年冬天大哥都会从南方飞回老家照顾老娘,晚上同住一屋,但分居两室,这样在保证都能休息好的情况下还能照顾好老娘,大哥睡觉时,门总留一条缝隙,通过门缝大哥可以听到老娘的动静,如有万一,大哥就会马上到老娘的身边。
这条门缝和那根绳子的作用一样——孝,那条绳子叫“孝绳”,大哥这道门缝也能称得上“孝缝”。老娘是一位刚强的人,有三分奈何,从不会打扰他人的。还好老娘身体还算硬朗,“孝绳”的办法暂时还不需要。但大哥老早就叮嘱过我,说有机会碰上卖铃铛的买上一个。我知道大哥的意思,我也知道老娘总有一天会用上的,可我直到现在也没买,不是我不买,而是我觉得我的老娘永远会这样健康和欢实,我也希望我的老娘永远不会用上这样一根“孝绳”或是那种一片“孝钹”,更或是一只“孝铃”。如果真能如我所愿,我情愿背上一个不孝的骂名,做一个不孝的儿子,直到地老天荒。
愿天下所有的老人长寿安康,所有的子女尽孝不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