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城社区
首页
论坛
资讯
图库
动态
圈子
手机版
开启辅助访问
请登录
立即注册
搜索
快捷导航
在线
运城问答
运城声音
运城公告
运城时讯
讲读运城
聊聊说说
文史
风土人情
运城书画
运城文学
古今人物
古今运城
运城方言
生活
餐饮美食
休闲时尚
品牌故事
家政工匠
家装工匠
分类资讯
广场
健康中心
情感沙龙
品牌广告
家政到家
运城商家
用户名:
忘记密码?
密 码:
下次自动登录
QQ帐号登录
微信帐号登录
请
登录
后使用快捷导航
没有帐号?
立即注册
当前位置:
运城论坛
›
运城文史
›
讲读运城
›
史念海“有用于世”理念的产生与发展
刚刚去过
[古今人物]
史念海“有用于世”理念的产生与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2-3-15 19:52:33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史念海(1912~2001),山西运城平陆人,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建者之一,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936年,史念海从北平辅仁大学毕业。之后,史念海经历多次辗转,于1954年调至陕西师范大学,历任历史系主任、历史地理研究所所长、唐史研究所所长、学校副校长,曾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民进陕西省主委、中国唐史学会名誉会长、中国古都学会会长等职务。
史念海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创建者之一,曾倡导发挥历史地理学有用于世的作用。“有用于世”正是史念海治学的特色。在学术研究中关注现实,对学科自身的发展,对更好地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规律、把握历史趋势都有重要意义。据史念海回忆,他在辅仁大学读书时属意于乾嘉之学,他的毕业论文就是《钱大昕先生之史学》,这篇文章受到陈垣的赞赏。可见,史念海此时更倾向于乾嘉式的学术研究,而对现实问题则较少关注。
史念海大学毕业后加入禹贡学会。他受顾颉刚委托,参与撰写了《中国疆域沿革史》,与禹贡学会的宗旨一样,该书也是为了唤起人们对疆域的重视而作。抗日战争的艰难形势和师友的影响促使史念海的思想发生了变化。此时的他已不再满足于乾嘉学风,开始思考如何将其所学应用于抗战救亡。史念海在《我研习中国历史地理学的过程》一文中说:“我大学毕业不久,抗日战争开始。面对这样严酷的战争局面,山河破碎,国亡无日。这门学科对当前局势究竟有何作用?这使我感到迷惘。”史念海认为,国家危亡之际,应该学以致用,对局势有所裨益,而不能像乾嘉学人那样为避世而研学。
关注时政热心学术
据王京阳所编《史念海学术年表》,七七事变之后,史念海回到山西平陆,后来日军侵入平陆,西迁兰州。他在大后方继续关注抗战形势,积极投身各种研究时局的学术组织,撰写政论文章为抗战建言献策,同时还继续从事学术研究。
史念海参加了各种研究抗战问题的学术组织。1938年,他加入熊德元在兰州发起的西北研究社,后担任该社文书。西北研究社的宗旨是促进西北开发以支持抗战,史念海受该社影响开始研究时局问题。
史念海还参与筹备中国边疆学会。他于1939年11月接到顾颉刚的信,受邀参加在成都成立的中国边疆学会。之后,史念海任察哈尔蒙旗公署特派员秘书。该公署驻于榆林。他于1940年2月到达榆林,不久就在公署特派员马鹤天的支持下筹备中国边疆学会。1940年6月8日的《边疆通讯报》报道称:“榆林文化界闻人史念海、杨令德、黎圣伦等,近特发起组织中国边疆学会。发起以来得到各方赞助。”中国边疆学会于1940年8月正式成立,由马鹤天担任理事长。与此同时,赵守钰在重庆,顾颉刚在成都,分别成立了中国边疆学会。这3个学会名称相同、宗旨相同,所以在1941年6月正式合并。
1940年秋至1941年,史念海来到西安,加入西北文化学社,并担任其主办的刊物《西北资源》编辑。在此期间,史念海还替陕西边疆学会印制了两期学会刊物《边疆》。《西北资源》和《边疆》都专门刊发西北地区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章,以助力于抗战。
史念海在这期间发表了很多政论文章。在战事激烈的1938年~1939年,史念海在《西北纵横》上发表《西北的宗教与民族问题》《保卫大西北的外围地理形势》《推进大西北的义务教育》《发展西北交通与建设西北农村》等有关开发西北、巩固后方的文章。史念海在担任《西北资源》编辑时,发表《敌寇套取法币之检讨》《现阶段西北游资之形成及其利用》等文章。受抗战的影响,史念海开始研究时政,体现了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史念海发表了《晋永嘉之乱后中原流人及江左居民》《关中水利与西北盛衰之史的研究》等文章,这些历史论文有很强的现实关怀。如他在论述完历史时期关中水利发展状况后,说:“将来的进展,总可使关中在农业上自给自足,不再抑求外来的漕运,说不定还要以其剩余的食粮输至其他地方,拿汉初和秦时的往事观察,这种推测总可以实现的。”在这里,史念海除了研究关中水利的历史变迁之外,还提出依据历史经验,恢复秦汉关中水利之盛。将历史与现实结合正是史念海的特色。
1941年10月,史念海在顾颉刚的推荐下到重庆“国立编译馆”工作,在此期间他写了《中国的运河》。史念海在1985年该书重印时说:“当时主要思考两方面,一是要实现从沿革地理学向历史地理学的突破,二是我逐渐体会到像历史地理学这样一门学科,不仅应该为世所用,而且还应该争取能够应用到更多的方面。”他研究运河,一方面是为了突破沿革地理学的范围,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以后的运河建设提供借鉴。
总之,史念海从抗战开始反思自己所从事的研究对时局的作用,并且身体力行研究现实问题,参加各种学术组织,并结合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研究。这些都体现了他“有用于世”的理念。
关注黄土高原环境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史念海开始关注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如20世纪50年代,他通过《人民日报》了解到,我国通过出口丝绸和丝织品获得了大量外汇,为此他撰写了《黄河流域蚕桑事业盛衰的变迁》等文章,意在恢复历史时期的黄河地区的桑蚕业,促进经济发展。这是史念海“有用于世”学术理念的继续。
史念海在20世纪70年开始研究黄土高原环境变迁,有力地促进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与此同时,他还对治理黄土高原提出自己的见解,相继发表《黄土高原的历史变迁与当前的治理方针》(1979年)、《论历史时期黄土高原生态平衡的失调及其影响》(1982年)、《改革黄土高原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1997年)等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从历史地理的角度分析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建议对黄土高原的治理发挥了很大作用。此时,史念海在“有用于世”方面的思考已经不限于社会和人文方面,他开始考虑历史上人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所呈现出来的规律,以及人们如何利用这种规律,得以更好地开发自然。史念海的学术研究不断取得进展,在这个过程中他一直坚持“有用于世”的理念,在各个阶段都在用自己的学术去分析、解决现实问题。
史念海“有用于世”的理念对他的学术研究也有促进作用。如他对桑蚕业的关注促使他研究历史上黄河流域丝织业的变迁。他在20世纪70年代编写《陕西军事历史地理》时进行了广泛的实地考察,这对他研究黄土高原环境变迁有很大帮助,同时形成了他实地考察与文献结合的研究方法。
史念海说:“一门学科如果不能为世所用,那它是否能够长期存在下去,就成了问题了。历史上曾经有过若干绝学,最后终于泯灭无闻。沦为绝学各有其原因,不能为世所用可能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我们常说要学习“无用”之学,这里说的“无用”应该是那些没有直接用处但对启迪人的思维有很大的作用,或者暂时看不到用处,长远来看作用极大的学问。从根本上说这些学问都是有用的,而真正的无用的学术是难以流传的。历史地理学这样一门注重实际的学问,更应该有用于世,才能发扬光大。
(邱海文《中国社会科学报》)
史念海
,
有用于世
,
理念
post_newreply
相关帖子
绛县倡导低碳理念 践行绿色出行
名邸社区植绿补绿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赵高堂:五种理念 五种思想 让城市更有品质更具魅力更加宜居
王爱武:让盐池地质馆建设的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点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千斤顶
显身卡
刚刚去过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记录场景、分享生活、传播图文,互动视频。
信息、内容、朋友、社交、话题、服务、产品、消费、活动、资讯,运城社区为您代言。
Copyright © 2008-2020
运城社区
(https://www.thch813.com/)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声明: 本网不承担任何由内容提供商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争议和法律责任。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运城社区
晋ICP备16004466号-2
|
网站地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