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山西女作家后稷故里采风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9-27 1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西女作家后稷故里采风
金风送爽,秋色醉人,河东后稷故里迎来了一群美丽的客人。9月15日~18日,“讴歌新时代·书写晋风采”——山西省女作家看稷山采风创作活动顺利举行。这次活动由山西省作家协会联合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共同举办。来自全省各地的30多位作家,走进稷山汾河两岸5个乡镇,行程上百公里,先后参观了稷山县板枣博物馆、万亩板枣园,欣赏了枣乡人家文艺表演,参观了北阳城村八路军纪念馆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高跷走兽展示、国家级非遗稷山螺钿漆器研究中心、稷山坞堆村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山西晋龙集团饲料有限公司、千年古村落马趵泉村,以及宋金墓群、青龙寺、大佛寺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大家收获满满,表示要创作出优秀作品,讴歌新时代,书写晋风采。

1

15日中午,参加活动的作家代表们齐聚省作协,山西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邢利民代表党组为采风团送行。他希望,大家把这次采风活动当作一项重要任务完成,做有心人,下去之后多看、多问,扎扎实实采访,回来之后多思、多想,认认真真创作,以优秀的文学作品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下午2时许,在省文联主席、省作协副主席、省女作协主席葛水平的带领下,采风团的作家们乘坐大巴车出发,于当晚7时顺利抵达稷山,受到稷山县委书记吴宣,县委副书记王德谋,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寒梅,副县长高康夏及县文联、作协有关同志的热烈欢迎。

稷山是后稷故里,数千年前,后稷教民稼穑于此,开启了中华农耕文明的大幕。这里土地肥沃,人民淳朴善良,尤其盛产贡品板枣,名扬天下。近年来,稷山县委、县政府主抓农业、工业发展,经济建设成绩不凡。为了挖掘稷山的厚重文化历史,该县组织了百名院士看稷山、百名作家看稷山等系列活动,进一步助推全县经济、文化发展,提升影响力,扩大知名度。

2

16日上午,山西女作家看稷山采风创作活动在该县板枣博物馆正式启动,副县长高康夏主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寒梅致辞。

葛水平表示:“稷山是文物古县、文化大县,肯定会有我们心向往之的事情让我们停留,我们愿意拿起笔去书写这个地方。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地方比文化的厚重更能吸引作家。作家是什么?是讲故事的人。我们女作协的每位作家都是会讲故事的人。来到稷山,来到出产故事的地方,那么,稷山的故事必定会在我们作家的笔下色彩斑斓。我们的笔下虽然不能生花,但是我们的真诚会在这片土地上,让稷山的历史、文化、农业、文明等,在我们的文字里绚烂、升华!”

县委副书记王德谋宣布活动正式启动。

作家们首先参观了稷山板枣博物馆,对稷山人总结出的板枣“叶不争春、花不争艳、根不争肥、冠不争天”四不争文化赞赏有加。随后,大家进入万亩板枣核心区,观摩了当地枣农表演的文艺节目《枣乡人家》。节目中,枣农们身穿古装,为大家呈现了一出稷山先民从井里提水浇枣树,妇女们挑担送饭到地头的生产生活剧。演出鼓乐铿锵激越,演员们表情丰富,笑容灿烂,舞蹈动作热烈富有感染力,赢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现场,作家们还体验了用仿古容器从井中提水的过程,纷纷感叹过去枣农栽种板枣的艰辛,每一颗板枣的来之不易。

当天下午,作家们走访了高凉古镇、千年古村落北阳城村八路军纪念馆,体验那里独特的红色文化,观看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高跷走兽表演。8位艺人分乘4只高大的瑞兽,踩着高高的拐子,跟着锣鼓及铜钹敲打出的节奏,迤逦前行。瑞兽的古典与凶猛造型、艺人的高超技艺、锣鼓的震耳欲聋,都给现场观众带来了极不平常的艺术体验。

之后,采风团一行又赶往该县坞堆村,参观了杰忠金银铜器传统制作研究中心工艺品的生产过程。纯手工的錾刻、精美绝伦的图案、古意盎然的器皿,让人们恍然走进古代的宫殿。据介绍,坞堆村自古以来就有金属加工的传统,过去一度因为加工仿古器皿吸引了四方来客。近几年,该村手工艺人转型加工现代工艺品,因为良好的历史传统积淀和高超的技术含量,在国内颇有影响。

3

17日上午,采风团首先来到晋龙集团参观。这里,稷山四宝之一的鸡蛋,产量连续15年居山西省首位,日产鸡蛋1300万枚。2021年4月,稷山以全国第一的成绩成功争取到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项目。这些都源于晋龙集团。其“五福”“六无”“六高”为稷山鸡蛋注入了高科技含量。恒温恒湿的养鸡场、先进的流水线设备、科学高效的管理水平等,都令大家耳目一新。

满载采风团作家的大巴车在青山绿水之间行驶。在吕梁山脉最南端,有座山名曰蟠龙山,马趵泉古村落就坐落其中。山峦环抱中,古朴的石头房舍,虽然历经二三百年,仍能看出其雄伟的气魄。村中寺庙戏台、古道老树,也能看出当年风采。这座古村落历经千年,承载了诸多文化形态,是帝尧时期羲和观天制历的所在,是晋商发展的一个缩影,是农耕文化的一个典型村落,是隋唐文化遗存众多的观赏地……在韩氏旧居,大家听韩氏后人讲韩和、韩霖等先祖的故事传说,惊叹于其人文印记之多,遗址保存之完好。

下午,作家们马不停蹄参观了稷山的四处国保单位。在宋金砖雕墓,古墓葬的精美砖雕,栩栩如生的戏曲人物,令人浮想联翩。据考古发现,这些实物将中国戏曲史向前推进了200年。墓主人提倡“孝养家、食养生、戏养神”的三善铭,发人深省,令人深思。

夕阳下,作家们拜谒了稷王庙,稷王庙位于稷山县城中心,是奉祀中国农业始祖后稷的庙宇。该庙原在县城以南50华里的稷王山上,是相传的后稷教民稼穑之地。旧时,每年夏历四月十七,四方人士必聚此举行隆重祭典,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迁至今地。现在的庙宇为清代遗物,主体建筑有献殿、正殿,钟、鼓二楼左右分峙。庙以木、石雕刻见长,其中的廊柱、栏板装饰及山水人物、耕耘碾打等农事活动图景艺术尤精。导游的讲述,仿佛带大家走进了文化厚重的稷山历史,历经大火安然无恙高达20米的土佛、用青石雕刻的盘龙柱子、精美绝伦的琉璃构件等,无不令人赞叹。作家们现场体会,实地采访,与当地群众面对面交流,掌握了第一手资料。

当晚,采风团成员与稷山县文学爱好者进行了座谈,大家畅所欲言,交流互动,气氛轻松愉快,采风活动也就此圆满结束。

省作协原党组副书记、原副主席杨占平赞曰:“后稷故里,传统厚重,文脉相承,民风淳朴,现实欢欣,未来美好。”

采风团副团长、省女作协副主席金朝晖感慨地说:“稷山的历史文化厚重,稷山的民风、人心纯粹,这份厚重和纯粹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省女作协副主席、太原学院文旅系主任刘媛媛感言:“感觉到了稷山,时光慢了下来,千年壁画古墓砖雕,还有一望无际的板枣园,唤醒了人们藏在心里的田园梦。这里民风淳厚,保留着农耕文化的许多元素,需要我们用心体会。”

省女作协副主席、希望出版社社长、总编辑王琦欣然抒写:稷山厚土,板枣飘香。教民稼穑五千年,温暖了中华民族的胃;植绿稷山一水绕,流淌着中华文明的底蕴。走出故乡,时光到这里凝聚了多少乡愁;走回故乡,笔端到那里吟哦着千年复调……

这些感叹和抒写,表达了所有采风作家的心声!

运城晚报记者 张建群  《晋中日报》记者 周俊芳
175551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