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古衙里的民生情怀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5-2 09: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位于临猗县临晋镇的县衙大堂,始建于元大德年间(公元1297~1307),呈坐北向南之势,占地24亩,是山西省现存的三座元代大堂之一,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原衙内建筑之制都排列在南北中轴线上,层次分明,布局严谨且富于变化,沿中轴线依次为大门、二门、仪门、大堂、二堂、三堂等。东西两侧分别为吏警驻在所、戒烟局、银亿库、军用电信局、监犯分驻所等建筑。

红墙青瓦的大门,门口两座石狮子威风凛凛,仪门上赫然刻有“公生明、廉生威”6个大字。这则古训出自明代山东巡抚年富手书的《官箴》刻石,谓办事公道才能使政治清明,为官清廉才能在百姓中树立威望,曾被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深切引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要内修廉、外修勤,将公正无私、恪守清廉作为人生底色,才能营造廉洁的党风、清朗的政风。

进门后往里走是大堂。相较其他建筑,布局中唯有大堂高大突出,成为整个衙署的主体和核心。大堂立柱14根,堂内空间宽阔明亮,风格雄壮威武、古朴大气,浑然一体。立柱均由原始树干放置而成,不进行抛光,漆上桐油即可。前檐6根柱子,其中两侧4根需两人才能合抱,中间两根采用“抱柱莲”,即由八块长木包镶成一根周长2.5米的八边形大立柱,给人以粗壮硕大、朴实无华、庄严肃穆的粗犷感,可视作元人粗犷豪爽性格的形象注解。莲者廉也,暗寓为官者要常怀清廉之心,保持出淤泥而不染的淡泊高洁。

墙壁一侧贴有大清律法。墙上写有一副楹联:使一分枉法钱幽有神鬼明有禁,做半点亏心事远在儿孙近在身。此意为,官员一定要明察洞识、秉公执法,不能接受一分徇私枉法钱,因为冥界有鬼神看见而阳间也有明令禁止,若做出半点亏心事,远则祸及子孙,近可殃及自身,总是要遭报应的。至今,其仍被视为做人、从政的箴言妙道。

大堂后墙正中设有一门通向二堂。二堂是知县、县丞、主簿们的日常办公地和接待宾客的场所。三堂和后边的宅院是知县及其内眷的住处,室内地面下有被烟气熏黑的大型方砖,方砖下被熏黑的条条火道布满整个三堂及书斋,此“地炕”为冬季室内供暖所用。其设计精巧、建造奇特、独具匠心,实属珍罕。

二堂、三堂为清代建筑。史料记载,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帝西巡和回銮,曾两次进出临晋县,下榻于三堂或其前后的家舍中。三堂屋后是一个三面土墙围起来的密闭空间,土墙名叫护衙墙,厚度有1米左右,现已有些损坏,为土匪来时住在这里的人的藏身之处,可起到防范安全的作用。

最后一组院落是民国监狱,门上“居安思危”4个字遒劲有力,是提醒监狱里的工作人员;旁边一扇门上刻有“回头是岸”,是告诫犯人的。居安思危,朝乾夕惕,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借用唐代诗人杜荀鹤《泾溪》一诗强调“居安思危”的重要性,“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细细思考其中的微言大义,多少人闯过了惊涛骇浪,却在风平浪静处倾覆,1000多年前的《泾溪》明镜,至今仍可光彩照人,启发警示为官者应当建立底线思维,保持忧患意识和“兢慎”态度,先天下之忧而忧,才能不让纤芥之忧变成心腹之患,才能确保祖国的巨轮始终劈波斩浪、高歌向前。

建筑是历史的活化石、是独特的风景。虽历经700余个春秋,屡遭地震、洪水、战火之灾,但这座闪耀着古代劳动人民智慧之光的县衙大堂还依然挺立,无一丝萎靡之态,不仅较好地保存了元代建筑“天然去雕饰”的不俗风貌,更彰显着宁静超然的厚重情怀,让人能时刻体会到震撼心灵的人文力量、匠心力量。这是古人选择地理位置的缘由,也是县衙大堂突破藩篱的一大神秘之处。

太阳的光线温柔地散落下来,映照着古衙后院一簇簇鲜绿的竹子,静若清池、动如涟漪,很明亮,也很有力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在山东潍县任县令时所作的一首题画诗,成为数百年传诵不衰的爱民心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引用,勉励基层干部要有浓厚深沉的民生情怀。郑板桥拢共做了10年官,来回都是七品小县令。可为官不在大小,关键心里头得有老百姓,山东大涝,百姓受灾严重,他二话不说开仓放粮,并下令大举招来附近的饥民前来修筑城墙,发放工钱和粮食,以工代赈,救济了大批灾民。身边有人说,这么大规模的工程应当先上报朝廷,郑板桥断然拒绝,说层层申报,等到朝廷批准再施行,老百姓就都活不成了,如若朝廷怪罪,他一人承担便是。为官避事平生耻,两袖清风来去。他当着县官,还卖着画,补贴家用。他不贪、干净、骨头硬,所以有“威”生出,深得百姓拥戴,青史留名。

“百姓谁不爱好官?把泪焦桐成雨。”基层干部级别虽低,地位却很重要,他们离群众最近,群众的需求他们最懂,一桩桩看似无足轻重的小事,对老百姓来说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急事、难事,而基层干部就是他们最直接的依靠。位卑未敢忘忧国。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对小事的处理中,也能见党性、见原则、见品格。

金声玉振,史鉴昭昭,我们漫步于古县衙,感触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片砖瓦,甚至每一个枝丫,不仅是寻觅历史踪迹、聆听古韵蛩音,更是感受历史深处的浩然正气和精神追求,体味积淀在传统文化中的力量与正义、清廉与操守。

尉高军/文
160619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