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一缕草药香 馥郁沁身心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4-19 15: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今,人们更加关注养生保健、个人防护、医疗卫生等话题。一个偶然的机会,笔者喜读王新德先生撰写的中草药系列科普短文,不由得眼前一亮,一缕清新淡雅的草药香扑面而来,赏读感悟受益多多。

这一系列科普佳作,近期相继发表于《运城晚报》“副刊·家庭”专版《生活贴士》栏目。各篇皆以一味中草药及功效为题,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异彩纷呈。每篇千字,小巧玲珑;单独成篇,联珠成串;语言简练,叙事流畅;文风质朴,内涵丰富。其熔专业性与大众化于一炉,以原汁原味的泥土气息见长。引经据典的史料性,简便易行的可操作性,裨益身心的功效性,基于临床和生活实践的指导性等,构成其鲜明特色与风格优势。

中医及中草药,无疑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传承不息的一大“国粹”。从现代生活视角重新审视、解读多味中草药,阐发个人的独特见解与体验,王新德先生的探索殊为可贵。且看:姹紫嫣红的金银花、女贞子、藿香、连翘……绽放于房前屋后、田间地垄、悬崖绝壁,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作者信手拈来,涉笔成趣,揭示出丰富多元的知识点和信息量。每篇佳作聚焦一味中草药,旁征博引,依据古代医药典籍和现代医学研究成果,阐明该中草药的“前世今生”、性能功效、种属门类、学名别称、营养成分、微量元素、配伍禁忌,以及相关中成药的科普知识等,条分缕析有理有据。由于许多中草药同时也是口味上佳的食材,作者也介绍了它的烹饪及食用、饮用方法,言之凿凿头头是道。附丽于各种中草药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诗文雅事,古为今用重放异彩,增添了丰厚的文化底蕴和可读性。

作为年逾七旬、拥有近50年军旅和地方行医履历的杏林长者,王新德先生的佳作,字里行间折射着他医者仁心的造诣与积淀。《祛痰止呕哕,半夏冠群雄》一文,分享了他辨证施治、以毒攻毒,科学使用“三生”(生半夏、生南星、生牡蛎)治疗多种沉疴顽疾的成功尝试。《丝瓜——洗涤、美容、药食共用》一文,讲述了他借助胃镜,为患者取出体内钢丝球残渣的惊险一幕。“纸上得来终觉浅”,作者亲历亲为的临床实践经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和可信度。

一株株平凡无奇的中草药,在作者笔下摇曳生姿,展示出不同凡响的价值。《地锦草——天然创可贴》,生动形象的比喻让人对它倍加青睐;《中药槐角丸疗痔近千年》,治愈了多少患者的难言之隐?《金银花——中药里的广谱抗生素》,其性能令人叹为观止。近期晚报刊登的凌霄花一文,作者顾名思义,精准解读了这种草药“凌霄”励志、蓬勃向上的生命张力和天然禀赋。

仅是这些画龙点睛的题目或开篇,就先声夺人布满悬念,让读者产生欲穷其境一览全文的渴望与期待。细读慢吟之际,仿佛一路追随作者“踏遍青山人未老”的前行脚步:少年时挖“远志”卖钱糊口的艰辛;参军时搭“丝瓜”架收集“美颜水”的探秘;北京公园晨练时发现一株“半夏”的惊喜;在运城“后花园”凤凰谷观赏野生“藿香”的身影;“丁香”树下闹中取静的寻觅;在素有中草药天然宝库之称的中条山踏青采撷的过往……栉风沐雨一路风霜,于是便有了这一篇篇“真材实料”“采花酿蜜”的上乘之作。

有道是“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一系列科普短文之所以引起广泛点赞与共鸣,还在于那一缕清幽草药香,拨动了广大读者未了的乡愁。在物资极度匮乏的20世纪六七十年代,满山遍野的青草野菜、根茎果实,未尝不是大自然对百姓饥肠辘辘的最佳馈赠。“乡村娃”大多都有打猪草、摘山果、挖野菜、采草药的苦涩童年。文中提及的桑葚、槐花、马齿苋、苦苣等,或似曾相识,或耳熟能详。它们在雪中送炭般赐予口腹时,也以其丰富多样的药理药性滋补着、护佑着无数生命肌体。时过境迁,品读佳作,仿佛重温过往,捡拾记忆的碎片。对中草药的认知,则实现了从自发到自觉、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加深了对社会人生、对生命肌体、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多维思考。

感谢作者,感谢《运城晚报》慧眼识宝,连续推出这一系列科普佳作,有望被打造成独树一帜的品牌栏目。文中可圈可点、干货满满的养生方剂、生活常识,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滋润着、呵护着人们的身心。无疑,这一系列文章对于广大读者而言,无论是普及中草药知识,还是坚持科学养生等,都大有裨益。

巩崇吉/文
15778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