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破解垃圾围村等不起

421 0
发表于 2016-10-8 10:23: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垃圾围村不仅会降低农村的宜居度,还会对土壤和水体造成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必须加快补齐农村环境治理短板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垃圾围村”“垃圾围城”的报道又成为热点。媒体报道,某景区旁边的山谷内,随意堆积的垃圾已成小山,散发着刺鼻的恶臭;城市外表光鲜亮丽,但远郊农村和“城中村”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正“步步紧逼”,形成新的“垃圾围城”。
  由于工作关系,笔者经常要去各地农村采访。客观地讲,近年来很多乡村的环境治理工作都可圈可点,村里有保洁员,乡里有垃圾中转站,农村环境卫生大为改善。但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均衡,农村基础设施本就薄弱,乡村环保仍然是短板。乡村垃圾的收集、处理等还是困扰农村的老大难问题,“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不同程度存在着。尤其在部分地区还出现了城市垃圾向农村地区转移、跨地区倾倒的现象,进一步加剧了农村环境污染。
  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美丽中国”离不开“美丽乡村”。“垃圾围村”不仅会降低农村的宜居度,还会对农村土壤和水体造成严重污染。“唯有净土,方能洁食”,这些垃圾不仅会影响农村环境与农民健康,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根据有关部门对农村垃圾治理的规划,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全国90%以上村庄的生活垃圾将得到有效治理。而据环保部统计,我国农村每年产生的90多亿吨生活污水和2.8亿吨生活垃圾,很多没有经过有效处理就随意排放。因此,破解“垃圾围村”,等不起,也慢不得。
  破解“垃圾围村”,补齐农村环境治理的短板,首先应补上思想认识的短板,要把农村环境治理放在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局中来考量,真正重视乡村垃圾处理这样的“小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把城市和农村割裂开;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必须克服“重城市、轻农村”的思想观念,不能让城乡环境卫生方面的差距越拉越大。
  破解“垃圾围村”,需要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一起努力。从政府层面看,我国乡村垃圾治理投入欠账较多,管理制度相对薄弱。当前亟须完善乡村垃圾治理的体制机制,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管、问责机制,建立健全资金筹措和投入机制。要持续加大投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倾斜。通过税收、金融、用地等多种优惠政策,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进来。从市场化角度看,可以建立多元化融资机制,拓宽乡村垃圾治理资金的筹集渠道。多地的实践证明,只要处理得当,秸秆、枯枝烂叶、牲畜粪便等乡村垃圾都能转化为资源。这些尤其需要企业的市场化运作。
  破解“垃圾围村”,还要因地制宜,不能搞“一刀切”。要结合乡村具体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安全可靠、经济适用的处理技术。有的地方经济发达、交通便利,可采用“城乡一体化”治理模式;更多偏远地区则要探索适合分散、小型的垃圾收集、处理模式。还要注意总结经验,加大宣传引导,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充分调动起各方面参与乡村垃圾治理的积极性。

14636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1  qq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admin@discuz.vip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公众号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5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