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清代北京的粮食供销

418 0
发表于 2022-11-11 10:04: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清代,北京粮食消费结构以大米为主,小麦、杂粮为辅。北京城的粮食供应,“五城之内”由于主要依靠京通二仓的仓米流通,自然大米也占相当比例。不过,清代北京外城因为汇聚了全国各地的人,北京城对小麦的需求也不少。


不同的粮食构成,其来源也不一样。大米主要由漕运从南方来,小麦主要产地在豫、鲁两省,小米则分本地与天津、河南、关东等地,本地货以京东郊区属县所产最多。杂粮则主要产在京畿地区。

如何让粮食流通于市面呢?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由俸米转卖而来,二是由商客贩运而来的粮食,三是由仓谷平粜(旧时遇到荒年,官府按平常价格卖出粮食)。前面两个属于正常时期的流通方式,后者正是灾害发生时期的一种措施。

通过一系列“招商引粮”的措施,京畿地区的粮食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北京,北京周边的河北、山西、绥远、察哈尔等地也逐渐形成了供应北京粮食的基地。清末,随着商业的不断发展,轮船招商局还派人赴江浙、湖广等地购买大米,以满足北京粮食的需要。这样一来,北京的供粮渠道增多,粮食供给也有了更多保障。

为了保障供应秩序,清政府不仅平粜米价,也会采取措施维护市场的稳定:明令各地方**加强地方粮食的保护;对于把持粮食,囤积居奇的粮商,命令地方**严拿惩办。比如,当时官府先后封存查办了顺义、良乡等地囤积粮食的奸商,起到了震慑作用。这些措施保证了北京城日常以及疫情发生时的粮食供应。

据《北方新报》

18056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