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梁文英的六十载峥嵘岁月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7-15 11:06: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1年4月6日上午,笔者采访了梁文英的儿子——今已年过八旬的梁志俊先生,听其回忆了父亲投身革命、并为之奋战一生的故事。
梁文英的六十载峥嵘岁月
克艰求学 坚定革命意识

梁文英生于1912年,祖籍稷山县吴吕村(现划归闻喜县)。据梁志俊回忆,父亲是家中长子,十分受曾祖父的宠爱。梁文英的祖父是一位教书先生,非常鼓励梁文英求学,希望他将来能成为一个读书人。梁文英也十分好学,凭借优异的成绩被推荐到距村15公里的县立第三高小读书,但因家里经济困难未能如愿。

梁文英的父母是庄稼人,不同于祖父对孙辈的希冀,他们只是想着让儿子多读两年书,然后跟人到外地做买卖。两年高小毕业后,梁文英看到别人到太原、运城升学十分羡慕,他不甘心跟别人去学做生意,便说服父母,去了太原。

梁志俊说,这是17岁的父亲第一次出远门。梁文英带着20元钱来到太原,举目无亲。虽然临行前父亲再三叮嘱他不要报考学校,家里实在供不起,但他还是与同乡投考了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而且被录取了。
梁文英的六十载峥嵘岁月
当时,家里债台高筑,经济困难,梁文英十分纠结。同乡赵宏谟批评他意志不坚定,劝说他尽快办理入学手续,之后用印有红字的学校信封给家里去一封信,父母邻里见了必会开心。梁文英便向同乡借钱交了学校要的保证金,办理了入学手续。

“对于父亲来说,赵宏谟是他踏上光明道路的重要领路人。”梁志俊说,这在父亲后来写的回忆录里也有所体现:“他(赵宏谟)的劝说是带有强制性的,使我在彷徨中,走上了一条关系我一生的光明道路。”(见梁文英《我是怎样走上革命道路的》一文)

“父亲求学的道路并不顺利,祖父在看到信后并没有父亲想象中的自豪和开心,反而去信一通大骂,并责令其回家。父亲只好再写信给家里,让寄一些回家的路费。”梁志俊说。路费是梁文英的姐夫寄来的,并附信说,有这20元的路费了,便可以不回来继续求学。靠着姐夫寄来的20元钱,梁文英省吃俭用,在同学的帮助下克艰求学。

1931年冬,梁文英与国民师范进步同学发起了“9·18”读书会。随后,在党领导下,“社会科学联盟”“互济会”“人民武装自卫委员会”等党的外围组织都很快得到发展。1932年,梁文英参加了“社联”,负责在学校和大街上散发“社联”宣传品。“参加‘社联’后,父亲可以看到很多党内文件,也就是这一时期,他对中国革命有了坚定的认识。”梁志俊说。

1933年~1934年,“9·18”读书会在李雪峰指导下,活动更加充实,先后出版《野草》《文艺》两个刊物,以此指导学生学习革命理论,激发学生参加革命活动热情。

投笔从戎 驰骋疆场多年

梁志俊回忆,父亲毕业之后,接受了县一高的任教邀请,回到了家乡。但不久后,红军东渡返回陕北,日寇侵略的铁蹄逼近山西,山西牺盟会进行改组后,他便又返回太原,参加了组建山西新军“决死队”的工作,并由党的外围组织转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2月,梁文英在山西抗日军政训练班接受培训,投身革命,于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抗战开始,梁文英所在的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开赴晋东南太岳地区后,派出干部,发动群众,组织游击队,建立军区和军分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时期,在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兼华北第一兵团司令员徐向前的指挥下,梁文英率43旅和184师参加了攻克临汾、决战晋中、解放太原三大战役。184师原是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的地方部队,经临汾、晋中战役后,升级为野战军,发展为正规部队,梁文英作为该师政委,在几次战役中受到了终生难忘的、极为深刻的教育

攻打临汾时,梁文英的部队41、42团连续攻占了3号碉、4号碉和高河桥阵地。战役总攻前夕,为给登城部队开路,两团又接受了攻占城东敌105阵地和老鸦咀阵地的艰巨任务。关键时刻,徐向前指示梁文英亲自督战。如期完成任务后,他们获得了徐司令员和军区的表扬。

晋中战役中,梁文英奉命率部以一昼夜急行军,插入太谷、榆次,展开大规模铁路破袭战。部队将所属3个团集中在董村及其附近,敌人先后以9个团的兵力,轮番向董村猛攻。部队以一当十,同敌人徒手拼搏,白刃格斗,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役结束后,他们获得徐司令员的嘉奖和“稳如泰山”的光荣称号。

太原战役中,徐司令员命令43旅攻占太原四大要塞之一的淖马。部队猛冲猛打,终于打垮了敌人,占领了阵地。纵队党委奖励“勇猛顽强”锦旗,兵团首长通令表扬43旅能攻能守,号召部队向他们学习。

“在徐向前元帅辞世后,父亲写过一篇《回忆徐帅在临汾、晋中、太原战役指挥我们作战的日子》的文章,曾载于《人民日报》,详细回忆了解放战争时期,在徐帅直接领导下战斗的点滴。”梁志俊说,这篇文章也收录在他编著的《我们一家》中,文中,父亲对徐帅实事求是的思想和作风及大无畏精神十分敬佩。“徐帅对于父亲革命道路上的影响是深远的,也是深刻的”。

1941年末,梁文英的父亲因病去世,而此时太岳根据地正处于艰苦斗争时期,他无暇送终,只好去信一封,表达哀思之痛。太原战役结束后,部队沿同蒲路南下,过黄河,行军路经闻喜,距梁文英家只有30里,他实在想回去看望老母亲,但想到自己为部队作的规定:路过家乡,7里以外的都不准请假。因为超过规定的距离,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梁文英还是没有回去。

“父亲想,战争很快胜利,胜利后定要跪到祖母膝下,向她倾诉自己的不孝。但没有想到第二年全国解放,父亲终于有机会回去实现自己的心愿,但祖母已离开人世,等不到见他了。”梁志俊回忆,“未能在父母膝下尽孝也是父亲终生的遗憾和痛。”

1997年春节时,梁志俊继母赵英打来电话说:“你爸爸参加革命60周年,想给他过寿,但我跟你弟妹都不敢跟他说,这事还要你说。”他当即答应,随后便与妻子、妹妹前往北京,当面跟父亲说明了来意。父亲没有反对,于是一家人就一起吃了一顿团圆饭。从北京回来后,梁志俊收到了父亲的来信,信中梁文英对孩子们的孝心表示欣慰,但同时也提到以后不要再为他祝寿,他说:“不愿让你们再提祝寿,原因是我没有为我的父母亲祝过寿,没有在生前孝敬过他们。现在反来让儿女们为我祝寿,更会增加我的痛苦……以后再不要提祝寿的事。”

梁志俊说,父亲十分重视对他们的培育,从小便教育他说:“我们打下江山,你可要好好学习,当好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梁志俊上中学和大学时,每月寄多少钱,梁文英会通过调查来确定,就是不让他在学校搞特殊。梁志俊从小便知道,父亲身份不同,梁文英也再三强调,不能麻烦别人,凡事要靠自己。梁志俊说,在参加工作后,他就和自己“约法三章”:不靠老子、不找关系、不走后门。

梁文英不仅注重对儿女们的教育,而且十分关心孙辈们的学习和成长,孙辈们出国留学,他积极支持,获取博士、硕士学位后,他还会写信祝贺,并提出殷切的希望和要求。

革命一生 英魂永垂不朽

在梁志俊看来,父亲一生辉煌。他驰骋疆场,屡建功勋,率部攻临汾,挖道破城;守太谷,死不旋踵,稳如泰山;夺淖马,势如猛虎,血浴并州;之后在彭德怀的指挥下,挥师飞渡黄河,直捣扶眉,占领兰州,追歼马匪;大西北解放后,彭德怀总司令宣布18兵团归二野建制,在贺龙指挥下,又奉命挺进川西,卧冰饮雪,夺关围敌;成都解放后,修复都江堰,溶编投诚军。1950年,解放西昌,开辟凉山,剿匪平乱,建立新政。1953年始,历任国务院纺织部部长助理,云南省委常委、副省长,中共中央驻老挝工作组副组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党组副书记、顾问。鞠躬尽瘁六十余载,殚精竭虑,筹建新厂,振兴民族轻纺;兴滇富民,繁荣西南边疆;出使老挝,履行外交策略;开拓法学,铺垫法制基座,为发展和繁荣我国社会主义法学事业倾注了大量的心血。

梁志俊说,1985年父亲离休后,仍坚持学习,并根据自己长期的革命经历,撰写了《在老挝的日子》《春到凉山与风雪边疆》《历史的新篇章》《民族问题理论在实践中的检验》《征途回顾、往事追踪》等多部革命回忆录。

2002年3月,梁文英因病逝世,享年90岁。“父亲逝世后,骨灰安放于八宝山革命公墓,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各种形式表示哀悼,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媒体都进行了报道。”梁志俊说,父亲梁文英的一生,是为追求崇高理想而拼搏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的一生,是投身于党的伟大事业的一生。正如他逝世后,前来吊唁的同事、战友在留言簿上所写的那样:“投笔从戎意志坚,南征北战把敌歼。一生为公勤廉政,两袖清风铁石官”“政委梁文英,凉山享盛名。军魂光马列,战绩耀干城。率部破顽垒,安民树赤旗。辉煌六十载,告慰万夫雄”。

人物档案

梁文英,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1937年8月至1942年,任山西新军青年抗敌决死队第一纵队宣传部部长、政治部主任;1945年8月至1948年,任太岳军区第一军分区副政委、地委常委。1948年夏至1950年,任华北野战军第一兵团第十五纵队43旅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八兵团62军184师政委、军管会主任;1950年至1952年底,除任184师政委、军管会主任外,同时兼任西昌地委书记兼专员、西昌地区协商委员会主席兼西昌民族干部学校校长;1953年至1958年,任国务院纺织工业部办公厅主任、部长助理;1958年夏调中共云南省委,先后任省委文教和工业部部长、红河地委书记等职;1963年任中共中央驻桑怒(老挝)工作组副组长。1970年4月后,历任云南省革命委员会政工组副组长、中共云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1980年5月,调任中国法学会筹委会副主任。1982年7月,当选为中国法学会副会长,任中国法学会党组副书记(正部级);1985年12月离休。

贺雪梅/文
16835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