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勇擒敌军将领芦安顺

105 0
发表于 2023-10-19 10:51:45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芦安顺(1920—1948),稷山县西社镇范家庄村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军三十六师一〇八团副团长。1948年,他在河南省邓县下薛集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8岁。

芦安顺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父母省吃俭用供他上学。他从小性格倔强,同情弱小,疾恶如仇。

1936年8月,芦安顺从太杜高小毕业,考入绛垣中学附设的补习班学习。这时,他结识了一位名叫金天才的爱国志士。金天才是东北人,九一八事变后逃离沦陷的家乡,来到山西开展抗日爱国宣传活动。金天才经常在绛垣中学向学生们作抗日演讲,控诉日寇在东北的滔天罪行,激起了芦安顺和广大师生的爱国热情。

1937年春,芦安顺考入国民兵军官教导团,被编入第十八团。在政治部主任戎伍胜的带领下,他到寿阳县大营盘学习训练。七七事变后,国民兵军官教导团第十八团调往太原,次年又调往曲沃。日寇不断向南推进,致使教导团不能按原计划进行训练。无奈下,戎伍胜宣布:“由于时局关系,训练不能继续进行,愿回家的发放路费回当地抗日,愿留团的组成游击队。”考虑过后,芦安顺决定留在曲沃参加游击队。

芦安顺的父亲几次托人到曲沃叫芦安顺回家成婚,部队首长也一再催促,芦安顺这才答应回家完婚。结婚的前一天,芦安顺才回到家中。婚后第三天,他就离开了新婚妻子和全家老小,返回部队,到决死队第三纵队十团二营四连当战士。在戎伍胜的带领下,他投身抗日战争。

不久后,决死队三纵队所属各部挑选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战士,组成决死队的模范队,芦安顺因成绩优秀顺利入选。在队长崔晋山、指导员张维汉的指挥下,他们艰苦奋战,打击日寇。

1938年,芦安顺所在部队奉命从翼城向浮山转移。适逢日寇进犯东阳关,敌机狂轰滥炸。为掩护战友,芦安顺不幸身负重伤,被送往三多镇李凹庄疗伤治病。伤还未痊愈,他就提前归队,随部队转战于闻喜、夏县、芮城等地。在党的培养下,在战火的考验中,芦安顺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8年7月1日,芦安顺所在部队向老河口发起攻击,国民党第十五旅绥靖区中将司令官康泽急忙调兵抵挡。7月9日,襄阳西关外真武庙制高点被解放军占领,襄阳、樊城在解放军钳制之下。7月10日,康泽下命令放弃樊城。7月16日上午9时,解放军向康泽据守的最后一个碉堡楼炮击。此时,芦安顺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军三十六师一〇八团副团长。在这次战斗中,芦安顺亲率一个营进行最后的巷战,活捉了康泽。被捕后,康泽***未遂,人民政府给了他改过自新的机会。

1948年9月,芦安顺率部挺进中原,英勇奋战,在河南省邓县下薛集战斗中不幸牺牲。
avatar
217124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