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后稷稼穑”是说后稷懂得农业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3-19 11: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后稷稼穑”是说后稷懂得农业

后稷,周族始祖,是上古时代的一位能人,稼穑,是播种和收割庄稼。“后稷稼穑”是说后稷懂得农业,在稷山(山西运城稷山县)教授老百姓种庄稼的故事。

《史记,周本纪》说周代的先民后稷,名字叫弃,他的母亲叫姜原。

姜原在野外发现一个巨人的脚印,心里很愉快,就去踩了这个脚印,因此而怀孕,整过了一年才生下个男孩。她认为不吉利,就要把孩子抛弃到山林里,赶巧那里人多,不能当众扔孩子呀,她又换个地方,把孩子扔在河沟的冰面上。可是被空中的鸟儿看见了,立刻飞下来用翅膀垫在孩子身下。姜原感到儿子很神奇,就抱回家把他养大了。因为最初想抛弃,所以给他取名弃儿。

《史记》里还说,后稷自幼就有抱负,游戏的时候也喜欢栽麻种豆,麻和豆子都长得很好。
后稷长大了,更爱好农耕,教百姓干农活。使周代先民脱离那种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进入了定居耕作的农业时代。后稷懂得土壤的性能和庄稼的习性,百姓都向他学习。部族联盟的首领帝尧听说了,就推举他当掌管农业的负责人。后稷对当时社会进步作出了很大贡献。
古书《山海经》和《尚书》也记载了这个神话,说后稷从天上拿来百谷的种籽播撒人间,结出丰硕的果实,繁荣了农业。

后稷死后安葬在山水环绕的地方。那里有三百里良田,五谷丰登。有仙女弹琴,鸾凤歌舞,百兽和睦相处,草木四季常青。象征着后稷和他领导的先民,用智慧和勤劳创造了人间乐土。

《后稷稼穑》寄托了中国古代先民歌颂劳动、创造,向往和平幸福的理想。

稷山县在春秋时期为晋国稷邑,《左传·宣公十五年》:“晋侯治兵于稷”,即此。汉代分属闻喜县和皮氏县,直至北魏太和十一年(487年),始置高凉县,属东雍州。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名为稷山县,属绛郡,县治也由原来所在的玉壁城迁至汾水北岸的今稷山县城。

稷山县得名于县南的山峰稷山,今称稷王山。晋代杜预在《左传注》中就提到“今闻喜县西五十里有稷山亭。”《后汉书·地理志》也有同样记载。《水经注》:“汾水又经稷山北。在水南四十许里。山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西去介山十五里,山上有稷祠,山下有稷亭。”可见“稷山”早在成为县名之前,它就已经在文献史料中频频出现了。

而“稷山”来历还要古老,它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神话传说时期的后稷。

后稷是周族的始祖,相传他是由帝喾的元妃姜原“履神人足迹”所生。但他生下来却很不幸,帝喾认为,踏神人足迹受孕的孩子必定不祥,于是命人将他从母亲怀里夺下来,抛弃在狭窄的小路上,想让过路的牛羊把他踏死,可是过路的牛羊看见这孩子都绕着走过去了。人们又把这小孩丢弃在寒冰上,想把他冻死,可是马上就从天上飞来两只彩鸟,用羽翼把他保护起来。姜?听说后,觉得很神奇,便又命人把小孩抱回来抚养,因为他几经抛弃,故取名为“弃”。

弃幼小时就喜欢作春种秋收的游戏,并悟出了不少种收耕作的道理。长大成人后,就立志于农业技术的研究推广,教人们耕田稼穑。当时人们主要靠狩猎和采集为生,经常因为食物不足而忍饥挨饿,他们看到弃的农业成果,都很敬服地向他学习。后来帝尧听到他的名声,还专聘他作农师,指导部落的农艺,所以人们尊称他为“后稷”。

河东的汾水流域是后稷教民稼穑的主要地区,其后发展成为周族的发祥地。周人长期活动于此并为纪念他们的先祖后稷,留下了大量的文化遗迹。如稷山县境内的稷王山、稷王庙、稷亭、闻喜县的姜塬墓、后稷被丢弃的冰池村、新绛县阳王镇稷益庙、纪念后稷裔孙古公的古堆泉、古水等等。
153276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