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闲话王安石改革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11-3 09:34: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仁宗嘉三年上万言书,主张变法,但未获采纳。至神宗即位才获重用,推行新政。然因改革太急,用人失当,遭致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反对。晚年退居江宁,封荆国公,著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等。

    王安石改革值得讨论。唐末,各地的节度使割据,导致唐朝分疆裂土。军阀独揽军权、民政权、财政权三项大权于一人。宋太祖为了革除这种状况,全国没有设置地方行政首长,地方权力直
达朝廷。这是高度的中央集权。

    在宋代,中国的对外贸易已经很发达,中东商人贸易贯通东西,中国颇得利益。但是宋朝的皇帝还只是从国家专卖盐、酒、铜的利润专挖利权,所得有限,主要的收入还是土地税,此外即
是国营企业。所以虽然宋代经济很发达,但国家却常常闹穷。唐朝时中国还产马,到宋朝时,北边一块地被辽国拿走了,中国不产马了。兵不强,钱不够,管理又一塌糊涂。王安石被宋神宗
重用后,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

    王安石的改革从经济下手。他成立了一个经建会,叫做“三司制置条例司”,专门管财政预算收支的三个衙门。三司制置条例司是由宰相亲自掌管,或者是由副宰相兼任,用经济切入改革。
改革田亩制度,举办农民贷款(跟今天的农会信用部一样),称为“青苗钱”;委托养马,平常让百姓养,等到打仗时再拿出来。这也是读书人的毛病,他不知道马会变老的。

    王安石想为老百姓做事情,但这些改革却引发了政治斗争,绵延了三个皇帝,直到南宋。改革者和保守者之间,在整个宋朝不断发生矛盾冲突。最后王安石被贬。

    王安石的改革以失败告终。譬如农贷,他本意是对农民好。但官府要看成绩,天天在考核,结果农民就算不要借钱,还是照样被迫贷款。贷出去多表示成绩好,结果非贷不可,还要付利
息,反而变成农民的负担;送马给百姓养,官府常常看有没有养好,结果也变成负担。百姓付了钱可以不当兵,结果变成本来就不用当兵的人也要付钱。这些制度的立意都是善的,但是执行
欠当,这是官僚制度中求功劳的人执行心切的缘故。

    王安石个性很傲。他认为天命没有什么可怕的,人言也没有什么可畏的,对天命、祖宗、舆论可以置之不顾。他一旦打定主意,连菩萨也劝他不动,当时人皆称“拗相公”。因此他吃了不少
亏。

    王安石脾气倔,不善交朋友,所以树敌较多。连本来是朋友的苏东坡,后来都变成政敌。一直到他下台,苏东坡才又成为他的朋友。王安石信奉儒学,所以他崇尚孔子讲的当年尧舜的仁智
时代,他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很有学问,也有使命感。他失败以后,旧党又把制度改了回去,直到哲宗、徽宗的时候,他的老部下又把新政改了回来,但是还没改完,北宋就亡了。

    继之的南宋,不断有儒生想要改革,但改革的成果始终未脱离北宋时的失败,庞大的官僚力量同样不断抵制改革。余英时在《朱熹的历史世界——宋代士大夫政治文化的研究》一书中阐
述,南宋的理学其实是学者想做到内圣外王,王安石即是致力于外王的功夫。什么叫做内圣外王呢?南宋儒生的理想,是自身向内要求圣贤的功夫,外面要以王道行天下。找个好的皇帝,用
皇帝的力量(皇帝可以是虚君),他自己可以是真正做事情的人,让世界变成一个太平的理想世界。做到这个地步,一定要自己先向内修身,向圣贤方面学做人。这就是内圣外王。理学家就
是希望能碰到像王安石一样的机会,有皇帝的信赖,但他自己必定要做一个圣贤的人。

    作为一个文学家,王安石无疑是成功的。但作为一名改革者,他则是失败的。王安石的失败,不仅仅是因为他自身的原因,更有社会环境、政治制度等多方面的影响,其功与过,自当留与
后人评说。但他的改革对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的积极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是肯定的。

17920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