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夏县关帝庙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3-15 19:5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为关公故里,运城的关帝庙众多。来往夏县多次,知道夏县有一座墙下关帝庙十分有名,可以说在村级庙宇中是数一数二的。却不知,之前城内所见夏县中医医院不远处的那座规模宏伟、古色古香的殿宇,竟是夏县关帝庙。
夏县关帝庙
笔者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这座古庙,探寻矗立在夏县城内繁华地带的文化古迹。
夏县关帝庙
庙宇规制 宏大完整

夏县关帝庙,当地人也称为夏县城内关帝庙,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夏县关帝庙
这座古庙坐落在县城内繁华地带,行人熙熙攘攘,街头热闹非凡,古庙红墙黄瓦巍然屹立在其中,更显低调。

山门的墙壁上有1994年《重修关帝庙山门碑记》,上刻“关帝庙山门依其旧制焕然一新,屹立于新开大街之畔,富丽堂皇、五彩缤纷,世人无不交口称绝”。
夏县关帝庙
据夏县博物馆工作人员常晓雅介绍,庙宇坐西面东,东西总长约101米,南北总宽约33米。整座庙宇是三进院落布局,建筑中轴对称,由东至西依次建有山门、牌坊、献殿、正殿(崇宁殿),南北两侧有耳房、廊房、厢房、刀楼、印楼,规模宏伟,布局完整。

夏县关帝庙是古人为供奉关羽而建的,也是明清以来晋南地区民众信奉关羽、崇尚关帝的实物见证。据庙内碑刻碑文、梁架题记和光绪版《夏县志》记载,夏县关帝庙创建于元至元年间,明万历年间扩建,明崇祯,清顺治、康熙、乾隆、道光、光绪年间屡有修葺。

原庙内建有山门、乐楼、两廊、献亭、三王祠、寝宫,庙旁有住持道院。现存正殿、献殿、二进院南北厢房、刀楼、印楼、牌坊均为明清代风格。

夏县关帝庙与夏县文庙并列,是今人研究明清以来地方城镇规划营造的实例。夏县关帝庙因是官办庙宇而享有盛誉,对今人研究官式武庙类建筑的规制、特色以及发展演变等具有较高价值。

雕梁画栋 工艺非凡

夏县关帝庙山门是新修的悬山顶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两间。

进庙后,一座木牌坊映入眼帘,造型古朴,上部斗拱密集,下部石雕精细,琉璃脊饰也非常精美。

牌坊后是献殿,跟在其他关帝庙所见献殿一样气势宏伟。殿内梁架上均有彩绘,雕梁画栋,做工非凡。

庙内两侧有形制相同的小楼两间,额枋上的双层镂空花卉,雕刻精巧。

据工作人员胡小朋介绍,两间小楼分别为刀楼和印楼,是后人根据以前规制重修的,“曾经的刀楼内会放一柄青龙偃月刀,印楼内有一枚汉寿亭侯印,而且以前的木雕水平和艺术价值更是高超”。

献殿后是正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四周是回廊。

据说,正殿中的关帝塑像是1994年新塑的。因夏县关帝庙作为夏县博物馆所用,正殿还藏有很多珍品,一般不对外开放。

正殿外回廊下有两通高大的石碑,分别是道光二十三年的《关帝庙北廊房重修碑》和光绪二十二年的《关帝庙重修碑记》。外墙上还有《重塑关帝像碑记》,记录了1994年殿内新塑关帝像的捐赠人及捐款数额。

从古到今,这片土地上人们对关公文化和关公精神的推崇和弘扬绵延不绝,“忠义仁勇”已成为沉淀在河东儿女血液中的文化基因。

这座精美低调的古建筑,除了是夏县县城的一座文化地标,同时承担的角色还有夏县博物馆。

1950年至2010年,夏县文化馆(包括从文化馆独立出来的图书馆、博物馆)一直在庙内办公,2010年县文化馆、图书馆搬迁至新馆后,夏县关帝庙依旧为夏县博物馆的馆舍所在。

2017年,夏县文旅局取得省级文物保护专项补助资金,实施了夏县关帝庙保护修缮工程,2018年又实施了南北厢房、卫生间建设工程。

庙内现有文物存放展示厅五间和临时文物库房(正殿)三大间。

院落一侧,立有许多从民间收集的石碑,有《解州夏县柏塔寺之图》《重修大雄殿著名演员宫暨内外一切巨细工记》石碑、乾隆年间钦州冯敏昌楹联及“古柏何年立”题记石刻、蟠龙石雕等,都是珍贵的文物资料。其中,有一通《重修戒寺记》石碑,正面的碑文记载了重修寺庙的详细事宜,碑的两侧有佛像雕塑,十分罕见。

据悉,夏县博物馆现有藏品2480余件(套),其中珍贵文物164件(套),主要以陶器、铜器、石器、钱币、碑帖拓本和古籍6大类为主。

这些文物是夏县各个朝代历史文化的缩影,代表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符号,也是研究夏县数千年文明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同时对研究华夏史前文明史特别是先秦文化史具有重要作用。

站在山门的台阶上,回望这座古庙,一砖一瓦皆呈现着文化艺术之美,一木一石都沉积着历史内涵之厚,彰显着夏县这座古城的风韵芳华。

薛丽娟  吉梦琳 /图文

152498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