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腊肉与臘肉

453 0
发表于 2022-6-11 09:09:0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南方人很熟悉腊肉。腊肉是腌肉的一种,具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便于保存等特点。大约这也是腊肉主要盛行于南方的原因之一吧。南方湿热,不小心东西就长毛变质,而在北方,全无这种担心,也就不会在肉类的保存上大动脑筋。

在第一批简化汉字于1956年年初公布之前,“腊”和“臘”实际上是两个字,不仅读音不同,而且含义也不同。“腊”读xi(阴平),“臘”读la(去声)。腊,大家最面熟,然其原本义项应该说陌生。比如它表示“皮肤皴皱”,如《山海经》云钱来之山有种动物,“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就是说,羬羊之脂跟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用的蛤蜊油差不多。而臘的用法,才为我们今天所习见,像腊月、腊八粥,应该是臘月、臘八粥。在从前,一年中最为重要的祭祀就是岁终的臘祭,不仅要祭百神,还要于臘日(十二月初八)或前一日击鼓赶走潜在的疫病。《荆楚岁时记》云,其时“村人并击细腰鼓,戴胡头,乃作金刚力士以逐疫”。

成语有著名的“唇亡齿寒”,也涉及到了臘祭。《左传·僖公五年》载,“晋侯复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止,他认为:“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从之。晋不可启,寇不可翫。一之谓甚,其可再乎?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结果虞公不听,宫之奇便率领全族来了个大迁移,溜之乎也。在他看来,“虞不臘矣”,挨不过臘祭那天就要灭亡了。亡国这一点上果如其所言,“冬,十二月丙于朔。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膳秦穆姬”,只是晋仍“修虞祀”,未废其祭,天子命虞所祀祭之境内各类神祈,照祭不误。

第一批简化字颁布之后,“臘”便消失了,与“腊”合二为一,后者成了前者的简体,且摇身一变为多音字。但是因为曾经“泾渭分明”的前提,“腊肉”和“臘肉”便难免是两个概念。(《南方日报》)
16513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