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回复

记忆中的河津成年男子的发型及头饰

307 0
发表于 2023-2-3 10:48:2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留长辫子的河津人我没见过,那是满清王朝的特产,只是在旧时的照片上偶然看见。剪掉了辫子之后,留“光头”怕是普通庄稼人的“专利”了,那些被称为“老板庄稼户”的村里人与之相伴好久好久,直至现在还有零零星星的几个七八十岁的长者在坚守着。

与光头为伍的是自解放后在乡下出现的“分头”。直至现在,不管是城里男人还是乡下男人,其发型都可视做“分头”。“分头”于普通人,在五十年代初中期开始出现,细分类还有全部往后梳的“大背头”;一度出现的“一边倒”(怕和中苏关系有关?)一半特短,另一半“倒”向另一边;还有“中分”;还有特短的“小平头”等。

“分头”开始出现在乡下,可算是稀罕之物,所以被称为“洋楼”,被讥为“留洋楼,不戴帽”。

时下,有的小青年留着一种头正中间,一绺上窜的叫不上名堂的“头”,张扬的是“牛气”冲天的潇洒和气势,体现着当代青年人的气质和开放的品格,但也有个别男青年留女人长发。人各有其好,即使穿上女人服装也不无不可。

男人们染发具体说不上从哪年兴起,大多数是染黑发。中老年人染黑发,可以马上年轻许多,但有的人因面目太老,反而很是不协调,顶多不过一个老小孩,结果还是“老”。也有个别青年人染黄发。反正染什么颜色都可以,我们这个时代本身就是五颜六色。

至于头饰,起初留光头的大多拴一条羊肚子手巾,有卷成条状拴在头上部靠前偏左的,有前包后拴的。留头或光头均可戴制帽。这几种情况虽在人数上彼此不时消长,但时下还在延续。估计再过几年,那些拴白羊肚手巾的老乡亲们便会连这“白羊肚”最后走向“那边的世界”。还有一种是解放初乡下个别富户或“土秀才”头上的那个“瓢帽”,俗称“瓢瓢得”,往往是丝绸做的,瓢的顶端还有一个小疙瘩,一则中看,二则用于戴卸时的抓头。

这些属于男人们的发型或头饰,大概同时属于那个特有的时代吧,可谓之一种时代特写。  
avatar
190027

回复

avatar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wechat_login

本版积分规则

投诉/建议联系

18636392123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复制和建立镜像,
如有违反,追究法律责任
  • ewm_b关注小程序
  • ewm_a添加微信客服
Copyright © 2001-2024 运城社区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网站地图 晋ICP备16004466号-2
关灯 在本版发帖
ewm_a扫一扫添加微信客服
QQ客服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