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歌之父”永不朽
我曾在塞外服役二十多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不知唱了多少遍,看到作者郑律成的墓地,亲切感自然而然涌上心头。于是我向墓碑致敬并拍了照。
没想到因为墓盖上的灰尘厚,照片上的字迹看不清,写稿子成了一件难事。
过了两天,我又去八宝山。因为墓多,也怨我上次粗心,没记住郑律成墓地的具体位置,只是凭印象在林徽因墓地周围找了几个来回,失望而归。
我经常给孩子们聊八宝山的墓地见闻,无形之中他们受到感染。一个周末,女婿提议全家去八宝山,我自然是愿当他们的导游。当我们快走出八宝山时,我让外孙女和途中结识的一个老家来的小老乡,帮我在西部二墓区找郑律成的墓地。为了争取时间,我们三人还分了区域。尽管费了很大劲,仍然是一无所获。
我不死心,过了几天我又专程去八宝山,在东部墓区挨个儿找,终于如愿以偿。我不是音乐工作者,可是自参军后对这位作曲家就怀有一种说不清的好感。如今,在寒风飕飕的墓园里,激动的情绪再一次骤然而起,久久不能平静。
郑律成墓地占地面积不大,一米多宽,三米多长,最多不超过五平方米。墓碑、墓盖一色的青灰汉白玉。
墓碑高约一米,宽约一米,厚十多公分,基本上是个正方形,如果加上一尺多厚的底座,看上去是个长方形。在其上部中间镶嵌着郑律成夫妇二人的黑白合影,照片被裁切成椭圆形。在照片下方,并排竖刻着黑色的“郑律成”“丁雪松”六个手写大字,谁书丹,没落款,从字体看,像乔羽的字。在碑的左下角刻着几束松针,右下角则刻着一朵花,像是牡丹。墓碑的底座前雕刻着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一块三角形的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