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石佛沟里军民情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5-15 10:53: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石佛沟里军民情
位于稷王山下的石佛沟村,坐落在稷山县境的最南端,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村。这个仅40多户人家的小村,传奇的故事一串又一串。
石佛沟里军民情
抗战时期,闻名晋南的212旅总部曾驻扎在这里。212旅旅长孙定国在上级的领导下,曾在这里带领4000将士和日寇伪军周旋,打了不少漂亮仗。
石佛沟里军民情
孙定国(1910年—1964年),山东乳山人,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1936年底加入“牺盟会”,先后任山西教导第三总队队长、山西新军政治保卫第一支队支队长、山西新军212旅旅长。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后,任太岳军区212旅旅长、太岳二分区司令员、太岳五分区司令员、太岳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48年后,被派往后方的马列学校学习,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理论研究,是新中国成立后著名的哲学专家。

1938年9月6日,根据上级党组织的指示,孙定国带兵奔赴稷王山革命根据地,当时部队开赴稷山县太杜村时,只有700人,**400余支。

为了扩大抗日武装,这支部队走一路打一路,宣传一路,壮大一路。他们先在清河北阳城沟里伏击了过往日寇,一战打死打伤敌人30余个;同年10月,在清河村的大庙召开了一场动员大会,当场就有28名青年参了军。后来给孙定国当警卫员的清河村青年贾自力,就是这次报名参军的。

1939年年末,孙定国选定了可退可进、便于隐蔽、水源充足的石佛沟(现属稷山县太阳乡)作为212旅总部,把已经发展到7000多人的部队,分布在万泉、荣河、稷山、新绛、闻喜一带。212旅的声威在汾河南片叫响了,所到之处,百姓箪食壶浆,夹道迎送。

石佛沟村是位于稷王山脚下的山沟小村,部队刚来时,山村的百姓没见过这么多兵,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的,心里忐忑不安。

当时,村长曹来盛把孙旅长的住所安排到村里最好的曹家大院。第二天一早,睡在堂屋的曹家人起来一看懵了,原来212旅警卫排的战士们和衣躺在大院的台阶上和门洞里。曹家人看到这支部队和老百姓平常见到的国民党兵不一样,第二天就把全院所有的住房让出来给战士们住。

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才相信这支共产党的队伍就是老百姓的队伍。孙定国警卫排的战士还帮老百姓挑水、搬东西、干杂活儿,和老百姓融为一体。大家看到这不扰民的子弟兵,心里都放下了。当时,石佛沟村家家有住兵,户户给战士和伤病员开灶。

在石佛沟村,离孙定国指挥部不远的王家祠堂,成了212旅的“战地医院”。“战地医院”里有一个医务主任,10多名医生,12名护士,还有几名勤杂人员。村民们在祠堂支起锅灶,为“医院”办起了食堂,家家户户都拿出自己储存的玉米、油、红薯、萝卜等吃的,支援部队,为受伤的战士做好饭吃。而村里百姓则到山沟里挖野菜,熬玉米糊糊和煮红薯。村民卢永花一家,还承担起了为孙定国旅长及总部领导做饭的任务。

一次,孙定国的部队在万泉县南牛池村伏击日寇,缴获了一批武器**,歼灭小股日本鬼子。但是,这场战斗有一些战士负了重伤。晚上,消息传到石佛沟,村里百姓迅速组织担架队和独轮车去抬伤员,几十个村民报名参加了担架队。

村民王化南为加入担架队,匆匆忙忙咬了块玉米糕就上路了。家里人怕夜晚寒气大,赶忙翻箱找他的棉袄让他带上,可吆喝他时,他已跟随担架队走出二里路了。

村民王仁义是个年轻小伙子,不久前刚刚订婚,准备迎娶下王尹村的女青年范好春,婚礼就在得知战士负伤的第二天举行,家里已经支起了锅灶,帮忙的人络绎不绝。但他听到部队有伤员的消息后,跑到总部留守干部处请命,非要参加担架队,好说歹说不顶用,干脆直接去追赶担架队了。

王仁义这一走,家里顿时乱作一团,这定好的日子,明天娶媳妇没新郎可咋办?大伙实在没有办法,也不想因此影响这次打扫战场和抢救身负重伤的指战员,最后一合计,干脆在村里找了个比他年轻的小伙子顶替他。因为之前两个新人只见过一面,结婚时新郎又穿了一身行头,还戴了眼镜和礼帽,新媳妇盖了个红头纱,就这样把仪式办了。娶亲人马回到石佛沟时,王仁义也回来了。新媳妇一听,原来新郎是找人顶替的,真正的新郎刚抬伤员回来,她不但没生气,还高兴地说:“我要的就是这不怕死、能吃苦、一心向党的汉子。”

孙定国在石佛沟驻扎期间,一身百姓打扮,粗布衣裤,时常戴着个旧草帽,和老百姓的关系很亲近,讲起话来,开口就是“大爷长”“大娘好”,有时还把小孩子带到旅部吃饭,老幼妇孺都愿意接近他。

大家尤其爱听孙定国那一口山东话演讲,若开群众大会,十里八里以外的人也跑来听,大家亲切地称他“孙头”。当时,有个名蒲剧演员叫王存才,因为演得好,当地流传着一句口头语:“宁看存才《挂画》,不坐民国天下。”自从孙定国和他的部队来了,这句口头语就变成了:“不看存才《挂画》,也要听孙头讲话。”

孙定国的212旅在石佛沟村建立总部、连续打击日伪的消息,1940年2月7日的《新华日报》还专门报道过。

1941年后,石佛沟村民曹来胜的儿子曹奎,随孙定国的部队转战各地,在汾城一带与日伪打仗时壮烈牺牲,被追认为烈士。后来,212旅战地医院万荣西村的一位护工,听说曹家的情况后,回来找到石佛沟的曹家,改名为曹来奎,并招亲到这里,赡养老人、抚养儿女。

后来,随着抗日战争推进,212旅转战南北,到太岳、太行等地进行战斗,但几十年来,石佛沟人民一直怀念着孙定国。

安新明 陈民选/文
16277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