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小说] 门面 短篇小说 垣曲 杨志强

105 0
发表于 2024-1-19 17:00:13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门面  短篇小说  垣曲 杨志强

“毁了,毁了,这回彻底毁了。啥狗屁的门面,这回这层纸要彻底被捅破了!”于得水看着大盆里的娃娃鱼,听着客厅里相互敬酒的声音,心急如焚,在厨房里不停地转着圈,嘴里嘟嘟囔囔着。

所谓门面,就是指他自己,清水镇的门面儿。在外人看来,他是清水镇机关灶的炊事员,除了做家常饭,拿手菜是红烧娃娃鱼,这道菜是清水镇的门面,连带着他也被人称为大厨,成了清水
镇的门面。不过他自己清楚是咋回事,清水镇的领导也知道,只是不足与外人道也,他这个门面是假的。

娃娃鱼在大盆里卧着,一动不动,看上去就像是一个放大了好几倍的壁虎,黄褐色的皮肤,圆呼呼的脑袋,长而尖的尾巴,浑身上下腻乎乎滑溜溜。于得水伸手摸了一下,娃娃鱼突然张了一
下嘴,眼睛猛一睁又闭上,吓得他赶紧缩手,这可咋办?摸一下就是如此,别说让他杀了,更别说再去红烧,成为一道人见人爱的美味了。于得水掏出烟来,抽出一支叼在嘴边,又掏出打火
机,点了几次,才把烟给点着,他猛吸一口,又赶紧吐出来,不知所措地转悠着,心里想着该如何是好。

这要是毁了,毁掉的可不仅仅是他于得水的门面,还有清水镇,清水镇的领导们,那样的话事可就大了。如果真的那样的话,自己在清水镇难以立足了,这可咋办,他紧锁着眉头,也想眉头
一皱计上心来,可是,没有。咋回事呢,说来真的有点话长。

说他是门面,也只是门面而已。也就是说,他只是空担个名而已,从没有做过什么红烧娃娃鱼,他一见娃娃鱼就有一种敬畏和惧怕的心理,看着别人津津有味地享受美餐,他却有种恶心、有
种想吐的感觉。

清水镇的机关灶,开始的时候也和其他乡镇的灶没啥两样,不过就是做点家常饭而已,镇上的主要领导一般不在灶上吃,吃饭的总是那几个才入职的年轻人,后来王书记来了,镇上的灶兴旺
起来了。先是狠查走读式干部,周一到周五,没有特殊情况是不能请假;而后是重建机关灶,每顿饭一块钱,不足的镇上补贴,吃饭的人多,饭也好做了,镇上的人都说灶上的生活不错。除
此之外,还装修了一个餐厅,一张豪华大圆桌子,十余把座椅,茶杯、酒壶、酒杯一应不缺,分明就是一个酒店的豪华包间。此后,上头来了客人,特别是上头来的领导,王书记就会说,这
马上到饭点了,就在我们机关食堂用点便饭吧,保障不超标准,不违反原则。这话领导爱听,在机关灶就餐不就是深入群众嘛,于是就欣然接受,进了包间,至于上什么菜,喝什么酒,那就
两说了。

其实,这个包间里的菜都是镇上的酒店做的,别看只是镇上的小饭馆,却有着一个很叫响的名字——“枫林晚”。“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据说这句千古流传的佳句,如今被有些人
演绎的,很有点暧昧意味了,使得这家饭店不由地让人驻足,许多路过的大车司机尤其爱在这家饭馆吃饭。包间的后面有个走廊,走廊的尽头是一副画,画后隐藏着一个小门,酒店做好了
菜,从小门传递进来,由镇上的秘书或者于得水或者其他人端上桌,镇上的领导就对上头来的领导说,快来尝尝我们灶上自己做的家常菜。

于得水因为有在县委灶上的经历,就被王书记点名,成了镇包间的大厨,拿手菜当然是红烧娃娃鱼,他不上别的菜,红烧娃娃鱼一般都由他端上桌,似乎是为了让领导吃了鸡蛋,还要看看下
蛋的鸡。每每他上菜,王书记就不仅介绍红烧娃娃鱼,还顺带介绍说是他大厨于得水。开始的那会他会微微脸红,后来也就欣欣然接受,时间久了,一切变得顺理成章,他的腰杆挺得笔直,
红光满面地和上头来的领导打着招呼,甚是沾沾。有时候,有的领导还会递他一支烟,或端上一杯酒,以示谢意。久而久之,他的拿手菜名扬在外,成了清水镇的门面。后来,甚至有枫林晚
饭馆的客人点名要他做的红烧娃娃鱼,这有点让饭馆老板哭笑不得,还不能说出真相,实在推不过的时候,便让服务员去请于得水,客人看见于大厨从操作间出来,觉得那红烧娃娃鱼做得的
确非同凡响,于是,吃的不亦乐乎。

有一段时间,上头的领导喜欢到清水镇调研,正好赶上饭点的时候,就在包间里用餐,吃的是灶上的家常菜,喝的是本地酒厂的酒——酒瓶是本地酒厂的,不过里面的酒随着客人的身份而
变,如此这般,不超标不违规,皆大欢喜。

也不知谁,把娃娃鱼说的神乎其神,说娃娃鱼可是大补,号称动物人参,吃了以后杠杠滴,干啥啥行。据说省里的一位处长是二婚,有个年轻貌美的小妻子,只从吃了清水镇的娃娃鱼,连连
称好,说在别的地方也吃过娃娃鱼,但没有这边的风味和效果,后来,好几次专门从省城赶过来到清水镇调研。

清水镇的机关灶不错,不错的结果,王书记升了,去了外县当副县长;继任的赵书记也升了,到了县人大当了副主任。新来的李书记萧规曹随,不改前任领导的规矩,也常常在机关食堂招待
来宾。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领导在变,于得水这个门面一直都在。时间久了,其实镇上许多人都知晓咋回事,不过没有人去说破,看破不说破,何尝不是一种人生的智慧。

随着机关食堂的声名鹊起,大厨于得水的名气也水涨船高不仅是清水镇的门面,而且成了清水镇的名流。许多人家过事,便请于得水来帮厨,这于大厨不是那么好请的,一般的人家想都别
想,所以,镇上的人家以能请到他出场为荣。

一般的人家过事,只是请他去壮壮门面,他也不用担心什么,谁知今天会遭遇滑铁卢呢。

荣家是镇上的老户,早些时对于得水有恩,今天是荣家有喜,荣家的孙子大学毕业去了南方,在南方找了对象,据说对象家是千万富豪,他对象的家人来清水镇,如何接待贵亲家难坏了荣家
人,后来有人出主意,招待的主菜定为红烧娃娃鱼,请于得水帮厨,于得水推辞不过只好答应下来,私下里与饭店的厨师约好了,由饭店的厨师悄悄来做,谁知饭店的厨师家中突然有事,急
着回家了,这才难坏了于得水。

耳听着客厅里的劝酒声,有人说话舌头都有点直了,这说明酒差不多了,该上热菜了,该做娃娃鱼了,看着大盆里一动不动的娃娃鱼,于得水感觉有的喘不过气来,身上也不时地开始出汗。

于得水小时候叫于小甘,小甘命苦,小小的就离了父母,一个远门的舅舅在县委小灶当事务长,看着他可怜,就把安排到灶上打杂,于小甘有眼色,手脚勤快,很得领导们喜欢。一次老县长
饭后闲暇,问他叫啥,他答名叫于小甘,老县长笑笑,说难怪这娃命苦,鱼干了还有个好,我给你起个名字吧,就叫于得水咋样?于是于小甘就改叫于得水,还别说,此后,真的如鱼得水,
活得是芝麻开花节节高了。干了几年,竟然转了正,正儿八经成了公家人,也娶妻生子,后来年龄有点大了,县委灶不知怎么也停办了,被调到了清水镇,虽然能力有限,好在手勤脚快,在
镇上也是打个杂,不像那些个几大员,手握大权,炙手可热。直到王书记这个伯乐慧眼识才,成就了他的门面地位。

他又看来一眼大盆里的娃娃鱼,他对娃娃鱼有点怕,甚至怕过蛇。之所以怕,是因为有关娃娃鱼的那个传说。

娃娃鱼,学名大鲵,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当然,清水镇接待用的娃娃鱼不是野生的,是人工养殖三代之后的,不在保护之列。

清水镇地处中条山腹地,山中多铜,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就有人开采铜矿,如今是国营大矿。有个村子就叫铜峪,发现有古人开采冶炼铜矿的遗址,据相关部门考证,是迄今为止在国内发现的
最早采铜冶铜遗址。据检测,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发现的,迄今世界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之宝"的美誉国宝级文物后母戊鼎,其铜元素与此地的铜元素相同,当地人自
豪地说,后母戊鼎的铜就采于本地。诚然,这些检测和考证是否属实,暂且留给权威部门认证。而娃娃鱼却与铜矿有着一种神秘的联系,传说,古时候开采技术简单,加之岩层结构复杂,矿
难时常发生,至今还有下矿的是“埋了没死”的说法,矿难多了,遇难者的冤气所结,他们的血就化成了娃娃鱼,这种鱼的叫声特别瘆人,极像是小孩在哀哭,所以才有了这个形象的名字。

于得水的家就在铜峪村,小时候经常在河里摸娃娃鱼玩,那时候河里有许多娃娃鱼,后来不知怎么就没了。令他对娃娃鱼感到恐惧的,是他亲眼目睹对娃娃鱼的一场杀戮。村里的水井里不知
谁给放进去一条娃娃鱼,过了好多年,有一年天大旱,水井里的水少的见了底,露出了井底的娃娃鱼,那鱼有半米多长,在井底的一块大石头边栖身,不幸被矿上的一位工人看到,他嘲笑村
人愚昧不知享受美味,不知道他怎么把娃娃鱼从井底弄出来,在村里打麦场的边上,用碌碡压住娃娃鱼的尾巴,手持一根木棍,狠狠地打娃娃鱼的头,娃娃鱼凄惨地叫着喊着,真的与小孩大
哭声无异,听得于得水和小伙伴们胆战心惊、毛骨悚然,有个小伙伴甚至吓得尿了裤子。那个人把娃娃鱼打死后,放到麦秸火上烤,娃娃鱼的皮爆裂,那人把皮撤掉,露出了雪白雪白的肉
来,后来学到“肤如凝脂”这个词语的时候,于得水不由地想起那条娃娃鱼的肉色来。以至于他从那时起,从不吃鱼类,甚至,饭菜里面不放点酱油打色,就咽不下去。

“于师傅,您好。”轻轻的一声问候,在于得水听来如同惊雷,猛的一惊,手里的烟掉在地上,也把他从回忆中唤醒,定睛一看,原来是镇上喜刷刷服务队的老板小六。

“你,你好。干啥?”于得水慌忙答道。

“于师傅,听说你在做娃娃鱼,我来学习学习。”小六子看着大盆里的娃娃鱼,没有看到于得水的失态。“鱼还没杀?我来杀吧。”

“行,行,你来杀,我去趟厕所。”于得水听他这么一说,如同大赦,连忙离开厨房。

等他上厕所回来,小六子已经杀好了鱼,小刘问他该怎么做,他支支吾吾的说上火了牙疼,小刘问他该怎么做?他用手打着哑语,好在小六子聪慧,身手了得,就在他如此指导下,三下五除
二,利利索索地很快就将娃娃鱼做好了。他终于长舒一口气,拽拽衣服,理理头发,像在镇餐厅一样,气宇轩昂地端着红烧娃娃鱼送到客厅,听着客人们连连称好,这下,那颗悬着的心才算
是放进了肚子里。暗想,自己也算是吉人自有天助,这次多亏了小六子,要不是他,真不知该如何收场,以后可不敢随便答应别人来充门面了。

后来,升了的王书记不知怎么坏了事,被查了,现任的李书记也受到牵连,被免去了书记职务,镇上来了更年轻的廉书记,廉书记取消了镇上的包间,于得水也失去了门面的作用。好在,他
再有几个月就该退休了。

退休后,小六子找上门来,想让他加盟喜刷刷服务队。于得水对小六子实话实说,没想到,知道了实情的小六子还是邀请他加入,小六子说,有你这个门面就足够了,谁还敢奢望你出手?于
是,于得水又成了喜刷刷服务队的门面,服务队不管操办喜事还是丧事,主家都要谢厨送烟酒,小六子把大部分烟酒都给了于得水,开始的时候,于得水不好意思,总推辞着不要,后来看小
六子是真心的送,便心安理得,安享其成。

退休后的于得水还是门面,不过不再是镇政府的门面了,而成了喜刷刷服务队的门面,感觉比在镇政府那会还踏实一些,每天喝着喜酒,抽着喜烟,这小日子过得,滋滋润润,真如同鱼得了
水一般。
avatar
22655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