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乡间布老虎,“跟着”80后夫妻进城来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16-10-17 10:29: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走进省城许西小区的一间屋子,映入眼帘的是样式繁多的各色手工布艺品:布艺虎、虎头枕、虎头帽、肚兜、绣花虎头鞋……这些精巧的物件,每一个都透着浓浓的民间艺术气息,让人耳目一新。
    这家名为“小虎阿福”的工作室不是太大,100多平方米,里面集纳了黄河流域沿线12省市具有代表性的布老虎:从宝鸡双头狮虎枕、凤翔堆花虎到芮城摇头虎、黎城黎侯虎再到潍坊贴花虎,每一种虎都惟妙惟肖,看似大同小异,细节处却又各具特色,不尽相同。把这些零星散落的“虎”集中到一起的正是工作室的主人张国伟、王鑫夫妇,他们一个是省城高校教职工,一个是淘宝店主。
    说起与“虎”结缘,还得追溯到2009年。
    当时,张国伟和王鑫刚刚相识,正处于热恋阶段,同样都喜欢骑行的俩人常常结伴出游,一同游览和品味各地的风土人情。在甘肃、青海、陕西、晋东南、河北、山东等地,他们遇到了很多老手艺人,见到了很多散落在民间的手工艺作品。“第一次看到老太太们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虎头帽、虎头鞋时,我就喜欢得不得了,在现在这样一个机械化、电子化的时代,能遇到这样的物件很难得。有位老奶奶70多岁了,还亲自给孙子做虎头鞋,她说‘穿着奶奶的鞋,走得稳,行得正’。”王鑫告诉记者,欣赏那些手工艺品的同时,他们也常常与它们的缔造者——布艺手工艺者聊天,深刻明白了那些物件不单单是一件玩具,更蕴藏着“慈母手中线”的深情,饱含着对新生下一代的真挚亲情,那种原始、质朴、浓烈的情感传递让他们很感动。对此,喜欢研究民俗和传统文化的张国伟也深有体会,他说那是东方人独特的一种文化伦理。随后,深受触动的两人决定在黄河一线做关于民间布扎艺人和产业生态的现状调查,近3年的走访更是让他们感慨。“黄河一线的布艺布扎的整体产能是缩减的,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些手艺多半集中在四五十岁以上的农村妇女手中,甚至不乏一些七八十岁的老者。其中,个别被评选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后,会带为数不多的几名徒弟,其余大部分民间艺人的传承都后继无人,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张国伟说,不仅如此,很多老艺人居住在偏僻的村庄,通过种地获得的收入很少,他们的生活现状并不乐观,几百元的收入难以支撑自己的医药费,更重要的是,外界对他们的手工艺知之甚少,一旦这些工艺品失去了“知音”,那艺人们很可能就会去从事别的工作,不再进行生产创作。长此以往,随着老艺人们逐渐故去,这些手工艺品也将不复存在,后代子孙都无法欣赏到那些美好的文化遗产,这样的结果何其可悲?一想到这些,张国伟的心就为之一颤,总觉得自己该做些什么。
    2013年,婚后的张国伟、王鑫夫妇决定开一间网店,在网上传播和经营这些民间手工艺品。“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推广,想让全国乃至全世界更多的人知道和了解这些民俗艺术和作品。同时,也想拓宽销售渠道,希望那些民间老艺人们能通过自己的作品增加一些收入,以卖养艺,把这些优秀的民俗手工艺继续传承下去。”张国伟说,他们从零做起,通过多次走访,与老艺人们建立了信任和联系,形成了固定的供货渠道,也建立了难得的友谊,每年他们都会去家中拜访他们,过年过节也会互赠礼物。
    目前,网店经营得还算不错,这对80后夫妻给那些布艺品起了一个“小虎阿福”的名字,希望“虎”造型的帽子、鞋子、衣服、小玩具,能护佑宝宝健康成长,给孩子们带去福气。不少来自北上广和港澳等地的客人都会购买产品。但这仅仅是一个表象,对于布艺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张国伟还有很多想法:“这些年,我们走访黄河流域的脚步从未停过,很想通过数据影像资料比如纪录片的形式,将黄河流域的民间布艺、布扎类文化记录和传播出去,把这些濒临消失的民俗手工艺保留下来。同时,也希望能建立一个数据库,在整理的基础上开发一些衍生品,用市场利润来反哺这些工艺,实现公益性保护的目的”。张国伟说,他们的力量是有限的,希望能有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他们,一起参与到传播民俗文化、保护民俗传统的事情中来,大家一起努力,不要让手工艺背后所寄托的民俗生活走向瓦解、消亡。
15837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