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随笔] “老民办”的幸福生活

500 0
发表于 2020-8-25 10:34: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老民办”的幸福生活

作者:杨勇全

我是一名“60后”,改革开放伊始,我10岁,在本村上小学,当时的教室是土坯房,用的是冷冰冰的水泥课桌,自带板凳,晚上点自制煤油灯,光线昏暗,一个自习下来,鼻孔熏得黑黑的。


一到冬天,教室窗户用报纸裱糊,冬至后才生土炉,烧的是煤泥,生火时浓烟刺目,呛得眼泪直流,炉子生着后,你捅一下,他捅一下,往往等不到天黑,炉子就捅灭了。

生长在信息闭塞的乡下且光知贪玩的小学生,根本意识不到祖国发生了大变化,只从身边小事感受到生活一天天好起来,父亲承包了几亩土地种植棉花,收入归自己,可自由支配,于是购置了一辆飞鸽牌自行车,全家人十分高兴,尤其对自行车垂涎已久的我更是乐得合不拢嘴,一没事就手摇车蹬转几下,再摁几下车铃,此后出远门很少步行过,总坐在前梁上让大人拖着。

以前,催促我起来上学的是挂在炕头的“小匣子”,每天播放着一成不变的节目。不久,家里人又买了小闹钟,天不亮就自动鸣响,声音悦耳,唤醒我们起床。

上世纪80年代初,我离家上了初中,上下学仍靠步行,三天回家取一趟馍,自备咸菜,学校管热馒头,供应开水,其实是又浑又黄略带苦味的蒸馍水。睡觉打地铺,一人不足一米,难以翻身,夏夜被蚊虫叮咬是常态,冬夜用热水瓶暖被窝,教室用上了电灯泡,窗户钉着塑料布,条件较艰苦。


1984年,我有幸乘坐绿皮火车去侯马上高中,走出农村天地宽,原来外面的世界那么大,那么精彩,尽管火车一路颠簸,走走停停,从乡村到侯马要走小半天,但毕竟离开了农村,融入了霓虹闪烁中。

初出远门,豁然开朗,处处好奇,事事新鲜。上高中住的是大通铺,和上初中一样拥挤,一样遭蚊子肆虐,不过教室窗明几净,用的电泵,窗上安的玻璃,上大灶用餐,伙食单一,但心满意足,不用再自带干粮了。

高中毕业后,我应征入伍走进绿色的军营,到部队后顿顿吃大米白面,四菜一汤,天天带腥。我们住的是上下铺,室内有吊扇,也许被蚊子叮怕了,夏日配发蚊帐就手舞足蹈。

那时交通工具还是自行车,我们外出买菜用脚蹬三轮车。一个营只有一部电话,与家人联系靠写信,有急事拍电报,身处军营对“家书抵万金”这句话领会最透彻。

上世纪90年代初,我退伍回乡踏上讲台,所在学校高端大气上档次。新建的教学大楼雄伟壮观,可容纳千名学生。理化实验楼、图书楼、公寓楼、餐厅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公寓内装有空调,夏凉冬暖。校园道路硬化,广场平展,四季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学生一日三餐科学搭配,营养丰富。学生课外活动多姿多彩。学校开设电脑课,完善了多媒体教学,教学环境是过去无法比拟的。

为工作方便,我的“坐骑”华丽转身变成摩托车,想不到快四十岁的人也赶时髦,玩起了手机,陶醉于绚丽的虚拟世界。

2008年,半教半农的“老民办”寅吃卯粮,修建了新院落,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我家建的五间上房和三间厢房全部用瓷花板贴面,所有地面装上“水磨石”,并配备了漆光发亮、缀满金钉的大铁门,此后一路花开,年年添置新家当。


家里先后配备了太阳能热水器、空调、净水机、小锅炉、闭路电视、电动车等,儿子结婚时又买了小轿车,儿子儿媳考取了驾照。改革开放这些年来,生活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我家“鸟枪换炮”,仿佛“换了人间”。光景一年更比一年好,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正是: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avatar
65970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