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运城度量衡博物馆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7-23 10:3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城度量衡博物馆
5月20日是世界计量日,今年的主题是“测量守护健康”。日前,笔者走进位于盐湖区库东路尚东商务一楼的运城度量衡博物馆,里面琳琅满目的几千种度量衡器让人震撼,有高大的称盐用的石头衡,有稀缺的汉代铭文衡器,有称金银用的小巧的秤,有称中药的戥子……
运城度量衡博物馆
上世纪80年代初,度量衡博物馆馆长张晓普因为一个契机收购了一个磅秤厂,开始制作磅秤,因此和度量衡结缘。一次去美国看望留学的儿子,儿子带他到一家磅秤厂参观,他发现不大的工厂竟然有个度量衡博物馆。他想,我们中国五千年历史文化,度量衡应该是传承有序的一个发展。从此,他开始收藏度量衡。2014年,他将自己收藏的6000多个各个年代、各种质地、各种制式的度量衡集中起来,建立了一个藏品丰厚的度量衡博物馆。
运城度量衡博物馆
多年研究,张晓普发现度量衡和我们运城渊源很深。说到这里,张晓普带着笔者来到了一个巨幅喷绘面前,这是一幅由他设计的“度量衡国际文旅城”的蓝图,在这个宏大的蓝图面前,张晓普娓娓道来,带笔者走进了一个神秘的度量衡国度。

与古老河东的历史渊源

张晓普告诉笔者:“运城,古称河东,华夏文明从这里萌生,‘中国’从这里起步,文化厚重,古迹众多,处处镌刻着‘古中国’的印痕。而我们祖先伟大的发明——度量衡,与古老的河东有着很深的渊源。”

度量衡一词源于《尚书·舜典》,“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舜帝召集四方君长把年月日、四季时辰、音律和度量衡协同起来,最早设定、最先统一了度量衡。

大禹治水,受命于舜,没有统一标准,难以指挥大规模的治水测量活动。《史记·夏本纪》载:“左准绳,右规矩,身为度,称以出。”禹用自己的身体作为治理河水的测量长度和重量标准。

《孟子·滕文公上》载:“夏后氏五十而贡。”这也揭示了夏商周时期就实施了严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和使用制度。

这些记载反映了度量衡起源在尧舜禹时期,同运城的根祖文化一脉相承,同根同祖。秦统一了文字、车轨、度量衡,不过是上古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汉承秦制,传承有序,延续至今。

历史上河东文俊武秀也都和度量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他们为度量衡的发展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风后发明了指南车,记载寒暑历法;农耕文明的二十四节气也起源于晋南地区;黄河文明的晋商进行贸易更离不开度量衡。著名地图学家裴秀著《禹贡地域图》;水利专家李冰治水也离不开度量衡;北宋时期的史学家司马光和文学家范缜就“律生度”还是“度生律”的问题来往书信数十封,历时30年,一时传为佳话。

盐的生产和交易更离不开度量衡,运城出土文物“垣曲店下样”之石权(砝码),“闻喜官运局收盐志石”等均记载了与盐的生产和交易有关的度量衡与法则,是度量衡文化和盐运文化紧密结合的体现。

春秋战国首富猗顿诚信经商发明了木杆秤上的定盘星,关公故里诚信之邦的“忠义诚信”更是与度量衡的公平公正一脉相承,诚信、公平才有文明、和谐,也是社会发展的基石。

唐代黄河大铁牛,镇河锁船作浮桥,与之相配套的七星柱则测量和计算河道水位的高低,与度量衡也是息息相关。

度万物、量天地、衡公平、计日月,品人生。古代度量衡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基础之一,在科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建筑、天文、地理、音律、交易都与之息息相关。

张晓普告诉笔者,这些记载反映了度量衡起源和初期发展的情况,说明了度量衡起源于尧舜禹时期。运城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摇篮,也是古代度量衡的起源地。

在新运城的有序传承

在一个高大的石头衡器前,张晓普介绍说,这是一个和盐有关的度量衡——“河东运盐官运局”收盐志石。笔者仔细观察,这个高大的衡器上刻有铭文:“闻喜县官运局收盐志石一样五块 光绪十三年三月吉日置”,另刻有小字“重百二十斤七两”。可见,度量衡与河东盐运文化息息相关。

张晓普介绍,咱河东民俗也可以找到和度量衡有关的内容。比如,传统婚礼有用“秤杆挑盖头”一说,既象征“称心如意”,又寓意新娘“吃了秤砣铁了心”。此外,民间还有“不识秤花,难以当家”“秤不离砣,公不离婆”等的说法。

张晓普的介绍,为笔者揭开了度量衡这一神秘面纱,看来这度量衡还真和我们河东关联甚远。

说起度量衡,人们耳熟能详的就是“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这句话。度量衡是中国古代计量的统称,分别是长度、容积和重量的计量标准。

中华民族五千年以来,度量衡文化一直与社会生产、商品交换、政府管理互相促进,是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齐万物才能正人心。”这样流传已广的名言,就是和度量衡有关的。

度量衡文化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基础之一,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的观念之中,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维护社会公正、发展经济、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河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度量衡文化也是河东的一个重要标志之一。

诚信之邦在运城,运城的关公文化“忠义仁勇,彪炳千秋”成就了运城诚信之邦的美誉,是人类社会上层建筑意识里的最高境界,而度量衡的最高标准便是公平、公正、权衡、基准。

运城的文明离不开盐的文明,盐的生产和交易离不开度量衡,运城出土和存世的文物垣曲店下样石权上的铭文,详刻着盐业交易的规矩。

运城文旅发展的一张特殊名片

张晓普说,综上所述,保护挖掘我们运城的度量衡文化,对研究中国古代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以及各个朝代的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张晓普特别给笔者介绍了“程”字秦权,他说这是他的镇馆之宝。这枚“秦铁石权”上面只有一个阳铸铭文篆体“程”字,故名“程”字秦权。“程”是古代度量衡的总称,“程”者,权衡、丈尺、斗斛之平法也。“称直勾弯知轻识重,尺长寸短度德量力。”这些斑驳古朴的度量衡文物,见证了社会进步和文明更迭,诉说着人类历史发展的理性轨迹。

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关度量衡的历史典故还不少,张晓普查阅众多史料,向笔者介绍了几个人们经常“误用”的度量衡典故。

其一,“无毒不丈夫”。这句话原出自“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一寓意深刻的对联式谚语,意思是心胸狭窄、缺乏肚量的人就不配被称为丈夫和君子。谚语中恰有“度”“量”二字,其本意犹如“宰相肚里能撑船”。

其二,“无奸不商”。这句话原意为“无尖不成商”。古时买米以升斗作量器,卖家在卖米时会以一把红木戒尺削平升斗内隆起的米,以保证分量准足。标准分量,银货两清之后,商家会在另外的米筐再拿点米加在米斗上,如此已抹平的米表面便会鼓成一个“尖头”。量好米再添点,这就是古时商人的生意经,很让客人受用,故有“无尖不商”之说。

而且,“无尖不商”不止体现在买米上,旧时去布庄扯布,“足尺方三”“加三方尺”,包括买油、买酒都有添头。这也印证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古训。在古时候,商人的胸襟不能宽阔到这种境界、敦厚达不到如此程度,就不能称为商人。

其三,“小不忍则乱大谋”。孔老夫子的这句话,是对“度”的崇高追求,有度量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古今中外凡是成大事者,没有一个是小肚鸡肠之人。

再如历史典故《曹冲称象》,以及人们生活中常听到的“布手知尺”“迈步定亩”“手捧成升”“滴水计时”等,都可以从中看到度量衡的影子。

张晓普还介绍了两副有关度量衡的对联:敢在人前断是非;胸中有杆公平秤。横批:水浊心清。还有一副和廉洁有关的:人心如秤量得谁重谁轻;民意似镜照出孰贪孰廉。

看来,度量衡的确已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中,度量衡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天文、地理、音律、交易等都与之息息相关,而更多的度量衡与我们运城根祖文化一样源远流长,一脉相承。

看着那幅宏伟的蓝图,笔者感叹这个临猗汉子的执著,更感叹度量衡文化的厚重和深远。笔者在此祝福张晓普的蓝图能得以实现,让世界关注到我们运城,让古老河东的文化元素再加上这个厚重的砝码。希望“度量衡博物馆”能成为运城文旅开发的一张特殊名片。

孙芸苓/文
16898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