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被葡萄改变的永济市卿头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4-27 11: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被葡萄改变的永济市卿头
如果永济市卿头镇有人10年前离家外出现在回来的话,一定会对家乡的模样格外陌生。

当时的这里,站在地头极目远望,棉花、小麦、玉米各种作物一览无余,勤劳的人们将土地规划的方方正正,像刀刻出来一般。而如今,站在横跨高速公路的桥上远眺,大片大片栽植葡萄所搭的避雨棚,在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白光。

从原来的传统粮棉主业到如今面积4万余亩、占永济市葡萄总面积70%的新兴支柱产业;土地亩均效益,已从原来的不足千元到如今的突破2万元大关;人均收入,更从起先的几千元增加到以万元来计……

因为葡萄兴起了新产业,又因为葡萄产业确定了“葡萄小镇”的奋斗目标——卿头,这是一个被葡萄改变的小镇。

10月29日,记者前往卿头镇,在葡萄经济的喧天声浪下,零距离感触现代农业结构调整的惊人魔力。

葡萄“风口”

卿头镇西安头村的张立元是个能人,相继办过化工厂、纸箱黏合剂厂、棉加厂、织网厂……2013年,他所有的心思和财力全部转移到了葡萄上。

那一年,是时任村干部的他将葡萄引进村子的第5年。

张立元记得很清楚,那是2009年的春天,市县两级经济工作会议刚刚召开不久,全市上下弥漫着谋发展、求转型的气氛。听说永济市虞乡镇有种葡萄的效益很好,于是张立元自己出资租了两辆大巴,拉着村里的80多个村民前去考察。

良好的效益让村民们激情满怀,最终一统计,全村一共栽了135亩葡萄,这基本上是卿头镇最早发展起来的一批葡萄园,也是当地葡萄产业的先行者。

但这个10年后红极一时的新产业,却差点被雨水摧毁。

张立元说,刚开始几年葡萄效益还不错,2013年全村就发展到了500亩,也是看到了新产业的前景,他将所有的工厂全部关闭,开始转型,一心一意做葡萄。但没想到,2014年10月份雨水很多,当时正值葡萄采摘季,没摘下来的葡萄烂到了树上,冒雨摘下来的又因淋了雨存不住,放到库里很快就会腐烂,前几年一斤好几块钱的葡萄当年卖到了几毛钱。血亏之下,葡萄种不成了的议论尘嚣四起,个别性急的村民甚至直接刨了葡萄苗回到小麦、玉米的老路上。

这时,镇政府组织技术人员和村民代表外出考察寻求对策,他们引进了一种叫“避雨棚”的设施,最终拯救了尚在幼年期的葡萄产业。

搭了“避雨棚”,葡萄没了雨水的威胁,不仅降低了收获季的自然风险,还大大提高了商品率,再加上连续几年行情看好,葡萄,这一卿头镇甚至永济市的新型产业羽翼逐渐丰满。

就在这个过程中,早有准备并把握住葡萄这一新“风口”的张立元,也成功实现了转型。他将家里的葡萄地转给了别人,一门心思开始建冷库,一个、两个、三个……如今,他的冷库数量已增加到了15个,总库存量达到3600吨,库里不仅有该村的葡萄,甚至还有从陕西拉过来的。高峰期,他的冷库一天能销售6000筐计五六十吨的葡萄。

庞大的冷库和频繁的交易,需要大量的劳动力。“装卸工、修剪工、搬运工等等,六七十岁的,只有能走得动,一天就能挣一二百元。我这一年光给工人开工资就得80万元。”张立元说。

如今,仅卿头镇,就有20个葡萄专业合作社及专业化冷库,加上数量更加庞大的普通种植户,每到农忙时,“一工难求”都成了大问题。为了找工人,有人跑到周边乡镇,有人跑到闻喜、夏县,甚至还有人跑到陕西。劳动力紧缺直接拉升了当地的人力价格,以小时工为例,邻县的一小时六七块,而当地在用工高峰期一小时12块,还得管饭。

没人栽葡萄时张立元先栽,栽的人多了,他又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又建冷库、做销售,虽然不直接种葡萄,但所做的一切还是围绕着葡萄。

“其实我也非常感谢葡萄种植户,我把他们带起来了的同时,我也起来了,没有他们种葡萄,就没有我后面的收葡萄、存葡萄、卖葡萄。现在做的葡萄,是我这辈子干过的效益最好的项目。”张立元说。

如今西安头村的2500亩耕地,2000亩以上都栽植着葡萄,用张立元的话讲就是:“在村里不种上几亩葡萄,和别人都没有共同语言。”

良好的效益,富了村民口袋,也改变了人们的行事风格。原来村里每年唱戏捐钱,村干部要一家家地入户去收,现在一通知,很快就能捐几万元。甚至,葡萄栽植户也成为金融机构最信赖的优质客户,一家商业银行规定,只要是用于葡萄的,10万元以内不需任何担保,直接放款。

葡萄经济

有人说,农民是最不好做思想工作的,一件事情在真实效果没有摆在他面前时,说破天也没多大用;又有人说,农民其实是最好做思想工作的,只要让他们看到事情真有前途,那参与的热情挡也挡不住。

葡萄特别是克伦生品种的试种成功,再加上2016年以来的连年好行情,让卿头镇的葡萄产业开始了裂变式发展。西卿头村2100亩耕地,葡萄栽植了1960亩;永喜庄村耕地4500亩,发展葡萄2000多亩……全镇形成了以西卿头、永喜庄、西安头3村为代表的葡萄产业。

葡萄产业逐年兴旺,村民收入也连年刷新纪录。“我们村一个50多岁的老汉,种了4亩葡萄,卖了13万元,一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的老汉,晚上兴奋得睡不着觉,最后还到诊所输了几天液;另一户村民,一家三口,8亩葡萄卖了20万元,加上地里的冬枣和打工收入,年收入超过30万元,人均10万元……”张立元介绍他们村的新鲜事。

葡萄行情越来越好,葡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新加入的村民也越来越多,其中就包括西卿头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钟立广。

钟立广家里一共种着12亩地,最开始的时候种的是棉花、小麦、玉米,一年下来加到一起也就落个一万多元钱,当然,人工成本都是不算的。后来,相邻的临猗县庙上乡发展冬枣产业有了规模,他便在村中号召村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并带头栽植了12亩冬枣。

冬枣价格刚开始也挺好,一斤卖到了两三块钱,虽然这几年行情不比以前,但一斤一块多的价格算下来一亩地一年也能挣上七八千块钱。一方面冬枣树是他自己号召栽下的,另一方面谨慎的他还要再观察观察葡萄到底行不行,毕竟改栽葡萄就得刨了冬枣树,这树刨了可就再活不回去了。

去年,葡萄收获季雨水很少,葡萄品质又好,一亩葡萄卖两万七八的很普遍,甚至还有三万多的。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看看自己一亩收入七八千元的冬枣,钟立广终于坐不住了。限于人力,他在去年栽下了7亩克伦生葡萄,因为管理得当,今年就大面积挂了果,而且效果很好——平均一亩地卖到了2.2万元。

不仅是钟立广,据他统计,西卿头村220户人,今年总销售额超过2000万元,户均基本达到10万元。

根据卿头镇政府的统计,目前该镇葡萄平均亩效益已稳定突破2万元大关,2018年向越南、缅甸、泰国等国家出口克伦生葡萄3000余吨,创外汇3000余万元,全镇仅葡萄一项产业,每年总收益达到5亿余元。全镇葡萄栽植涉及20个村,面积已达4万余亩,占永济市葡萄种植面积的70%以上,初步形成了集葡萄生产、订购、批发、品牌包装、农旅融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链。

如今,以卿头镇为核心,打造“华北地区最大的克伦生鲜食葡萄生产基地”已进入永济的市级发展规划,葡萄也成为永济市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葡萄小镇”

从巨峰到夏黑,从红极一时的克伦生再到阳光玫瑰、蓝宝石,拥有先发优势的卿头镇在葡萄产业上,从未停止产业升级、品种改优的步伐,一系列举措的背后,政府“看得见的手”正逐渐发力。

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葡萄品种、品质、品牌、包装等方面需求的不断提升,传统的葡萄品种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该镇主动组织专业人员和镇村干部通过多方考察,不断引进、试种新品种,引进了一系列成熟时间跨度长、甜度大、口感好、市场占有率高的新品种,在满足各类消费者多方位需求的同时,也保证了种植户的高利润。

该镇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配套设施农业和膜下滴灌技术,严格“两个结合,五个统一”,即:联栋式避雨设施栽培和节水灌溉技术相结合,休闲观光和生态发展相结合,统一技术方案、统一组织培训、统一物资供应、统一品牌、统一组织销售,实行规范化管理,引领葡萄产业健康发展。

今年5月,卿头镇成立了葡萄产业服务中心,全面加大对全产业链的全方位服务力度,通过约定统一上市时间、统一交易合同范本、申请地理标志商标、规范农资市场、产品抽检、发放倡议书等多种措施,力促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

卿头镇镇长刘泽说:“葡萄行情越好,进入市场的人就会越多,竞争就会越激烈,就越需要我们自加压力,把这个产业做得更好。”

依托永济旅游的优势,卿头镇结合中农乐“甜蜜风暴”主题公园等实体景观,积极引导群众转变观念,将产加销、农文旅有机结合,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大力发展现代观光农业。去年10月份,该镇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卿头镇千户营村丰收采摘节,在农文旅融合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今年10月10日,首届“魅力永济、好吃葡萄”营销大会又在卿头镇成功举办,产业推介、战略合作协议签署、产销对接签约、“葡萄王”评比、特色农产品展示、优质农资展销、林果技术培训等活动组织得有声有色,有力助推了永济葡萄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近期,通过招商引资,卿头镇拟以永喜庄万亩葡萄园区、西卿头葡萄园区为核心,在现有万亩葡萄产业园的基础上,打造“葡萄特色小镇”。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拟建设集休闲游乐、农事体验、民宿商业、丰收节庆、葡萄文化展示、农业高新科技示范、一三产业融合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卿头发展乡村旅游、推动产业转型、实现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同时,还将带动新发展葡萄种植4万余亩,增加农民收入8亿元,真正实现“种一串葡萄,富一方百姓”的产业目标。

陈永年/文
15950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