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运城的历史:你根本想不到,700年前,运城竟然是个农村!

463 0
发表于 2016-3-17 17:48:19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坊间吐槽】运城的历史:你根本想不到,700年前,运城竟然是个农村!


在我们伟大的华夏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运城在短短的700年里,能由一个弹丸小村——路村,发展成现在雄踞黄河金三角地区的一座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城市,人口达到60余万,面积65平方公里。

这其中的奥妙何在?在对历史追根溯源的基础上,笔者认为:其中有两条红线是运城崛起、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一条红线是路氏家族的先祖迁居盐池之北,形成了路村。另一条红线是坐落在中条山下的盐池,他是这座年轻城市的资源宝库,由此而发展起来的盐业生产是这座城市的支柱产业。即就是说运城是在路村的基础上因盐而建,因盐而发,因盐而名。

关于运城盐池这条红线,运城的盐文化专家们已有诸多论述,笔者不敢班门弄斧。

本文所要探讨的是:追根溯流,单就地理名称而言,运城最早叫路村,那么路村源于何时?它是因何而取名路村的,路村,这个运城有哪些辉煌的记载?现在路村发祥之地还有哪些踪迹值得我们为之骄傲?

据《河东盐法备览》第二卷“运治”中“城垣”篇载:“运治之在河东,初不过弹丸一乡镇耳。……元太宗时,姚行简绘图献议,始立司于池北之路村。延佑(1314~1320)年间,仁宗以淫雨败池,减免引钞十之六七,民怀帝德,更名路村为圣惠镇。时犹未有城也。至元(1335~1340)年间,榷盐吴从仕议复归解。元末,运使那海德俊再迁圣惠镇,筑凤凰城,以资保障,而运治始立名曰运城。城周九里一十三步,广褒各四之一,高二十四尺。旧制为门者五,与今稍异。说见元黄觉《新城记》中。”

这一段文字清楚地告诉我们,运城在历史上曾用过三个名字:路村、圣惠镇和凤凰城,直到元朝末年才正式名为运城。

从行政建制上考查,在元太宗以前,盐池的管理机构均设在安邑和解州,直到元太宗时,盐运使姚行简才奏请朝廷将盐池管理机构——盐运使司从解州迁到盐池北边的路村。这时的路村还仅仅是一个盐池管理机构的所在地。行政区划仍归安邑或解州管辖。

又据1994年出版的《运城市志》卷一“地理志”中第一章“行政区划”篇记载:“乾隆五十七年(1792)河东道移驻安邑县运城、辖平阳府、蒲州府及解州、绛州、隰州、霍州二府四直隶州。”至此,运城才始成为行政机构所在地,成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经笔者最近寻踪觅迹,在我市盐湖区姚孟办事处岳坛村发现一条路家巷,这里居住着原路村路氏家族的一支后裔。最年长者路广福老人,年已八旬。他是路氏家族的第十九代人。他保存着一本中华民国七年(1918)路氏家族第十四、十六、十七世族长经理修编的《路氏族谱》,这一珍贵的史料,其内容翔实,记载明晰,足以证明运城起源于路村,路村因路氏家族最早居住而得名,700年来,历经沧桑,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现在这座面积达到近65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城市。

《路氏族谱》的“河东路氏创建家庙碑记”中记载:“考诸碑碣,所载路氏先世,原王庄其故里也,缘族繁地隘,遂居路村。则路村之名为路氏立。”这就明确告诉我们,路氏家族的三位始祖希颜、希升和希远祖籍原王庄,因族人发展,地域狭窄于元末明初迁居到此地,并命名为路村。后来的路家巷也是由于路氏家族居住而得名。并且在大清康熙丙戌年间,路氏家族在路巷之南置地一亩七分,建成路氏家庙一座,供路氏阖族祭奠先祖,据路广福老人回忆,路村原址就在现今潞村街黄河大厦一带,村中原有一座“四面洞”,他小时候还经常在“四面洞”内玩耍。运城解放初期,路巷南头的路氏家庙还完好无缺,每年清明节他们由老人带领,前去家庙烧香叩拜,祭祀先祖。后来家庙由一个糕点商占用,字号叫“长春斋”。直到1957年改建为糕点厂。

关于路氏家族的后裔去向,经笔者查阅《路氏族谱》和在市内走访调查。现在运城市区内已无一户路氏后裔。原路氏的三位始祖,老大希颜据族谱记载三传以下无考,老三希远传至第十世建基和建业兄弟二人迁居平陆县张云里村。唯有老二希升后裔现分别居住在虞乡曾家营、盐湖区龙居镇下张耿和姚孟办事处岳坛村。

岳坛村的路氏后裔现已传至二十二代,共计75户292人,下张耿的路氏家族是明万历40年(1612年)路氏第七世路增袤,路增郭弟兄两人从路村迁去的。现在后裔已传至21代,共计30户180人。

在《路氏族谱》中还记载有明朝万历年间的兵部尚书刘敏宽和左都御史曹于汴为路氏第七世族人,曾任陕西肤施县丞的路公龙淮撰篆的墓志铭。由朝廷命官,当时运城名流撰写墓志铭,可见在明朝年间路氏家族乃河东的名门望族,声名显赫。对路村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路氏家族的三位始祖,路希颜,路希升、路希远,可以说是我们运城这座城市最初的居住者。是他们于元末明初来到河东这块古老的土地上,披荆斩棘,辛勤耕耘,创立路村,路氏家族后裔不断繁衍生息,形成一个聚合力很强的定居点。随着各地迁移而来的群众加入,运城市区人口与城市规模日渐发展壮大,才形成今日如此繁荣昌盛、兴旺发达的运城市区。


avatar
1181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