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河津地下县委书记马平定传略

100 0
发表于 2024-1-11 08:54:1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李忠厚/文

在河津党史上,原第二任地下县委书记马平定是开创河津地下党组织进行革命斗争的卓越领导人之一。笔者根据有关史料和革命老前辈回忆录,认真收集梳理,挖掘整理有关马平定的革命事迹,让更多的人了解那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缅怀先烈,激励后人。

马平定生于1916年2月22日,是原河津老城内文昌巷人,祖籍连伯村,解放后在城北分了房屋,从此全家定居城北村。

马平定家境贫寒,断断续续读过三年小学,13岁时开始在陕西华阴庙兵工厂、家具厂当工人,回家后在吴家关村当伙计。1934年经人介绍到太原西北炼钢厂当工人,初步懂得了工人阶级团结起来才有力量的道理,认识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强大力量。1937年6月,他积极参加了牺盟会。此时,由于炼钢厂关闭,马平定转回河津,和牺盟会特派员刘山澍等共产党员一起,开展抗日救亡宣传发动工作。经刘山澍、郭一民介绍,马平定于1937年10月初加入共产党。10月28日,中共河东特委特派员赵敬斋(河津连伯村人)、中共山西省工委特派员郭一民(河津修村人)等人在马平定家东房商讨,宣布成立中共河津县委,郭一民任书记,马平定任组织委员,赵敬斋任宣传委员。当时全县共有18名党员。面对河津复杂的斗争形势,中共河津县委既要发展武装游击力量,又要稳妥地发展党组织。

1938年3月5日,日寇侵占河津县,郭一民、赵敬斋相继调走,马平定接任了县委书记,全部工作重担就落在他的肩上。当时县委成员是书记马平定,组织委员姚五福,宣传委员杨富泰。据郭一民回忆:根据乡吉特委命令,中共河津县委提前转移到北里村驻扎。这样县委书记马平定就以走亲戚的名义,跟其母亲居住在北里村。北里村独有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人脉关系,给河津地下县委造就了良好的革命环境。

马平定到北里村,慢慢和邻居熟悉起来,每天拿镰挎篓到沟里割草,村里人习惯叫他“平娃”。至于他所干的“其他”事情,无人知晓,直至解放后,人们才知道他是中共河津地下县委书记。

为发展壮大党的组织,马平定在南午芹以牺盟会的名义召开了全县党员干部会议,传达了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由城镇转向农村的具体指示精神。同时,他在河津大力发展农村党组织。从1938年到1939年一年多的时间,全县已发展有党员360多名。

1940年,县委书记马平定在北里村召开了扩大会议,乡吉特委派郭兆英传达了上级党委指示。根据晋西南地区形势变化,决定采取新的方针,将党的活动转入地下,以公开的社会职业作掩护进行合法的活动,并派一些坚定的党员干部打入敌人内部,收集情报。同时根据县委扩大会议精神,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整顿基层党组织工作。

在此期间,马平定根据乡吉特委指示,在北里和张家庙设立了两个联络站,经常性给乡宁、吉县、稷山的马家巷、姚家庄和河津的各区委传递各种信息。

马平定在任河津县委书记期间,要求地下党员都必须以职业为掩护,开展抗日斗争。他本人在北里村利用亲戚李牛子家的杂货铺,做秘密联络点。马平定在北里村组织的家戏班子成为当时秘密交通联络工具。据北里村李德恒回忆,马平定在村里借着成立家戏班子的名义,一有空就在排戏场看戏,并且和戏班子的李德恒、李明山、李钟秀、李当朝拉关系、交朋友,并且经常建议,让家戏到乡宁、吉县等地演戏,有时他也跟上戏班。解放后,才知道他是利用戏班这个通道和上级党组织联系。解放后,马平定担任河津县县长,还以县政府的名义给北里村家戏赠送了横标,“农余剧团”四个大字,一直挂到上世纪六十年代。

马平定还紧紧抓住北里完小这块阵地发展和培养人才。1938年3月5日,日寇侵占河津后,全县学校停办,只留下北里和上井完小。马平定抓住这一机遇,给北里完小从校长到教员安插地下党员。解放后,从这里出去的学生绝大部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北里完小被称为“河津的抗大”。

1938年年底到1939年年初,县委还要求各区委创办抗日战报,当时汾南区委办的是《燎原报》,北坡区委办的是《烽火报》。这两份战报大大鼓舞了全县人民的斗争,削弱了敌人的锐气。

1939年12月份,马平定参加了在晋西南区党委所在地孝义召开的党代表大会,会上,马平定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1944年12月到1945年8月,马平定以晋西南区党代表资格参加了在延安召开的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940年9月,马平定被调到乡吉特委任组织部部长,河津地下县委班子进行了调整,高峰接任县委书记,杨富泰任组织委员、赵茂竹任宣传委员。随即地委根据斗争需要,设河津、稷山、新绛为一个中心县委,马平定兼任书记,稷山县委书记梁廷华兼组织部部长,河津县委书记高峰兼宣传部部长。马平定参加中共七大回来之后,历任兴县县委书记、晋中八地委城工部副部长、晋南十地委城工社会部部长。1947年河津解放后调回河津,任县委书记兼县长。

调回河津后,他带领全县人民建立人民政权,组织健全政府机构,一方面带领全县人民大搞土改运动,另一方面抽出一部分力量大搞支前工作,各项工作成绩斐然。当时马平定和县农会副主席王子云到尹村给王震司令员汇报河津的土改试点工作,得到首长的肯定和表扬。到1947年其调任甘肃定西地委时,还带走北里村革命青年李相永、李科子、李永录、李铁子等人。后李相永担任了定西地区公安处处长职务。

北里村由于受地下县委的影响和马平定书记的熏陶,进步青年纷纷参加革命,仅新中国成立前北里村参加工作就多达53人,是全县参加工作人数最多的村庄,南下干部遍及广东、云南、浙江、四川等地。

1947年年底到1966年5月,马平定先后担任甘肃省定西地委副书记、书记并兼任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局人事处长等要职。1971年到1980年任陕西省安康地委常委、陕西省钢铁研究所党委书记、陕西省冶金局顾问等职务。

1980年12月17日,马平定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逝世。遵其生前留下的遗嘱,其骨灰被撒在家乡河津的汾河两岸。
avatar
225703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