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二十九年老知县史诚祖_河东吏事千秋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8-28 17: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朝初年,朝廷励精图治,地方吏治颇有值得称道之处。永乐年间,汶上知县史诚祖被推为“治行第一”,受到了朝廷的表彰。

史诚祖是解州人氏,他生长在盐池之滨,对朝廷盐法的利弊有深刻的研究。朱元璋洪武末年,史诚祖长途跋涉到南京,以平民的身份拜见朱元璋,陈述自己对盐池利弊的认识,向朝廷提出建议。

明朝初年,中国知识分子稀缺,朝廷连地方官都派不齐。朱元璋采纳了史诚祖对盐法的建议后,也看中了史诚祖这个人才,就立即任命他为山东汶上知县。

史诚祖在汶上,没有什么特殊的作为,只是一心一意地为朝廷、为百姓服务。史书上称他“廉平宽简”,也就是在个人品德方面比较清廉,在判断官司时比较公平,对待百姓时比较宽厚,在执政手段上比较简易。

在元末战乱之后,天下疮痍未复,国家和百姓都需要休养生息,史诚祖这一套政治措施,很适应时代的需要。所以,在平淡简易之中,史诚祖竟然做出了很大的成绩。

永乐七年,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起程,巡视天下,一直走到北京。他比较关心地方吏治,就派御史到各地巡察考核,御史后来向他汇报:“汶上知县史诚祖治行第一。”

朱棣便下发了一份表彰的诏书:“守令承流宣化,所以安利元元。朕统御天下,夙夜求贤,共图治理。往往下询民间,皆言苦吏苛急,能副朕心者实鲜。

尔敦厚老成,恪共乃职;持身励志,一于廉公。平赋均徭,政清讼简,民心悦戴,境内称安。方古良吏,亦复何让。特擢尔济宁知州,仍视汶上县事。其益共乃职,慎终如始,以永嘉誉,钦哉。”另外还赏赐御酒一坛,金纱衣一件,钱钞千贯。

(诏书中提拔史诚祖为济宁知州,但仍然兼任汶上知县,实际上等于是知州级别的县官。)

史诚祖被朝廷表彰之后,更加勤于政事。汶上县新开垦了大量的土地,人口也大量增长,新编户籍十四“里”。

(“里”是古代一种基层的行政单位。)

明成祖朱棣后来还亲自视察过汶上县,看见汶上人口众多,就下旨把几百户居民迁徙到人口较少的胶州。百姓们自然不愿意背井离乡,在史诚祖的请求下,朱棣就收回了成命。

史诚祖任职期满后,根据政绩是应当升官的,但汶上百姓舍不得史诚祖离开,就上书朝廷,请求把史诚祖留下。

就这样一拖再拖,史诚祖一直待在汶上县,当了二十九年知县,最后在汶上县去世。汶上百姓又不肯让史诚祖的灵柩回乡,把他安葬在汶上县城的南边,每年都会扫墓祭祀。

史书中感慨地说,当时有很多好县令,都长期留任。

嵩县知县吴祥,做了三十二年,老死任上;

遵化知县李信,做了二十七年;

邹县知县房岩,做了二十多年,老死任上;

吉水知县钱本忠,被错误地罢了官,百姓们奔走营救,要求钱本忠回来做官,他最后也死在了任上。


这些好官,当然应该受到提拔重用,但百姓依依不舍,朝廷刻意成全,他们自己也就放弃了飞黄腾达的机会。在现代人看来,这似乎有些不可理解,但毕竟属于古代的一项“美政”。

真正的好官,只有长期待在一个地方,才能做出真正的成绩来。

17228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