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张 帝:落实新课标要上好“五堂课”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9-2 08:14: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好新修订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关键在于教师要上好“五堂课”。

上好“理论”课,在精准学习中让新课标入心。“理论”课是指把握政策,改变理念。在新课标学习中,为避免教师一头沉浸到所属学科或某个新提法的点上,应引导教师从整体上理解课程改革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从全局的高度把握自己的学科和教学。比如,可以学习教育部“介绍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修订情况”新闻发布会内容,了解修订背景、主要思路、主要过程、主要变化及推进安排等;可以了解课程方案的编制思路。如学习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修订组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崔允漷、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框架研制组组长郭华等专家的文章。

上好“历史”课,在回顾历程中让新课标传承。本次修订吸纳了2011版课标发布以来课程教学领域实践探索和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体现了课改的延续与发展。以教师为本的理念转化,就是要带动全校教师共同回顾和梳理本人、本学科、本校课程改革实践积累的经验和未攻克的难点,分析已有的基础、特有的资源和条件,与新的理念、新的内容对接,把握规律,迭代创新。

笔者建议,要上好“历史”课,就要依托“学科+”教学成果的深化与推广,开展系列名师、名班主任经验交流活动,带领教师回眸新课程改革以来理念落地经历,不新起炉灶,而是在传承中创新;并从学校整体总结提炼了“学习培训更新教育观念——转化理念完善课程整体规划——分阶段有主题推进”的行动路径,以基于目标的学科与跨学科教学、基于素养的课程整体改革、基于学校治理的管理和保障系统协同改革,共研共行新一轮改革与培训。

上好“辨析”课,在变与不变中让新课标明晰。“辨析”课是指教师比较甄别、辩证分析。以教师为本的培训,一方面是必要的要求,即教师按规划贯彻落实新课标;另一方面是主动的行动,教师运用各种平台,从自身学习、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角度来看待,从而将新课标落地的过程变成助推专业发展的机会。

上好“研究”课,在对话交流中让新课标落地。“研究”课是指教师交流研讨、生成建构。推动新课标落地,需要积极倡导工作坊的研修方式,在任务驱动下,采取体验、互动、启发、游戏等形式进行学习,尊重教师自主性,激发教师创造性,在对话交流的生成中,让学习真实发生。通过开展交流与合作探究学习,经历项目任务规划、交流推进、小组研讨、成果发布等环节,促进教师知行合一、举一反三。

上好“实作”课,在实践反思中让新课标生根。“实作”课是指教师善于转化、课堂落地。育人方式改革最终要落实到学校中,落实到课堂上,由教师在改革进程中寻找合适的方案。新课标强调学科实践,注重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发现、问题解决的过程。新课标的学习和运用,也应体现这一特点。新课标落地,不是静态的材料呈现,而是动态的处理学习材料的活动过程,从而成为一个立足自身常态课堂,边行动、边研究、边总结、边反思的过程。

这就要构建以常态课为载体的教师成长共同体,总结教师学习、上课中生成的问题,以问题串解决驱动课堂研究深入。在评课中,不仅包括教什么、学什么的内容问题,还包括怎么教、怎么学的过程方式问题,以及为什么教、为什么学的目的价值问题,还有教得怎么样、学得怎么样的结果水平问题。
172809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