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唐代名臣张巡在芮城的历史遗存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5-5 1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唐代名臣张巡在芮城的历史遗存
运城市区、芮城两地学者调研位于芮城县南卫乡的张巡神道碑

唐朝安史之乱中,平叛名臣张巡的事迹曾经广为流传。据记载,张巡为河东蒲州人。因而,一直以来,不少人以为张巡是今永济人。7月31日,记者前往芮城县南卫乡采访,路上发现一通张巡神道碑。据在场的芮城方志办原主任、现任芮城党史办主任董少峰介绍,除了张巡的神道碑在南卫乡外,附近还有张巡的一块墓碑。芮城县政府西南的城隍庙西还曾有过一座张睢阳祠,可惜现已不存。

种种情况表明,唐代名将张巡与芮城渊源颇深。

芮城的现代遗存

从芮城县南卫乡东张村向南,时间不长,再往东拐,路旁农田地头处,一通高大的石碑赫然矗立。这通碑的碑额雕着盘龙,碑座为赑屃。

碑的正面刻着“唐扬州大都督张巡神道”十个大字,立碑时间已经漫漶。碑的背面也因为风雨剥蚀,未留下可辨认的字迹。

据在场的董少峰介绍,此前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对这通碑曾有过登记,其时间大约在明代。原来普查时,距神道碑不远处还有一通墓碑。现在可能因为农作物生长旺盛,遮挡了人们的视线,一时未发现。

据了解,张巡神道碑原在农田中间,不知是因为道路改变还是其他原因,碑刻矗立于地头。

董少峰曾经在参与编撰《芮城县志》时发现,芮城县永乐镇南张村的村名来历中有记载,村名来源于唐代名臣张巡。不过,该村再没有什么物证,倒是南卫乡的南张村与营里村之间有张巡的神道碑与墓碑。但据《旧唐书》记载,张巡为河东蒲州人。芮城南卫乡历史上称作蒲州的时间非常短。历史记录与现代遗存之间没有吻合,看来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壮烈的张巡事迹

据记载,张巡(公元708~757)进士出身。他曾经担任过太子通事舍人、清河县令、真源县令等。安史之乱时,他起兵守雍丘(今河南杞县),抵抗叛军。

至德二载,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攻打江淮屏障睢阳,张巡与许远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交战四百多次,有效地打击了叛军,阻遏了其南犯之势,使富庶的江南得到保护,为大唐王朝留下了继续发展的财富。

那场著名的睢阳保卫战,在敌众我寡的形势下,尤其是附近的城池守将纷纷投降的情况下,张巡带领将士和百姓整整坚持了十个月,为郭子仪的军队最终平定安史之乱,争取了宝贵的时间。但是,因为一直未能等来援军,张巡与许远带领的睢阳军士,与城内的百姓一起,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靠吃老鼠、鸟雀,甚至死马等死守睢阳,感天动地。在张巡的带领与感召下,睢阳人民与大唐将士严防死守,坚持了十个月。

除了死守孤城,张巡在战争中还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后世有不少人总结其智谋超群,指挥卓越,尤其善于临机应敌。

因为始终未能等来援军,睢阳城最终被叛军攻破。张巡、许远、南霁云、雷万春等守将,均被残忍杀害。

张巡为平定安史之乱壮烈殉国,李唐王朝后追封他为扬州大都督,这也是芮城张巡神道碑上称他为扬州大都督的原因。

虔诚的民间崇拜

张巡死后,老百姓感念他一心为国的气节与忠烈,为他建起了庙宇、祠堂,专门供奉他的牌位。每到节庆,大家带上供品,上香祭拜,表达对爱国英雄的纪念与缅怀之情。

也许濒临海洋的人们,自古以来多受倭寇袭扰,对保国卫民的忠烈之士有一种天然的敬仰。记者2013年在福建采访时曾经发现,福建蚶江镇上有一座张岳庙,其中供奉的便是张巡与岳飞。直到现代,香火依然旺盛。

在南方沿海地区及湖北鄱阳湖一带,每年还有定期的张王出巡活动,人们对出巡的张王塑像虔诚祭拜,张王即张巡。

张巡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一直以来深受人们的敬仰。至明清时,张巡得以开始从祀历代帝王庙。

两省的祖籍之说

据《旧唐书》记载,张巡是河东蒲州人,即今永济人。但目前在永济未发现有关张巡的历史遗迹。

而在芮城发现张巡的神道碑与墓碑,因而有人说,可能张巡后人有一支居住在芮城。

还有记载说,张巡是河南邓州人。如今邓州还有张巡的故里碑。

相传,张巡祖籍蒲州,他的父亲逃难到邓州,因而张巡出生于此。邓州便有张巡故里之说。

另有一说张巡是南阳人,是因为邓州曾属南阳穰城。

忠烈之士的精神不老,风范长存。无论是祖籍也罢,出生地也好,后人居住地也好,人们愿意将张巡视作自己家乡的先贤,本来就表明了一种敬仰之情。

张巡在芮城众多的历史遗存表明,他与河东这块土地的渊源是厚重的。

张建群 景斌/图文
161202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