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焚膏继晷 德耀后——曾祖父李云浦

102 0
发表于 2023-9-12 10:27:50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焚膏继晷 德耀后——曾祖父李云浦
李云浦当年研磨中药的药杵
焚膏继晷 德耀后——曾祖父李云浦
李云浦留下的药柜

李昭/文



每年清明,老李家的曾孙都会开车带着全家人祭祖。陌南镇距离芮城县城大约20公里,逝去的祖辈们长眠于这块依山傍水的西崖。西崖距离陌南镇上5公里左右,以前路窄坡陡,几乎全是羊肠小道,现经几次路面修筑,车辆基本可以抵达,只需步行少许,即可到达先祖墓地。

最显眼的是立在坟前的墓碑,墓碑后面是曾祖父儿女为其撰写的碑文,上面这样写道:先考李公,讳庭栋,字云浦,生于前清光绪十二年(公元1886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病殁于公元1964年(突患脑溢血)六月二十,享年78岁……

曾祖父在17岁那年暑假,以全县第一的成绩考上了秀才。随之被安排到令花私塾当教书先生,而后经师父推荐和公平测试考到运城(当时叫潞村),开启为期四年的求学之路。他聪明好学、勤奋钻研,在校四年期间的八次考试,七次均取得第一。因此在他21岁暑假毕业时,学校要他留校任教,开启了他为期26年的教书生涯。在运城教书23年后,芮城公办学校成立,教育界人士呼吁李云浦(曾祖父)来校任教。教育局局长及县长亲自写信邀请,曾祖父便在芮城县立师范任教三年,其间培养出许多优秀的学生。



后曾祖父因曾祖母生病,便辞职在家陪伴曾祖母。他的三个孩子在运城中学毕业后,曾祖父又把他们送到英国人开办的河东维新医院学习,可命运多舛、造化弄人,孩子们先后患上肺结核和其他疾病离他而去,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不言而喻……后因曾祖母生疮,他牵骡陪曾祖母去桃花涧请医生,医生看他落魄故意不予理睬、无视他的存在,转身却被一个开着洋汽车的达官贵人接走。曾祖父气愤不已,便下定决心自己学医,立下为穷苦大众都能看病的远大志向。当时曾祖父已年近50岁,以顽强的毅力日夜刻苦钻研。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仅用一年学会中医、三年学会了西医内外科。

据爷爷口述,曾祖父的行医时间大体是1930年中期至1964年左右,其间先后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三个时期。抗日战争期间,国人处于饥寒交加、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曾祖父不仅能够妥善安置一家老小,还能卓尔不群、怀揣胸襟抱负实现自己的心中所想,这种自强不息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拜祭完先祖,带着孩子们回到陌南家里,我跟随婆婆在家整理,无意中看到一个用黑布精心包裹着的“另类”,不由好奇地问婆婆:“这是什么东西呢?”婆婆答:“这就是你曾祖父行医三十余年始终不离不弃的药柜。”我小心翼翼、一层一层慢慢打开,拿起药柜仔细端详起来,那是一个前高46厘米,宽42厘米,侧面厚度20厘米的黑色药柜,它有着单独的底座,双扇门,里面至今还保存着曾祖父当时研磨中药的药杵,伴随它的还有一个药箱,经后辈人几次搬家,药箱已经不复存在。留下岁月痕迹的药柜现在已经斑斑驳驳,但它是曾祖父留给后代的唯一念想,似乎代表曾祖父缓缓向我们诉说其生前的种种感人事迹……

听大姑父李代军口述,1957年,他4、5岁的时候,在磨坊看着老牛蒙眼磨面,磨面期间有牛虻叮牛,牛变得异常狂躁,他看到牛虻,主动上前用手拍打,因此摔倒而被牛踏伤额头。家人回来后担心不已,着急用草木灰止血不成,抱着年幼的大姑父跑到曾祖父家中,曾祖父给他止血、缝针,把他当成亲孙子般疼爱,自此曾祖父在大姑父的心中留下和蔼可亲的深刻印象,成就了他和大姑妈的一段姻缘。

村民家女儿(小名大宝)患了很严重的病,家里人天天烧香拜佛却不见好转,小小身体高烧不退,生命危在旦夕。当时没有柏油路,又逢天降大雨,路上泥泞不堪,曾祖父拖着年迈的身体,冒着倾盆大雨,在雨中艰难行走,只为挽救一条弱小的生命。经他诊断,确诊孩子得了脑膜炎,情况非常危急,曾祖父当机立断,先给孩子打针吃药,再结合中药调理,并多次不厌其烦地到家医治,总算保住了孩子的性命,挽救了一个家庭。

村民李升(化名)在匪患中左臂锁骨附近受了枪伤,当时情况很紧急,面临截肢危险。曾祖父恰好路过,将其带回家里,经他深思熟虑,决定保守治疗。接着在家人的精心照顾下,曾祖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给伤者保住了左臂,创造了奇迹。后来虽然成了残肢,但伤者左手臂得以保住,在以后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一定的作用,自此他对曾祖父感激不尽,两家从此结为世交。



曾祖父从医事迹在当时广为流传,由于年代久远,我们后辈人无从得知,只能从年龄大的阿公阿婆那里复述只字片言。自我和丈夫结婚以来,许多老人在我面前谈及曾祖父,说曾祖父对他们家有恩,给他们看过病,是位医术高超、有仁爱之心的好医者,而且出诊过很多地方。

曾祖父虽然是自学成医,但他从医期间,县里组织学医者的集中考试时,考试题却出自他老人家之手,足见他在当时的芮城县名望之高,他的医术更是得到了当局的肯定。

奶奶在世时曾向我提及,家里原来有本曾祖父的出诊手札,上面清楚记载着曾祖父出诊地名、姓名、年龄、病症及账目状况,详细记录着曾祖父多次出诊贫困人家,后因患者付不起钱而不了了之。曾祖父年迈时特意交代自己的后辈,将其手札销毁,不要为难其后代家人。种种事实证明,曾祖父在当时是一位有着医者仁心、德高望重的人物,他焚膏继晷的品质影响着后辈人,像太阳一样温暖着周边的人。

再次仰视曾祖父的药柜,我泪眼模糊。我仿佛看到了一个步履蹒跚的老者,背着他的药箱一步又一步艰难地走在蜿蜒曲折的乡间小路上;又仿佛看到他赶着骡子,吃力地行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

丈夫说,爷爷在他很小的时候总是躺在摇椅上念叨自己的父亲(曾祖父),诉说着他的不凡。

现在又是公爹总在孩子跟前缅怀着自己的爷爷和父亲,诉说着自己知道的一切,要让我们这些后辈,把李家祖先的事迹永记心中,把祖辈身上的品质代代传承……
avatar
214519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qq_login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服务支持

官方商城 售后服务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