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左侧

“掌”就是“塘” ——运城一个地名字的辨正

[复制链接]
avatar 发表于 2022-3-8 13:0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方许多地名中带有“掌”字。“掌”是什么意思?刘熙《释名·释水》说:“水泆出所为泽曰掌。水停处如手掌中也。今兖州人谓泽曰掌也。”

按:呼“泽”曰“掌”,其实并非山东所独有。《水经·甘水》说:“甘水出弘农宜阳县鹿蹄山。”《注》曰:“水在河南陆浑县故城西北,俗谓之纵山。水之所导,发于山曲之中,故世人目其所为‘甘掌’焉。”“掌”就是因地势低洼而积水的地方,“甘掌”就是“甘泽”“甘塘”。在北方许多地方都有“掌”这个地名字。

王先谦《释名·疏证补》亦说:“王启原曰:‘水停处如掌中,掌坦而易泻,则潴水无多。如今南方之塘,非薮泽之泽也。’掌即棠之转音。”

这是说“掌”不是指渊薮、大湖;而是指水溢出至低洼处形成的“水塘”。“掌”即是“棠”的转音。古书“棠”写作“唐”,亦写作“塘”。故古会稽郡有“钱唐江”,后世书作“钱塘江”。这个“塘”既同于“唐”,又同于“棠”,也同于“掌”。

由此可知:一、“掌”即是“塘”。南方称“塘”,北方称“掌”,都是“水泆出为泽”的意思。二、“掌字即棠之转音”,亦是“塘”之转音。原因是“古无舌上音”zh、ch、sh,“掌zhang”字的声母zh,古音就是读作舌头音d或t的,所以它和“塘tang”“棠tang”同音。

运城一些村镇,或因地势低洼积水,或因毗居河畔,或因有流泉溢出,故多有以“掌”字命名的。然而一些志书中溯源地名时,常常“望文生训”,把“掌”释为“手掌”。例如:

河津市艳掌村:“原名杨家骨垛,以姓氏为名。后杨姓迁,因村形似掌,且风景秀丽,遂更名艳掌。”

夏县埝掌镇:“辖区处于青龙河畔,且地形似人掌,因而得名。”

垣曲县蒲掌乡:“因地形如蒲扇如掌而得名。”

新绛县泽掌镇:“因村西北东三个方向有吕祖泉、五分渠、黑水泉、官渠泉、水凝泉五股自流水,其状如人的手掌上五个指头,而得名。”

新绛县泉掌镇:“因村东南有泉五眼,村当中有泉一眼,状如手掌而得名。”……

这些解释明显都是不妥的。

一、河津之“艳掌”,旧名“杨家骨垛”,当地方音又呼作“杨削yangxio胡同”。按:方音读“乡xiang”为“削xio”,故“杨削”本字即“杨乡”,与“杨家”之义无别。又“骨垛”亦写作“古垛”“滹沱”“窟沱”“胡同”等等,为低洼存水的地方,也正是“水塘”“水泽”的意思。村庄既以“骨垛”“胡同”命名,它所对应的自然是“塘”字或“泽”字。“塘”字古代亦书作“掌”,故“杨家骨垛”“杨乡胡同”即是“杨家(乡)塘(掌)”。村名有“掌”字反映了当地有水泽的特点,并非“因村形似(手)掌”而得名。而改“杨yang”为“艳yan”,当系一音之转,取了个美名字。

二、夏县之“堰掌”地处青龙河畔,村边既有“河堰”,水泆出为“泽”、为“掌(塘)”当系常态。名曰“堰掌”,即是“堰塘”,为“河堰旁有水塘的村庄”,亦非因“地形似人掌”而名。

三、垣曲之“蒲掌”本义应为“蒲塘”。这有两种可能:一是因村中有蒲姓而名,即“蒲家塘”;二是因当地池塘边多生蒲草而名。犹如宁武管涔山上的“天池”,因湖边多生马连草俗呼“马连海”(“海”是蒙古语“湖”义,如北京“什刹海”),后一种可能性大一些。但都与“手掌”无关。

四、新绛之“泽掌”,“泽”与“掌”同义,“掌”亦是“塘”,显然这里是因村中积水形成“泽塘”而得名。村名曰“掌”其实与“手掌”无关,不管有几股泉,它都可以称作“泽掌”。

五、新绛之“泉掌”,亦因流泉积水形成“泽塘”而名。“泉掌”即“泉塘”,所谓“状如手掌”,也系附会之说。

总之,上述村名中的“掌”字都是“塘”的意思。

在山西有些地名中,“掌”字则另有一种含义,即作“土塘”解。如昔阳县大寨村有“狼窝掌”“簸箕掌”,芮城县西陌镇也有村名叫“簸箕掌”。作家孙谦《大寨英雄谱》是这样描写“簸箕掌”的:“这是一块很别致的土地,三面是五丈高的黄土陡崖,一面向着大沟,很像一张簸箕。”其实“簸箕掌”就是一块“像簸箕一样的土塘”,是三面高、底部低凹,可以取土、种田的“塘”。既然积水可取谓之“掌(塘)”,积土可取当然亦可谓之“掌(塘)”,俗称“土塘”。这完全符合汉语语义引申衍变之原理。

“望文生训”是地名训释之大忌,然而此种弊端古今多有。

陕西延安古称肤施。宋《太平寰宇记》说:“佛书言昔尸毗王割身肉饲鹰,后人言肤施即其地。”如此说来,这个地名源于佛经典故了。但是,“肤施”之名最早已见于《史记·赵世家》:“(赵惠文王)三年(公元前296年),灭中山,迁其王于肤施。”当时这里是赵国之地,后为秦国所有;秦统一六国后于此设有肤施县。而佛经传入中原则在东汉明帝永平七年(公元64年),这就是说在佛经传入中原三百多年前当地就有“肤施”之名。于此可见,《太平寰宇记》说它源于佛经“尸毗王割肉饲鹰”典故完全是附会之说。据近人考证,“肤施”其实是中山王太子的名字。赵惠文王迁中山王于此地,遂以其太子名来命名,后来《史记》记下了这个地名。

东北“松花江”妇孺皆知,名字何等富有诗意!在人们想象中:夏日翠松掩映,冬月雾凇如花,一条浩瀚的大江在白山黑水之间蜿蜒奔腾,这是多么迷人的风景,多么令人神往的地方啊!但是你想错了:“松花江”并不是以“松林”“凇花”而得名。“松花江”隋代称作“难河”,唐代称作“那水”,金、元、明三代称作“宋瓦江”“宋阿江”,清代称作“松阿里乌喇”“松嘎里乌喇”。“松花”是女真(满)语“宋瓦”“宋阿”“松阿里”“松嘎里”的汉字音译,意译则是“天河”的意思。

看到这些例子,你还会坚持认为地名中的“掌”就只能是“手掌”的意思吗?

然而查看辞书你会发现——

《辞源》中“掌”字条下有“泽”字义项,曰:“水停处,泽。”但是没有书例。

《辞海》中“掌”字条下失收“泽”字义项。

《中国地名辞源》中收有“掌”字,释曰:“山地沟源处的掌状地形。”所列义项中亦缺失“泽”字义。

看来,连编纂辞书的专家们对“掌”字的“泽塘”义项也多有忽略,这也就难怪我们地方上有人“望文生训”把“掌”理解为“手掌”了。

(王雪樵)
151259
comiis_nologi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社区推荐 上一条 /1 下一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