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关家村“十八兵站”的筹建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7-23 10:2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抗日前线,建立抗日根据地。

为打通驻扎在太行、太岳的八路军总部通向延安的交通线,保证总部及129师在抗日前线所必需的粮秣、**、**、服装、医药等物资装备的供应,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决定在黄河北岸的垣曲县关家村设立第二办事处(当时在西安设有办事处,也称第一办事处),因抗战时八路军改编为十八集团军,因而当地人称之为“十八兵站”。

垣曲地处黄河北岸、中条山腹地,是联结太岳、太行及中原地带的战略枢纽,历朝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抗日战争时期,第一战区卫立煌长官部就长期在垣曲莘庄驻扎,关家村紧靠黄河渡口,背靠峻岭,地势险要,过了黄河就是抗日后方的前哨渑池县,通过陇海铁路,到洛阳、西安都很便利。

朱德总司令对筹建垣曲兵站及联络线极为重视。1938年2月下旬,总部后勤部拟从武乡经平顺、陵川、阳城、垣曲,过黄河到渑池的千里交通线上设立多个兵站,打通后勤补给要道。3月30日,朱总司令与彭德怀、左权致电中共中央:友军对打通后方联络线至为迫切。在东南两路军会议上,就后方联络方法商定:由沁源经灵石到永和渡河,由115师护送;沿太岳山脉打通垣曲与陇海路相接,由国民党第14军负责;不得已时经陕北到晋绕五台过正太路南下。

同日,朱总司令又与彭德怀、左权致电周恩来、叶剑英等,告以:此次军事会议上,对东、南两路军(第14、第47、第17、第3等军,朱怀冰、武士敏、赵寿山各师、杨觉天旅及八路军各部)后方联络方法业已商定:(一)由沁源经赵城、灵石段,到汾西、隰县、永和,在川口上下游渡河。上列各军、师前送资材均屯积清涧、川口及河东岸,渡河后由115师护送,通过同蒲路再由同蒲路东侧部队接运。(二)沿太岳山脉打通垣曲上下游与陇海路衔接,目前由14军负责。(三)不得已时,拟经陕北到晋北,绕五台再过正太路南下。

根据八路军总部通盘计划和后勤部的统筹安排,很快就打通了延安到华北抗日前线的三条兵站线:一是北线,从陕西的绥德、米脂、吴堡到山西的柳林、离石,主要连接晋西北八路军第120师;二是东线,从陕西延川的延水关过黄河到山西的永和、大宁等地,主要连接八路军第115师及晋察冀军区部队;三是最重要的南线,从延安南下到西安东去,过潼关到河南渑池,然后过黄河到垣曲、阳城、晋城、高平至晋东南各地,主要连接八路军总部及129师。三条兵站线中,南线是极其重要的一条,一是跨越山区最长,兵站较为隐蔽,也最为安全;二是护送总部到延安的高级领导最多;三是与国民党合作最多,最便于八路军公开活动。

设在垣曲关家村的十八兵站,是延安与八路军总部联系的重要纽带,它的筹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兵站是1938年7月建成的,但在同年4月就开始负责从垣曲转运物资,兵站建成后,直接归八路军总部后勤部兵站部领导,下设政治处、押运股、行政管理股、监护队、运输队、军医股、警卫排等机构,配有专用电台和机要人员,其机构为正团级编制,有400多名成员,分散在各个兵站。办事处机构设在关家村关林汉、关丰圣、关胜利的三座四合院内,关丰圣院中主要管**修配,电台设在关林汉院南楼上,其他房子住着处长、政委和警卫排战士,人多房少,居住拥挤,多数同志都睡地铺。

办事处运转后,还分别在河南渑池县的城东关,垣曲同善镇的北垛村,阳城县的次滩河、坪头、莲花山等,晋城市的东沟、周村,高平市的宰李(第六分站),陵川的禹居及壶关等地设立了多个兵站,均为营连级编制,隶属于垣曲关家十八兵站统一管理。由于条件所限,兵站大多设在庙宇及借住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家里。如垣曲北垛“十八兵站”就借住在垣曲县委书记王唐文家里,他的父亲王玉书既是村长,也是开明绅士,把家里的房子让出来,分别作县委机关和兵站驻地。他在家里还两次招待朱德、彭德怀等同志,反映老百姓支差规定挑的东西过重,达120斤,建议改为100斤,朱总司令亲自试过后,向卫立煌建议统统改为60斤。他还向彭德怀副司令反映垣曲支差人数达上万人,支差费用太低,每天只有3毛钱,入不敷出,彭向卫立煌交涉后,涨到8毛钱。

办事处主要承担军用物资转运任务,兵站同志经常向群众宣传抗日救国主张,军民携手用人挑马驮、小船运输等方式,把筹集到的各种军用物资经古城、同善、三里腰等,运至晋东南抗战前线。在关家村,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动员了起来,儿童站岗,妇女缝衣做鞋、洗洗涮涮,男人们踊跃当兵,百姓们踊跃支前,常年奔波在崇山峻岭之中,小小村落,到处呈现一派轰轰烈烈的抗日景象。

根据货物转运实际,每60里或120里设有分站,分站有大有小,大的有100多人,如高平的宰李兵站就有150余人,小的仅有几十个人。边远地带还设有派出机构,人数更少,主要负责收集情报、保护党和八路军人员的通行安全、传递文件和信件,是延安大后方通往华北抗日前线一条极其重要的通道。

“十二月事变”后,1939年底到1940年初,国民党顽固派发动了反共高潮,很多分站及派出机构遭袭击,关家兵站据理坚持到1940年6月,由于形势险恶,兵站连同条东地委及各县已经暴露的党员干部共1000余人,从关家兵站绕道济源撤回到太岳根据地,结束了十八兵站工作。

1997年,由于兴建黄河小浪底水库,关家村处在库区迴水区,需整体淹没,关家红色渡口及十八兵站所遗存的院落全部沉入水底,昔日的小村现已搬迁到县城南端,村民以打工增收为主要经济来源。

史光荣/文
168983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