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盐池神庙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3-29 14: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运城是中国唯一一座因盐而建的城市,因此“盐运之城”的名号也油然而生。古老的运城盐池已经有4000多年的开采历史,其最早记录于舜帝时期,至春秋时期已闻名华夏。传说中“黄帝战蚩尤”的涿鹿之战就是为了争夺盐池资源。
盐池神庙
围绕运城盐池发展起来的池盐文化,不仅是这里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和根源,更是早期中华文明发展演进的主线。因此,盐池周边保留了大量有关文化遗存。3月24日,记者来到坐落于盐池北岸的盐池神庙,探寻河东池盐文化。

宝应灵庆池神庙

盐池神庙也称池神庙,是河东盐文化的重要载体,2013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盐池神庙
这也是全国唯一一座祭祀“盐池之神”的池神庙。在古代,运城盐池作为重要的产盐地,不仅长期为国家供给食盐,还是国家重要的财税来源。

随着盐业的开采,加之当时特定的自然因素,盐池出现了“红盐自生”的奇观。盐官将此事报告朝廷,称其为吉瑞之兆。唐代宗李豫听闻龙颜大悦,特下诏书,赐运城盐池为“宝应灵庆”池,封池神为“灵庆公”,并钦定在盐池岸边建庙祭祀,列入国家祀典。这便是创建于唐大历十二年(公元777年)的运城盐池神庙。

整座庙宇坐北朝南,包裹在盐池禁墙内,位于盐池畔地势较高的土垣上。食盐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禁墙修筑的主要目的就是防止盗盐走私,还有一点就是防止洪水侵入盐池。

要进入庙宇参观,首先要通过西北方向的小门,由于西北方向是八卦方位中的“乾位”,因此得名“乾门”。

据河东盐业博物馆馆长尹冰介绍,池神庙的南边面向盐池,历史上并没有路可以直接进入,而运城位于庙的北边,历代皇帝、盐官或百姓都是从运城市区过来进行参拜,所以建造了乾门。在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康熙帝前来运城视察时,也是从这座小门走进去的。

乾门上的题字“鹤境云衢”的“鹤”与我们平时所见不同,出自皇家之手,由清代咸丰帝的弟弟恭亲王所书,意为仙鹤境界,云中通衢。

进入乾门,西侧有一座精致的小院——“玉树青霞”道院,建于道光年间,是重修池神庙时新增的道士居住所。
盐池神庙
规制特殊三大殿

道院东侧便是池神庙的主建筑,三大殿。三大殿现存为明代遗构,面阔五间,重檐歇山顶。

在唐代,运城盐税占到全国财政收入的八分之一,是当时财政收入的重要支柱,所以池神庙历来备受重视。

三大殿从东到西分别是“雨师太阳神祠”“灵庆公神祠”和“条山风洞神祠”。众所周知,运城盐池中盐的产出是不假人力的,而是依靠自然条件,借助南风,天日生成,所以供奉了太阳神、风神。而灵庆公神祠则是由唐代宗李豫封盐池之神为“灵庆公”而得名。

中国古建一般都采用对称的方式,沿着中轴线设计,中间只一座宫殿。但池神庙的三座正殿横轴并列,殿前月台相连,规模、形制、结构相近。这在中国古代庙宇建筑历史上,都是独具特色、自成一派。可以说,这样的排列体现了盐池生产过程中大自然的协作精神,凸显了古代帝王对盐池资源的重视,也代表了人们祈祷大自然风调雨顺的美好愿望。

在三大殿前,有两通十分高大的石碑相对而立,分别是元代的《大元敕赐重修盐池神庙碑记》和明代的《河东运司重修池神庙记》。这两通碑虽属于不同朝代,但大小形制十分相近,记载的都是重修盐池神庙的历程。

碑记上连石工、监工、看庙人等都清晰记载了。不仅如此,庙内石栏杆上的雕刻也极具特点,能清晰看到历代修建基础上的不同风格,其中有两块石雕“驭龙人”“鲤鱼跃龙门”十分罕见。

碑刻林立记盐史

奏衍楼南侧,庙宇的中门处便是池神庙的碑林。

原有碑廊,始建于元代,内置历代石碑数十通,后毁于战火,现在还可见柱础石。这里的碑刻记载了历代河东盐池的盐法、渠堰、运销、盐政及历代修缮池神庙的经过,还有文人学士谒庙、游览时所留下的诗赋等内容。

其中有两通圣旨碑《大元加号之碑》相对而立。据介绍,宋徽宗封盐池神为东、西两神,分别为“资宝公”“惠康公”,不久又加官晋爵,到元代元成宗铁穆耳增加加号,分别为东“永泽资宝王”、西“广济惠康王”。

这些碑刻都为研究河东盐池历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

一览风光海光楼

沿着庙宇中轴线往南走,最南端的海光楼赫然映入眼帘。

海光楼建于明洪武年间,现存建筑为2003年复建,是池神庙的山门楼阁,也是观赏盐池的最佳地点,游客登高远望,便可将盐池风光一览无余。因盐池古称鹾海,故此楼名为海光楼。

古人站在此处面朝盐池,不仅观光,更是抒怀,他们既心系于民,又胸怀天下,这是对舜帝民本思想的传承。

海光楼下是新建的“地宝天成”牌坊,其下是绵延而下的琴台和重修中的歌薰楼。

歌薰楼就是当年舜帝抚琴吟唱《南风歌》之处。因为池神庙位于盐池北岸的卧云岗上,经过历代修建,格局形似金龟戏水,歌薰楼所在便是盐池饮水的龟头。

站在海光楼前,脚下修缮工程正如火如荼,极目远眺,中条山连绵起伏,盐池银波万顷,山色湖光尽收眼底。庙宇与盐池浑然一体……

国内罕见三连台

正对着三大殿的便是池神庙的戏台,始建于元代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历代均有修葺,原名为乐楼,在清康熙年间更名为“奏衍楼”。

戏台面阔七间,为“连三对唱”的形制,其正对着三大殿,全国仅此一处,也是目前尚存为数不多的元代戏台。

戏台最外侧有砖雕寿字影壁,台下为拱洞,均起到一个扩音的作用。过去每年二月初一和八月十五会在池神庙举办庙会,请戏班酬神演戏,这也是盐工、盐商的节日。台上的墙上展示着历代池神庙图、盐池形势全图、古籍记载盐法备览等。

在三大殿和戏台东西两侧各建有一座配殿。东边的为官厅,西边的为商厅,同样始建于明代嘉靖十四年,用于各级官员、盐商祭祀前休息、等候。现室内为运城盐湖非物质文化遗产“垦畦浇晒法”(俗称“五步产盐法”)的实景展厅,游人来此可充分感受到这座4600年延绵不断大工厂的古往今来,据说盐池产盐工艺领先于世界产盐史1000多年。

薛丽娟   吉梦琳/图文

154814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