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胡玉:创设沉浸式学习场景

659 0
发表于 2022-7-29 08:46:2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在“双减”背景下,聚焦课堂教学,探索提质增效的策略和方法,成为每位一线教师着力思考研究的问题。在从“教”走向“学”的教学实践中,教师如何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怎样给学生的学习赋能?追本溯源的话,还要从教学设计开始做起。

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堂也应该为学生提供学习运用语言文字的实践空间和机会。基于这一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用情境化的任务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所谓情境化,事实上是一种沉浸式学习场景。在情境化教学中,教师可以赋予学生特定的学习身份,引导学生在特有的学习场景中解决问题,进而习得技能、提升素养。在进行《苏州园林》教学设计时,我为学生创设了这样的学习情境:“近期,苏州市文旅局将着力重塑文明旅游新城市形象,苏州园林作为苏州市文化旅行的重要名片,是该文旅局此次的重点宣传对象。作为宣传组的一员,请你与同伴合作,为该园林制作一份宣传折页,欢迎广大游客的到来。”

在这个情境中,学生有了新的身份——该文旅局的宣传员,同时也有了具体的任务——制作苏州园林宣传折页。于是在课堂上,学生成为主动的学习实践者。他们先要研读《苏州园林》这篇文章,了解苏州园林的特点;然后通过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此项学习任务。

当然,在情境化课堂学习中,情境的创设只是开启学生自我学习系统的第一步。作为教师,接下来还要完善教学设计,指导学生完成情境中的具体任务,进而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学习目标。所以,对整体任务进行分解并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学习支架就十分必要了。

于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我给学生提供了宣传折页的模板,同时将制作宣传折页这一核心任务拆解为四个小任务,给学生清晰的程序支架。任务一:确定折页标题,具体要求为阅读文章第一段,找出苏州园林在我国各地园林中的地位及其对各地园林影响的句子,根据全段内容拟写标题;任务二:提炼折页目录,具体要求是阅读文章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总特点及讲究;任务三:制作折页的内容页,具体要求是阅读文章第三至第六自然段,给游客推荐游览过程中的最佳观赏点,说明推荐理由,给出拍照建议;任务四:完善折页的内容页,具体要求是阅读文章第七至第十自然段,给游客推荐细致游览的必拍景物。

为了让情境更为真实,也为了让学生能更直观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我还专门挑选了一些苏州园林的照片,有的是绿树掩映下的亭台,有的是雕镂精美的门窗等等。学生可以从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张照片贴在折页的封面上。另外,在课堂学习中,我也给学生提供了必要的示范性支架。例如任务三“让学生给游客推荐观赏点并给出拍照建议”,在折页中我给出了一个观赏点——园林中央,推荐理由是站在园林中央观赏,可以看到该园林不讲究对称,追求自然之趣,就像一幅美术画。在这个观赏点建议拍摄远景。有了示范后,学生在梳理文章内容时将更有方向性和目标感。

在这堂课上我惊喜地发现,从细读文本时的圈画信息,到确定折页内容时的讨论辨析,再到制作折页时的书写贴图等,学生沉浸在任务中忙得不亦乐乎。在这整个过程中,我能做的就是站在学生身边,解答他们提出的各种问题。一节课很快过去了,学生提交的作品更让我惊喜。“屋檐雨下,园林生花”“轩榭林木寄深情”“在苏州园林,邂逅江南水乡的温婉”……这些出自学生笔下的文字,似乎也延续着他们对苏州园林的美好想象。

创设情境,还课堂给学生,引导学生从学习目标出发,在探究实践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学习能力和素养,是我们每位教师的教学愿景。基于情境化设计的课堂教学,需要从实际学情出发,确立目标,做好设计,提供支架。当学生真正走到课堂中心的时候,真实有效的学习便悄然发生。

16950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